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是保障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人才保障。通过拓宽来源渠道、提高薪酬待遇、畅通发展空间,形成结构合理、来源广泛、素质优良的居民区工作队伍。
(1)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浦东新区通过提升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2014年以前,各街镇居民区书记收入差距较大是浦东新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2014年“市委1号课题”形成了“1+6”文件成果,明确提出就业年龄段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群众拥护的,经规定程序可使用事业编制,在岗退休的享受事业编制退休待遇[9]。这是与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密切相关的重要举措。2015年,浦东新区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强化保障 提高活力 加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实施意见(试行)》,从顶层设计层面对“进编享编”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同时制定了《关于开展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享编工作的通知》《关于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享编有关补充操作口径》等文件。居民区书记的收入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30%左右,形成了与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年功、业绩、群众满意度相匹配的薪酬待遇体系。在本质上,编制不仅意味着收入的提高,更意味着与之相对应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的提升。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解决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薪酬待遇不高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社会地位,增强了岗位吸引力。
(2)重视后备干部培养。加强后备干部培养是确保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浦东新区从“选、蓄、训、考、用”5个环节,加强居民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形成“选得出、育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局面。选人标准方面,突出群众公认标准,把“改革创新意识强、宗旨意识强、服务本领强、群众评价好”作为基本要求。同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一方面依托大学生进社区、社区工作站和专职党群工作者招聘、选聘复退军人等形式,把优秀的人才纳入居民区后备干部培养体系;另一方面也加强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窗口单位、居民区等多元主体推荐优秀人员到居民区挂职。蓄人机制方面,浦东新区实行“三个一”举措和“183”计划。“三个一”指每年完善一个信息数据库、举办一次示范培训班、召开一场座谈交流会;“183”计划指村居党组织一届任期内(一般为5年)储备1000名、培训800名、使用300名。各街镇也逐步按照1∶1比例形成后备干部信息数据库。培训机制方面,浦东新区坚持以“1+1”模式对居民区党组织后备干部进行培训,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示范班,采取集中培训1周,基层交叉锻炼1个月的方式,确保所有居民区后备干部每3年至少能参加一次区级层面的示范班或轮训班。探索社会化的培训方法,不断拓展培训资源,加强与高校、其他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综合采取集训、内派、外挂等形式,推广带教制度,发挥了优秀书记在居民区后备干部培养培训中的传帮带作用。考核评价方面,构建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广泛运用个别谈话、座谈会、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方法,提高考核的客观性与准确度。用人导向方面,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优先提拔使用在培养期间表现优秀、考核评价好的后备干部,各街镇也采取“加椅子”“腾位子”“给位子”等办法,选拔提任优秀后备干部担任书记。
(3)社工专业人才培育。1999年,浦东率先成立了社会工作者自己的行业协会——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协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社会工作从业者进行职业化、专业化培训。同时,协会还在国内率先参与开发编制社会工作者职业标准工作。200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协会编制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这是社会工作者职业标准建设的重要依据。行业协会代表着业内的共同利益,承担着政社沟通的桥梁角色,可以向政府传达发展心声,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相关政策、制度、标准以及研究行业发展前沿等。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浦东新区政府层面制定了《关于在浦东新区社会事业系统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试行意见》《浦东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年发展纲要》(简称《纲要》)、《关于鼓励扶持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培训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简称《督导》)。这4个文件是直接针对浦东社会工作者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制定的一整套制度规范。
表4 浦东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相关政策(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根据浦东政务网(上海浦东门户网)、浦东新区民政局网、浦东社工网发布的文件制作。
2013年浦东发布社工薪酬体系,既为政府机关购买社工服务成本预算提供了参照,也成为各街镇制定了社区工作者待遇标准的参考;2015年4月,浦东区委办、区府办印发了《浦东新区关于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浦府办〔2015〕15号),今后社工机构、事业单位和社区领域表现突出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经评审成为社工督导师,可享受人才补贴和赴外交流补贴等相关待遇,加大对社工专业人才的激励和保障。2006年,新区成立浦东四唯社工培训中心,针对广大社区工作者专门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考试培训,历年来培训人次近万人。从2007年开始,浦东与高校社会工作系共建专业实习基地,涉及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多个实务领域。浦东还与香港社会工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组织社会工作者开展考察学习。与此同时,为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报考的积极性,区民政局对通过考试获取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给予考试费、培训费全额报销。浦东各街镇在社区工作者招聘中均明确提出对拥有社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予以优先考虑和录用。目前新区大部分街镇对持有社工职业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者给予100~200元/月的补贴。“十一五”期末,浦东建设专业社工机构26家,具有专业社会工作者1500人。“十二五”期末,浦东拥有专业社工机构46家,具有专业社会工作者5000多人。“十三五”期间,专业社工机构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共有专业社工机构101家,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者超过6000人[10]。
(4)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浦东继续探索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志愿者服务社会化、项目化、专业化的运作机制,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大力推动了志愿者服务工作,兴起了“雷锋驿站”“爱心银行”等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浦东新区志愿者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区文明办和区志愿者协会—街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居村委志愿服务站”三级架构。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供需平台,推广社区同创共建机制,凝聚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深化“凝聚力工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等做法,发挥行业党员等专业优势、职业优势,推进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建设,为社区提供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积极推进律师事务所与街镇、律师与居村委“双结对”,发挥公职律师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的法律参谋助手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