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以自由贸易账户为核心的金融开放创新深入推进。截至2018年12月,自贸试验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为25518.88亿元,累计有898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约14587亿元。依托由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机构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自贸试验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及各类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机制,每一项金融开放创新举措的推出都有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与之匹配。

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领域制度创新宏观审慎、风险可控为前提,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将开放创新与风险防控紧密结合,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围绕“一行三会”等国家监管部门发布的“金改51条”和“金改40条”,陆续出台了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一系列实施细则和金融制度安排。2018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涵盖了吸引外资金融机构集聚、便利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科创中心建设、集聚发展高层次金融人才、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金融法治环境等方面,体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扩大金融开放中的“试验田”作用,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主动承接国家金融服务业开放重大举措落地,为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自贸试验区建设联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是以自由贸易账户为核心的金融开放创新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成运行,宏观审慎的本外币一体化的境外融资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实现了本外币一体化以及中外资企业跨境金融服务审慎统筹管理,为金融开放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载体。截至2018年12月,自贸试验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为25518.88亿元,累计有898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约14587亿元。

二是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依托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优势,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范围,提升金融市场配置境内外资源的功能。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黄金国际板功能得到拓展,“黄金沪港通”启动。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上海金”[2]集中定价交易机制,形成“上海金”人民币基准价交易。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首个交易品种原油期货已获批准。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式运营,成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创新型保险要素市场。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推进。银监会积极支持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入区经营,证监会、保监会也积极推动证券期货、保险机构在区内集聚发展,一批全国首创性项目落地,如2019年首家金融理财领域外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瑞伯、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正式开业,首家新设立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获批筹建,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获得A类主承销商牌照的外资银行,各类首创项目总量达到50个。(www.daowen.com)

三是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依托由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机构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自贸试验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及各类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机制,每一项金融开放创新举措的推出都有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与之匹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跨部门的跨境资金监测分析与应急协调机制;上海银监局推动建立涵盖销售、投诉、查处等全流程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已在全市3760个银行网点推广,信访、举报和投诉事项同比下降10%;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上海市金融综合监管实施细则,加快建立信息互联共享的综合监管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