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浦东建立生态环境系统

浦东建立生态环境系统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浦东新区污染源数据库”有利于污染源的全面监控、污染源信息的及时共享,为新区的重大环保决策和生态城区建设提供完备的原始资料和确凿的工作依据。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涉及新区的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13项,制订《浦东新区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已完成12项整改任务,“浦东新区未按要求建设相应的污泥处理设施”推进中。

浦东建立生态环境系统

1.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机制,实施源头防控

2007年12月,浦东新区成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和普查办公室,制订普查方案,联合有关部门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当年浦东新区共普查生活源8120家、工业源10944家。

2019年,严字当头,打好环保监管“组合拳”,发挥规划环评、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等管理手段的作用,开展19个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修编,核定240个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总量,核发排污许可证471家,完成2018年度环境统计工作。加强数据比对分析,完成二次污染普查数据质量核查、整改和污染源产排量核算。全面实施危险废物备案管理,积极构建危废信息化平台,危废“收、运、处”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织密织牢在线监测“天网”,建成金桥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完成7个声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持续加大、拓展辐射安全监管的力度和深度,新区辐射安全全年“零事故”。

节能减排方面:浦东新区重点在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方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工程减排方面:全面推进工业锅炉脱硫和洁净煤燃烧技术改造;推进污水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督促企业在原材料、工艺流程方面践行节能减排。

结构减排方面:开展“百家污染源整治”行动,联合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对高污染、高能耗及环境扰民的环境污染源开展“拔点”清除和有效遏制。

管理减排方面:源头控制,开展“战略环评”和区域环评工作,严格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根据实际继续用好限批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导则”框架,开展环保诚信企业评定,实施分类管理;利用环保基金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每年安排资金几千万元督促企业积极节能减排;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成果,建立污染源数据库,为节能减排服务。

建立污染源数据库,2009年,浦东新区污染源数据库(一期)建成使用。新区污染源数据库包括三个污染源数据子库:一是区重点企业排污申报数据库,二是诚信企业评价数据库,三是百家污染源整治数据库。建立“浦东新区污染源数据库”有利于污染源的全面监控、污染源信息的及时共享,为新区的重大环保决策和生态城区建设提供完备的原始资料和确凿的工作依据。

2019年,启动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批项目、核总量、倍量削减”机制,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由新区范围内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替代等方式调剂平衡。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涉及新区的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13项,制订《浦东新区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已完成12项整改任务,“浦东新区未按要求建设相应的污泥处理设施”推进中。其中,6111个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治,完成淘汰关闭3907个、整顿规范1736个、完善备案468个;140家非诉案件,完成淘汰关闭113家、完善备案16家、整顿规范2家、环境影响后评价9家。

2.深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2019年,新区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污染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环境空气总体处于二级标准水平。其中,PM2.5的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其他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二级标准。监测总天数为365天,优良天数为309天。

在全面落实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围绕能源、产业、交通、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防控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主要采取以下源头治理的措施:

(1)加强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加快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替代,中小煤锅炉基本全部淘汰;“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区VOC污染源的改造和整治,确保达标排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风险企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关停。基本完成黏土砖、印染、金属延压全行业退出,有效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总量。

(2)加大流动源污染控制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交、环卫、出租车等行业和政府机关率先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开展老旧车辆淘汰更新。(www.daowen.com)

(3)规范建设行业管理。加强工地、道路扬尘污染控制,规范渣土等散装物料运输,加强密闭化、防遗撒管理和执法监管。加强联动,对码头堆场、建筑工地、渣土运输、连片旧居拆改以及秸秆焚烧等影响大气环境的环节实施监管和预防。

3.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整治

浦东新区濒江沿海,河道纵横,水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1.3%,浦东现有河湖16288条段,河道总长约7476千米,其中骨干河道105条段,规划河面率10.56%,现状河面率与规划持平。新区共有泵闸18座,雨污水泵站171个。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断面占比56.4%,Ⅴ类断面占比28.2%,Ⅳ类断面占比15.4%。2016年排查出污染河道752条段。2017年,结合市水务局航拍和现场检测,新增污染河道276条,以上合计1028条,约1110千米,其中重污染河道为555条。这555条中,有2条国考(国家级生态考核)、68条市考(上海市级生态考核)。

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统筹协调,努力实现“资源利用集约节约、防汛保障完备可靠、河道环境生态良好、农田水利绿色高效、水务管理高效智能”目标。截至2019年底,浦东已成功创建124条段共计218.26千米的星级河道,其中三星级河道1条段11.50千米、二星级河道25条段62.94千米、一星级河道98条段143.82千米。涉及区管河道33条段,镇管河道91条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开展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水环境整治始于“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制定了新农村水环境专项整治计划,实施了“一镇一村”河道整治,开展新农村污水纳管工程。加大农药化肥等地表径流和禽畜牧场等面源污染治理,对畜禽养殖场进行了整治规范,推进规模化养殖,对不规范畜禽养殖场和养殖户实施调整关闭,使农业污染得到初步遏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2)大力推进河道生态治理。加快推进截污纳管,采取岸边整治、轮疏、生态治理等综合措施开展河道整治,逐步实现了“水清、面洁、岸绿、有景”的水环境面貌。全面推行“河长制”,将水质达标与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相结合,配合市重大项目及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实施,打造特色水系,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环境面貌,实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2019年,完成浦东新区水务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二期,开启“互联网+河长制”河湖生态创新管理、智慧治水新模式。河道综合养护由“四位一体”向“五位一体”加快升级,完成388千米中小河道轮疏。

(3)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按照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南汇新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推行绿色基础设施和低影响开发技术,加大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从源头削减径流总量并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影响。

4.打好土壤防治攻坚战

以国家环保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纲领,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出台《浦东新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1)进行土壤质量的排摸梳理。组织对全区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详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通过了解地块的开发历史、产业类型、污染特征等方式,加强土壤的取样、检测和化验,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的基本情况,并建立数据库,为治理修复提供依据,同时积极探索土壤治理的相关技术手段、治理标准等行业规范。

(2)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优先实施耕地土壤保护,重点淘汰基本农田周边的有色金属、皮革制品、石油煤炭化工医药、电锻等项目;合理控制化肥施用量,禁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逐步降低土壤的污染。

(3)推进工业场地污染修复。在摸清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所有产业调整减量化的土地必须进行土壤检测备案,对招拍挂的土地开展修复试点;探索土壤受污、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和赔偿机制;对历史形成的和污染主体责任人不明确的土壤,争取建立土壤修复基金,推动土壤修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