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拓展社会治理创新内涵:注重平台和方式创新

拓展社会治理创新内涵:注重平台和方式创新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着力构建浦东社会治理指数和社会治理进步指数等指标体系,引导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自2018年开始,每年5月浦东新区公开发布上一年浦东社会治理指数和社会治理进步指数,2019年数据于2020年5月发布。这充分说明,2018年浦东新区以加强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基础性工作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理“基本面”持续向好发展。

拓展社会治理创新内涵:注重平台和方式创新

(1)开创并推进了“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自2017年,浦东新区开始推进“家门口”体系建设。所谓“家门口”服务是指基层党组织与群众“零距离”服务规范,具有精准服务和周到服务的显著特色,将党建资源、公共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自治共治资源等汇聚在一处,打造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机制有效、群众参与的平台,努力实现“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进一步丰富了社区服务内容和精细化的服务方式。浦东新区以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积极撬动基层治理,打造“四治一体化”(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浦东“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已经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一是集中试点阶段。2017年3月—5月底,在浦兴路、陆家嘴川沙、书院两街道两镇进行试点,形成区层面的工作方案、区级服务资源和服务项目清单。二是全面推进阶段。2017年6月—2018年6月,召开部署会和培训会,街镇全面推进,2017年底已完成超过60%的村居建设,2018年上半年力争全部村居完成建设。三是提升完善阶段。2018年下半年,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全面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四是提质增能试点阶段。2018年年中至年底,在陆家嘴等街镇提出更高发展目标的“家门口”服务要求,试点提质增能。五是全覆盖提质增能阶段。

为做到“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浦东新区提出了“部门围绕街镇转、街镇围绕村居转、村居围绕群众转”的工作理念。向社区下派行政事务的途径主要有7种:一是委办局直接在社区内建立其组织机构,相当于驻社区办事处,常以“站”命名,需要社区协同、配合;二是直接给社区派发创建任务,一半以上委办局均下派此项活动,要求社区根据相关部委机关设定的标准,争创各类示范、文明或优秀社区;三是要求社区签订工作责任书,要与残联、计生、劳动、农委、综治委、城运中心、城管、消防等签订工作责任书,据此形成上级对社区履行相关事务成效的问责追究机制;四是在社区挂牌,委办局将其所属的项目任务下沉到社区,从残疾人康复站到妇女之家,到文化图书阅览室等各个层面;五是要求社区建立工作台账,涉及人口与流动人口、矛盾纠纷排查、禁毒戒毒、巾帼志愿者等底盘数据及其变化情况编制,每月定时上报有关部门;六是直接给社区下达评估考核指标,包括计划生育、困难人口就业、外来流动人口迁出、信访事件等;七是要求社区使用、维护、上传信息的网络工作平台,基本任务是基础数据填报和上传,多数需要以电子传输和纸质版两种方式上交[8]。而“家门口”服务体系是各委办局将任务、服务下放到社区“家门口”,坚持“人随事走,费随事转”原则,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目标。“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了社区服务方便化,真正使老百姓受益。

(2)建立了应急管理机制。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建设始于2006年,当时的应急管理模式是以浦东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简称应急委)为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组织实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浦东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应急办),是区应急委的办事机构,负责应急委日常事务和全区应急管理工作,与应急联动中心和城市网格化管理监督中心构成了“一委一办两中心”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从2017年开始,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运行,将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与社会治理、应急管理深度融合。浦东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特点是条块清晰,各成体系。各相关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各司其职。新区90多个委办局、集团公司、管委会和街镇、各条线部门都已经建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办公室。具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别承担相应类别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横向联动时能做到相互配合,以处置事件为第一要务。

2019年4月,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成立,承接浦东新区应急办的各项工作,下设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应急指挥中心(2019年7月1日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处、安全生产监察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和综合减灾和预案管理处5个内设机构。根据新的职责分工,重点做好值守应急、应急指挥、信息报送、平台建设、应急演练、调研规划等重点工作。应急管理局成立后,依托城运中心平台作用,整合集中常态城市管理和非常态应急管理,使浦东应急能力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3)着力构建浦东社会治理指数和社会治理进步指数等指标体系,引导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自2018年开始,每年5月浦东新区公开发布上一年浦东社会治理指数和社会治理进步指数,2019年数据于2020年5月发布。在上海市社工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浦东新区社会建设研究会课题组与浦东新区地区工委、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浦东新区民政局国家统计局浦东调查队联合对浦东新区治理指数评价体系的50个指标在不改变5个维度的框架下,根据浦东新区社会治理的新情况,对50个指标逐个进行科学界定。根据分析计算,浦东新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数百分制得分(见表2):2018年89.32分、2017年87.20分、2016年85.18分、2015年84.90分、2014年83.08分、2013年80.59分。相对于2013年,2014年浦东新区社会治理综合进步指数为3.10,2015年社会治理进步指数为5.36、2016年为5.70、2017年为8.21、2018年为10.83(见表3)。从分领域指数的进步指数看,5个分领域中除社会治安进步指数由于突发事件造成下降外,其他几个方面都逐年上升,特别是“社会服务”和“社会生态”领域进步指数上升明显。这充分说明,2018年浦东新区以加强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基础性工作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理“基本面”持续向好发展。

表2 2013—2018年浦东新区社会治理分领域指数(www.daowen.com)

表3 2013—2018年浦东新区社会治理分领域进步指数

(4)全面实施“六个双”监管机制。浦东新区2017年提出“六个双”监管机制,2018年细化并完善,2019年继续完善、全面实施并发挥有效事中事后监管功能。“六个双”监管机制指以“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为核心的政府综合监管机制。这“六个双”监管机制发挥了很好的效能。“双告知”有利于市场主体申请人依法应当办理的许可证和相关许可证审批部门知晓情况;“双反馈”有利于市场监管部门知晓申请人办证结果;“双跟踪”有利于申请人办理证照和跟踪行业监管;“双随机”指监管部门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选派检查人员;“双评估”指对特殊产品、安全指标进行评估,对行业性、普遍性问题进行评估;“双公示”指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作出决定后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示。“六个双”监管机制是一个系统性的监管机制,有效发挥了社会治理的效能。

(5)打造浦东“一网通办”“单窗通办”平台。浦东新区在社会服务方面一直致力于更便捷、更人性化的为民服务机制,全力打造“一网通办”和“单窗通办”平台。“一网通办”是指依托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线下办事窗口,业务协同办理和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一个总门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和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便利办事方式。“单窗通办”将多审批部门统一在同一综合服务窗口,实现“综合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一次办成”目标。“一网通办”“单窗通办”平台的打造,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6)实施“三个双”协同发展机制。“三个双”协同指“双区协同”“双自联动”和“双城辉映”。“双区协同”在浦东新区领域内实现张江科学城与临港地区协同发展,从而实现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集聚联动。由于张江科学城在浦东的东部、临港地区在浦东的西南部,因而“双区联动”能够带动整体区域的协同发展。“双自联动”以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促进国家自主创新区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发展,以自贸区的国际化制度环境提升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开放创新效率能级。“双城辉映”指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之间,形成金融更好地为实体服务、科技更好地为金融赋能这样良好的局面,实现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陆家嘴与张江同步发展,全面提升浦东经济质量。“三个双”协同发展机制有力推进了浦东新区基层社会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科技支撑水平,也提升了整个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7)实施“三个三”机制。“三个三”机制有力推动了浦东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等方面产生更好的成效。“三个联动”指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区内改革与全市改革的联动。“三个优化”指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管理层级、优化考核体系。“三个统一”指浦东新区经济社发展中统一投资管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干部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