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综合配套改革阶段:2005至2012年的变革

综合配套改革阶段:2005至2012年的变革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了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大力推进改革的实施。在政府管理体制上,服务型政府进展较快,浦东新区于2001年10月开始在全市率先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别于2002年7月、2003年11月、2006年5月进行了第二轮、第三轮和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过四轮审改,浦东新区行政审批事项已从724项减少至220项,精简率达70%。

综合配套改革阶段:2005至2012年的变革

21世纪之初,为了破除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例如经济发展质量低下、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公共产品发展落后、政治社会领域改革滞后于经济领域改革等,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此,必须推进改革方式的变革,综合配套改革应运而生。综合配套改革是指全面、全方位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发挥企业、政府、社会等不同制度创新主体的积极性,集中力量攻克我国改革难点。它标志着我国渐进式改革进入全面、深入的新阶段,其目标是建立完善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就全国来讲,全面推进难度较大、风险高、缺乏经验,因此选择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深圳市等重点区域进行改革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

在形态开发的基础上,浦东的功能开发取得了许多成效,例如浦东的资本市场迅速发展,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等交易功能不断提升。现代化的金桥开发区、张江科技园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功能还不完善,国际资源配置能力还不够强大;信息技术产业、汽车产业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较快,但是由于技术创新的欠缺,其国际竞争力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实现改革方式的变革、破除发展中的问题。在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的基础上,21世纪的浦东开发开放进入全面的综合配套新阶段。

综合配套改革期间,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制定的《2008年-2010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框架》提出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未来三年加快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制度完备、运行高效、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这一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取决于5个标志:一是基本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框架。浦东将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形成具有现代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理念的管理体制。二是基本形成有利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开放型经济运行规则体系。浦东将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扩大开放,努力形成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经济运行规则体系,使陆家嘴成为全国金融机构、金融资金、金融人才集聚的核心区,金融创新、金融标准制定、金融生态环境的先行区。三是基本形成以张江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载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浦东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四是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制度环境。浦东将以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和加快社会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探索,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社会。五是基本形成制度创新的引领带动机制。(www.daowen.com)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体现改革的综合性、协调性特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国家有关部门与上海市政府建立改革的部市合作的机制,共同协商有关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事项,高层次谋划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了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大力推进改革的实施。国家监察委员会、人事部、民政部、科技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多个部门在浦东新区开展了几十项改革试点,上海市有关部门也主动将许多改革权限下放浦东,主动将许多改革事项置于浦东试验。同时,在改革中积极发展社会组织,企业、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改革,改革多主体、多层面积极协同的局面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综合配套改革,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在政府管理体制上,服务型政府进展较快,浦东新区于2001年10月开始在全市率先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别于2002年7月、2003年11月、2006年5月进行了第二轮、第三轮和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过四轮审改,浦东新区行政审批事项已从724项减少至220项,精简率达70%。行政审批程序优化后,政府审批的效率有效提升。构建统一的建设项目审批网络操作系统,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审批”的工作机制,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批阶段试行“告知承诺”审批方式,建立功能区域管委会统一办理的工作模式。在企业注册登记方面,确立了工商、质检与税务相互贯通的审批制度,做到一口处理与发证,大大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方便了企业与民众。创新企业准入制度,降低企业准入门槛,例如,内资企业准入实行告知承诺制度;外商投资企业设立试行直接登记方式等。为了提高政府效能,浦东新区政府通过制度建设来推进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制定和实施“行政效能投诉”“行政首长问责”“行政效能评估”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四个暂行办法。重点建设“一扇门”(将市民中心建设成为区级审批流程的切换枢纽)、“一张网”(实施政府门户网站功能集成项目)、“一根线”(以劳保局962341热线为基础,搭建以满足政务服务和市民生活服务为基础的“政府服务随时呼”热线平台)、“一张表”(深化张江“一张表”审改试点,在现有基础上,以企业注册登记为主要内容,向“外网受理、并联审批、监察互动”的目标发展)、“行政审批监察一体化”等“五个一”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努力打造“多个部门、一个政府”[4]。浦东新区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为政府职能转移“寻找替身”,构建与“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相匹配的社会自我调节体系。浦东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在主体、机构、职能、人员、资产、住所6个方面的分离,并出台了相关政策,重点支持社区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浦东率先组建了全国第一家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和社会工作者协会,积极推动社会组织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服务事项,包括社会工作者专业队伍的招募、培训、管理和评估工作,在学校、医院、社区等开展社工服务、专业培训等事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