理论教育 软实力的演变和发展

软实力的演变和发展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软实力的概念历史并不悠久,提出仅短短几十年就获得了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认可。软实力概念引入我国后,与文化力概念结合,发展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并进入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骆郁廷认为,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后的发展,并且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软实力的演变和发展

软实力的概念历史并不悠久,提出仅短短几十年就获得了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认可。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进一步发展出了“文化软实力”“城市软实力”等概念。

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以应对“美国衰落论”与冷战后国际关系的现实。他提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应该只看传统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等硬实力,还有第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即“软实力”。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软性的力量,是一种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2]。这个观念逐渐被人们认可。由于观念、制度等多植根于文化,以文化为根基,可以说,软实力的概念从一出现就与文化关系密切。

软实力概念引入我国后,与文化力概念结合,发展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并进入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中国学界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也一度掀起热潮,并将其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区分开来。骆郁廷认为,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后的发展,并且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约瑟夫·奈所说的软实力偏重于外部吸引力,尤其是价值观念的外部吸引力,而我们所说的文化软实力则“是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的统一,往往更重视在增强和发展文化内部凝聚力的基础上增强文化的外部吸引力,甚至认为,文化的内部凝聚力决定文化的外部吸引力,文化的外部吸引力折射了文化的内部凝聚力。”[4]中国学者通常认为,文化软实力可以归结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文化为基础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它产生于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多方面的文化资源,并通过非强制手段实现其传播和影响。

软实力的概念被引入国内,除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发展出文化软实力概念以外,另一个分支的发展则是从国家扩展到了地域和城市层面,发展出了“城市软实力”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说法。马志强认为,城市综合实力是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物质力量可称为硬实力,“那么城市在生存和发展中所逐渐积累起来的各种精神力量、文化力量和对外影响力则称之为城市的软实力”[5]。硬实力反映了城市的富裕程度,而软实力则主要反映城市品位的高低、城市形象的优劣与城市竞争力的强弱,是城市整体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汉忠在研究“提升武汉文化软实力”的时候,进一步提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认为这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在价值理念、精神力量等方面的反映和展现,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城市文化资源力、文化生产力、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等”[6]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软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被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重视。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7]。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作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问题。但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不仅仅有赖于国家文化建设高端战略和策略的成功,也有赖于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综合积累。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崛起的力量和根基,也是体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城市来讲,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根本,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每个城市发展所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www.daowen.com)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力量,也包括基于文化的各种精神力量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城市在特有文化价值观、文化资源、文化服务、文化形象等要素基础上所产生的影响城市内部和外部的能力,直接反映出城市形象的优劣和城市竞争力的强弱,是城市综合实力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经济是城市的血肉和身躯,文化无疑就是城市的心脏和灵魂。经济发展、物质充裕会让城市更加健康强壮、居民衣食无虞,而文化涵养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城市气质卓然,更加豁达更加大气,居民安居乐业、幸福开朗。可以说,在城市的综合实力中,以经济为代表的物质力量和以文化为代表的精神力量就像传统阴阳学说中的两个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任何一方都不能忽视、不可或缺,缺少了其中一面,另一面也无法健康成长,只有双方互相促进、互相成就,才能共同成长。

文化软实力是凝心聚气的主导力量。一个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往往都具备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有一种强大的凝聚人心的精神内聚力。这种内聚力通常都来自价值观念,来自强大的民族文化。而一个城市的发展腾飞,也离不开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文化和精神。每个成熟发达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精神风貌,有的因干净整洁而著称,有的因繁华热闹而闻名,有的以热情招待八方来宾,有的因浪漫吸引文人墨客。这种文化和精神风貌,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也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更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表现,是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来源。城市文化软实力,犹如城市的一张名片,凝聚着城市居民共同的理念、价值观、愿景等精神和情感,并以此吸引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和新居民。它强化了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吸引着拥有相同理念、价值观、愿景的人们纷纷前来,成为新一代的建设者和居民,这无疑是城市凝心聚气的重要力量。只有城市居民凝心聚气、万众一心,城市建设才会井井有条,城市发展才会蒸蒸日上。缺少了文化软实力的城市,就好像人缺少了灵魂,没有思想,没有精神,城市居民缺乏凝聚力,犹如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是匆匆而过的过客,城市建设根本无从谈起,更不用说聚众一心促进城市发展了。

文化软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它积聚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口、物质、资金和技术等,成为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活动的中心和高地。但城市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遭遇困难、迎接挑战,有人折戟,有人胜出,胜出者越发成熟、越发完善。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有的城市新兴、有的城市崛起、有的城市没落、有的城市消亡……只有拥有强大文化软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才能过五关斩六将,越战越勇,一步步发展成强者。文化软实力,“软”且绵长,可以贯穿城市兴起、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持续不断地发挥动力和作用。有时候,它是一种规范,让居民礼貌诚信;有时候,它是一种约束,让社会良性运转;有时候,它是一种力量,让人们团结奋进。文化软实力,意味着有序的社会良俗,意味着向上的居民态度,意味着良好的城市面貌。这一切,都是城市健康运转、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初心和最终目的。城市,因人而聚集,因人而建设,因人而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类需求分为从低到高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显然是比吃饱穿暖的生理需求更高的需求,这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性的生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人们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比如,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质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等等。要满足这些更高层次、更加多样且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文化软实力必不可少。以人为本,予人快乐,让城市中的每一个居民,甚至每一个片刻停留的过客都得到满足和幸福,正是每一个“因人而聚”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初和最终的目的所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