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治本之策。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1)新产业方面,浦东聚焦“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和“智能造”六大“硬核”产业,全力推动经济实现整数平台上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硬核”产业蓄势发力,已呈现集聚发展态势。“蓝天梦”“数据港”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正在加快启动建设大飞机总装产业基地配套园区,推进卡园+软件园+信息产业园“三园”融合,加快5G技术示范应用。“创新药”产业规模几乎达到上海全市的一半,正在建设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等10平方千米产业空间。“智能造”增势稳定,正在以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和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载体,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建设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芯”,集成电路规模突破1000亿元,占上海全市的73%,正推进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力争集聚千家企业、形成千亿元规模、汇聚10万人才、新增百万空间。“未来车”,汽车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正在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2)新业态方面,新兴消费模式蓬勃发展,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延续。网上零售销售额高速增长,增速达77.2%。文化消费潜力巨大,张江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约20%。新市场方面,加深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开拓国际贸易新市场。对东盟、欧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12.2%、3.7%和10.5%,明显快于进出口整体增速。在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萎缩的背景下,实际利用外资仍保持8.2%的增速。
2.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大力推进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的低能耗、高附加值增长。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2006年12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对新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展减排、降耗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1)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8年8月,国家环保部批准金桥出口加工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同时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2008年,上海金桥集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同时具备信息、交易、展示、管理、培训五大功能,首创了“电子废弃物网上管理系统”和“电子废弃物网上回收系统”,促进浦东新区工业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及循环利用。金桥出口加工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构建废弃物静脉产业链,推动园区内企业的中水回用,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再生中心;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矿物油综合利用,引领、加快形成绿色、生态、低碳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绿色转型。以川沙电子废弃物回收工厂为例,一年仅铜一项就可回收5000吨,相当于一个中型铜矿一年的产量,大大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生活垃圾分类利用。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0.85吨,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等量生产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等。在生活垃圾总量中,有机质垃圾目前约占六成以上,主要是各类瓜皮果壳和餐厨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垃圾,这部分的有机质垃圾可以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为解决上海城市生活垃圾量快速增长、无害化处置能力不足、部分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超负荷运行的问题,2011年起上海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浦东新区根据市统一部署,按“大分流、小分类”总体要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由城区逐步向镇区拓展。浦东新区生活垃圾按照“户投、村(居)收、镇运、区中转处置”原则进行管理。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浦东聚焦《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和实施,突出“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重点,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体系建设。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居民分类意识。成立了垃圾分类宣讲团进社区、学校宣讲;坚持每月开展“绿色星期六活动”;依托NGO,拍摄微电影,举办摄影大赛,并广泛巡展。建立垃圾分类宣传门户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媒体广泛面向大众宣传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环保知识。
二是依托创建,着力提高分类实效。根据“硬件配置、制度执行和分类成效”的总体要求,依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创建验收工作方案》,落实创建经费制作相关硬件设施,依托第三方检查和区层面组织抽查,推进达标创建工作。(www.daowen.com)
三是积极运用绿色账户正向激励的工作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类的质量。
四是根据上海市积极推进第三方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要求,积极探索第三方服务参与垃圾分类的工作机制,积极为街镇推进工作当好红娘,并要求街镇将垃圾源头分类、绿色账户和资源回收利用有机结合、共同推进。
五是推进湿垃圾就地、就近处理和生化处置,建立了有机质应急处理厂,对湿垃圾进行处理。
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新区生活垃圾总量为230.47万吨,日均处置6314吨。目前,全民参与分类投放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区居民参与率达到95%,17个街镇率先创成“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分类收运处闭环体系基本建成,2019年完成6404个定时定点/箱房改建,配置湿垃圾车339辆、干垃圾车644辆、可回收物车68辆、有害垃圾车6辆;建成3823个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40座两网融合中转站、2个集散场;建成25个湿垃圾就地处置设施,处置能力达到200吨/日。分类时效显著提升,全年干垃圾处置量达4803吨/日、湿垃圾分类量达1375吨/日、可回收物分类量达903吨/日,均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全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从6%提高到91.4%,垃圾分类纯净度达到95%。
3.推广绿色创建
为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提高社会各界的环境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浦东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绿色创建活动,包括绿色学校、绿色小区、绿色家庭、绿色宾馆(饭店)、绿色医院、生态镇、生态村、国家优美乡镇、环境教育基地、烟尘控制区、扬尘污染控制区等。
(1)创建生态村、绿色社区、安静居住小区、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等。2018年完成1个上海市生态村(旗杆村)和44个区级生态村复验。
绿色社区创建:完成3个市级绿色社区和154个区级绿色社区复验。
建设生态小区:积极推广住宅节能改造,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开展家庭节能活动。
美丽乡村建设:浦东提出了努力争创上海乃至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高地的目标。要求结合浦东村庄的实际和特色,充分考虑生态自然条件、产业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村庄历史文化,集中展现各具特色的村庄风貌,着力呈现“有尊严的生活、有魅力的环境、有乡愁的文化”的境界,重塑“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为内涵的“浦东记忆”,集中抓好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创业之美。
美丽庭院建设:作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工作载体,浦东自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以来,村庄环境出现了大变样,村庄风貌得以重塑,文明新风融入了家庭,乡村产业得到延伸。至2019年4月底,浦东21个镇的341个行政村(包括2个居委)、3735个队组、约20万户家庭、18.32万个庭院完成了“达标型”创建,目前已有64个村正在创建“提升型”村、18个村创建“特色型”村。桥水人家、桃柳芳华、小村小院、青竹绿水,于一方庭院里栖居,生活也变得美好和富有诗意起来,这里是浦东的乡村。
(2)特色创建。浦东新区于2005年启动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至2018年底共有16家浦东新区环境教育基地,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1家、区级13家。环境教育基地在环境保护、环境科普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