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进浦东城市品质,打造生态文明城区

推进浦东城市品质,打造生态文明城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浦东向具有标志性的全球城市核心区迈进,基本建成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的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营造兼具活力与魅力的高品质浦东。适应新时代城市定位,有必要对浦东总体布局和城市空间进行优化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五园”是五片楔形绿地,是主城区主要的生态节点,目的是打造城市绿肺,服务浦东居民的生态休闲空间。生产和生活是城市的主要形态,而生态则是实现这一主要形态的最大保障。

浦东向具有标志性的全球城市核心区迈进,基本建成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的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营造兼具活力与魅力的高品质浦东。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是建设高品质浦东的核心要素,浦东面临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多重刚性约束,追求绿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最为强烈,势必要在绿色转型中走在前列,必须确保生态环境底线约束,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资源循环利用和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生态的感受度。

1.加强统筹规划,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城市空间及其结构是经济社会活动和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随着城市文明发展进步,城市空间也将不断动态变化、调整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发展转型阶段,由传统的增长式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式提升,城市发展将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品质。生态环境品质提高必须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搞好城市规划,明确城市定位。对城市的体型、空间环境,包括城市的各类建筑、公用设施、园林小区等作出整体综合的构思与设计,体现城市功能多方面的要求。同时,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

从城镇化发展进程来看,浦东已经由规模数量型扩张进入内涵提升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新时代城市定位,有必要对浦东总体布局和城市空间进行优化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按照市规划资源局公布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7—2035)》,浦东将积极融入全市发展格局,形成“一主、一新、一轴、三廊、四圈”的总体空间结构。

一主:即主城区,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以中心城为主体,强化川沙主城片区的支撑。一新:即南汇新城,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战略新空间,沿海综合发展走廊上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一轴:即东西城镇发展轴,是全市延安路—世纪大道发展轴的组成部分,联动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学城、国际旅游度假区、浦东枢纽、南汇新城,集中展现上海城市风貌和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三廊:即滨江文化商务走廊、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和沿海综合发展走廊。其中,滨江文化商务走廊聚焦全球城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南北科技创新走廊落实上海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南北区域联动,打造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世界级科技创新走廊;沿海综合发展走廊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重要战略地区转型,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海空门户和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四圈:即南汇新城、祝桥—惠南两个综合发展型城镇圈,浦江—周浦—康桥—航头、唐镇—曹路—合庆两个整合提升型城镇圈。以30~40分钟交通出行时间为标准,构建由核心城镇与周边集镇和乡村共同组成的城镇圈,作为郊区空间组织和资源配置基本单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按照规划,2050年全面建成开放、创新、高品质的卓越浦东,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区。国际一流水平的品质城区的目标定位至2035年,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5%左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

围绕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品质城区的目标定位,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加强户外空间体验,打造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形成“五园、多廊”的生态结构。“五园”是五片楔形绿地,是主城区主要的生态节点,目的是打造城市绿肺,服务浦东居民的生态休闲空间。“多廊”依托主要河道、道路绿带,形成主城区多条绿道和生态廊道,为居民提供休闲功能。至2035年,规划形成由生态走廊、双环绿带、生态间隔带、楔形绿地以及生态保育区组成的生态网络。

政府部门在规划时应把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将生态作为发展动力,对城市空间加以合理规划,同时实现废弃物、水、能源之间的循环利用。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形成绿道绿廊网络,串联主要生态节点、城市历史文脉和记忆、公共服务资源等,形成均衡分布的“绿化、彩化、便捷、低碳”绿色生态空间。

2.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能级

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原动力,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城市经济品质的提升作为重要支撑。因此,需要不断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为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2020年,浦东将全力实施产业能级、项目投资、功能优势、土地效益、服务效能“五大倍增行动”,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左右,力争实现“万亿平台、千亿增量”。

在“五大倍增行动”中,产业能级的倍增颇受关注。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的作用,目前浦东已经形成“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未来车”和“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集群。2019年浦东六大硬核产业亮点频现,如位于浦东的中芯国际14纳米生产工艺实现量产,区域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同比增长19%;创新药捷报频传,包括肿瘤免疫药物、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等一批源于浦东的国产新药相继上市。2020年,浦东继续加快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等一批载体的建设,推动更多硬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壮大支柱产业集群。二要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三要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产业结构,提升创新发展空间载体质量,通过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四要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加快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绿色制造生产体系。引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建设绿色工厂,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强化绿色监管,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开展绿色评价。

生产和生活是城市的主要形态,而生态则是实现这一主要形态的最大保障。城市生产要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中心,城市生活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生态理念,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www.daowen.com)

3.建立有效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做好城市工作,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必须在创新治理方式、加强精细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在持续的资金投入、不断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因素下,浦东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与市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历史欠账,城市环境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今后浦东一方面需要继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力度,另一方面浦东也要思考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实现常态长效管理。

(1)避免过去解决了的生态环境问题出现反弹回潮。生态环境保护涉及水、气、声、渣、土、辐射、生态等,这些方面有着各自的特性。比如水,最容易存在的问题是水质不稳定,容易反复。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河道两岸存在违建、污染物偷排等现象。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是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因此,浦东计划全部拆除河道两岸的违建,并实行河道排污口清零行动;对农村污水全部截污纳管,老旧小区全面实行雨污分流;与此同时,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对河道水质进行修复。

(2)避免日益突出的环境风险新问题。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的处理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垃圾堆放问题。浦东新区将推行环保管家制度,搭建废弃物的区域管理平台,推行固体废弃物的网上申报监管系统,实行危废转移的五联单管理,重新构建一般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的管理体系,并通过管理和执法联动,遏制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混装混运、危险废弃物偷盗等现象。

(3)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着力破解管理服务的痛点难点,要围绕消除“城市病”,聚焦问题、突破瓶颈、久久为功,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比如群众普遍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扬尘问题。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工厂废气排放等,而扬尘问题则主要来源于机场、码头、车站和工地、堆场、搅拌站等场所,以及非道路移动设备产生的废气。对此,新区将加大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覆盖面,并将监测数据纳入城运平台和环保监测平台;全面推进非道路移动设备的环保治理工作,全部达标后发放绿色环保标志;启动对锅炉氮氧化物低氮燃烧的技术改造,推动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的达标治理等,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含量。

(4)提升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水平。智能化是提高城市治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要利用好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最重要的是提高思想认识,未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以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的责任担当,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基础投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坚持共抓共管,加强环保监管执法能力建设,要通过建立相关些机制,来实现常态的有效管理,全面提升浦东生态环境工作水平。要加快建设“一核、双环、三网、多点”的生态网络体系,咬住“十三五”末森林覆盖率18%、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水面积只增不减、“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清库、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等目标,多措并举建设美丽浦东,努力让浦东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保留城市特色,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要把城市品质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中心和立足点,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品质革命,全方位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1)必须大力推进质量与文化的融合。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其个性和特色,要使浦东成为一座富有温度、饱含情怀的城市,就要彰显浦东的独特风情、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要注重历史传承,注重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结合城市自身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提炼弘扬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提升城市品质要加快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在城区合理设置城市生态带、生态轴、生态走廊,有机布局在城市之中。在郊区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必须充分发挥个人、政府和社会三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自媒体时代下进入深度调整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叠加,信息流瀑效应显著,群体性行为易发多发,这就决定了我国环境与社会关系状况进入一个敏感时期。尽管总体稳定,但环境社会风险的“灰犀牛”危机不得不防。当然,用好敏感期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力量,就可以促进建立全民参与的行动格局。

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坚持积极的社会导向,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注重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创新管理机制,敢于探索实践,不断完善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加大政策力度,统筹财政、投资、土地、环保、人口等相关配套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共同推动浦东城市品质提升。

(3)必须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坚持创新思维,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着力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强化环保监管核心能力;强化分类指导,分级管理,落实多部门齐抓共管,提升综合管理和协同防治力度,形成社会合力。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