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职能模块优化政府机构设置
行政部门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载体,浦东始终坚持简政精兵的原则,着力打造“小政府、大社会”。党工委、管委会时期,浦东新区按照“区域经济管理、市政管理、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4个职能模块,取代传统的“条条”设置模式,对政府机构进行梳理和清理,归并相近、重复、交叉的同类部门,只设立了10个职能机构,实行党政合署和错位设置,带有综合性、“大部门”的特征[3]。比如,当时的经济贸易局拥有多重综合经济管理职能,涵盖了经委、外经贸委、外资委、协作办、商委等管理机构的职责;监察委与纪委合署办公;劳动、人事局与组织部合署办公,等等。为了应对政府机构上下对口的问题,浦东新区采取了“增加牌子、不增机构、不添人员”的办法,或者采取归口管理的方式,将一些未进入行政机构序列的部门如信访办、民防办归口区政府办公室管理,从而确保了机构的精简高效。这种精简的机构设置使浦东行政人员大幅减少。与上海市其他区县相比,浦东新区的机构减少2/3,人员减少1/3。当时在这块辖地522平方千米、人口145万的行政区,机构定编仅800名,其中党群组织100名、行政机构700名(不含公、检、法等)。
2000年浦东新区建政,继续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在机构设置上注重强化三项功能:一是强化政府的经济调控和社会保障功能,单独设置发展计划局、劳动保障局、审计局;二是强化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功能,单独设置科技局、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三是强化党建工作的保障功能,在9个主要职能局增设党委(党组)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当时区委工作部门设置11个,区政府工作部门设置13个,机构总数虽略有增加,但行政人员编制仅1080名,人员编制的比例仍在全市各区县中最低。
2009年,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在适应大区域特点的前提下,机构改革方案仍坚持政府尽可能小,管理层级尽可能扁平。浦东新区除了重新整合两区“四套班子”,还调整了职能模块,将新区政府职能划分为“综合统筹、经济服务、社会建设、城建管理、法制监督”5个职能模块,按职能模块分别设置机构,最终确定党委工作部门7个,政府工作部门19个。虽然政府机构有所增加,但仍然少于当时上海其他区县26~28个委办局的配置。模块化的机构设置方式与大部制改革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有利于打破部门壁垒,减少部门间的推诿扯皮,降低协调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014年,浦东新区在全市率先推进区级机关“瘦身”和街镇“强身”工作,将区级机关编制和内设机构分别核减15%,充实街镇基层一线。
2019年3月,浦东新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机构改革方案》,完成机构改革工作。本次改革充分体现了浦东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和先行先试的特点,通过加大党政机构整合和机构综合设置力度,建立了简约、精干、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其特点:一是统筹党政机构设置。编办、老干部局与组织部合署办公,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与宣传部合署办公,民族和宗教事务办、台办与统战部合署办公。二是综合政府机构设置。生态环境局挂水务局、海洋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牌子,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民防办(人民防空办公室)牌子。浦东新区机构限额核定为32个,实际设置党政机构30个(包括1个纪检监察机关、7个区委机关、22个区府部门)。
2.整合市场监管机构
在市场监管中,我国各地长期存在着工商、质检、食药监和价格监督管理分段式、碎片化的现象,不适应现代市场监管要求。为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专业、动态的一体化市场监管机制,浦东在全国率先整合监管职能和执法力量,着力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监管体系。2014年1月1日,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将原浦东新区的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进行“三合一”整合。之后,又推进整合价格监督部门和浦东酒类专卖局,从而构建起统一、权威、系统的监管制度,形成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市场监管格局。(www.daowen.com)
市场监管机构整合后,最受市场主体欢迎的是推行“一次出动、全面体检”的集约化执法模式,解决了重复监管和多头监管的问题。例如,对超市卖场而言,改革前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各自为营,针对流通食品、计量器具、保健品、化妆品等事项的检查至少要分成3次,而市场监管局成立后,只需要一个部门检查一次,就能实现“一次出动、多项检查”。与此同时,机构整合后有效减少了监管盲区,更有利于保护市民生命健康安全。浦东新区具有特种设备专业资质的监察员数量从改革前的20个,扩充到240多个,使得2015年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检查次数比2014年增长86%,是2013年的14倍,近11万套台特种设备(大多是电梯),以前全部抽查一遍需要25年,改革后一年能检查3遍。截至2016年底,已彻查高风险食品企业157家,发现并督促整改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851项,促进了安全风险防控和企业自律规范。
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在浦东试点成功后,先在上海全市推行,继而得到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2018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成立,标志着市场监管新体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正式运行。浦东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成果转化为了国家顶层设计。截至2019年5月,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已经推出120多项创新举措,其中88%形成了各个层面的制度文件,近50%在全市甚至全国复制推广。
3.融合知识产权机构及合并科技产业部门
2014年11月,全国首家单独设立的知识产权局在浦东成立,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在职能整合上,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归并整合了新区层面的专利、商标行政管理职能,并承接上海市相关部门下放的部分专利、版权管理和执法事权,实现专利、商标和版权的集中管理和综合执法。机构设置上,知识产权局从浦东新区科委分离出来,单独成立,成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在执法流程上,实现“诉求处置一体化”,改变了原先专利、商标、版权分别由不同部门处理申诉和举报的情况,更快更好地维护企业和公众的合法权益。通过浦东知识产权局的设置,基本实现了对涉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个环节管理的重新组合,完善了“监管和执法统一、保护和促进统一、交易和运用统一”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做到“一个部门管理、一个窗口服务、一支队伍办案”。
2016年8月24日,由浦东科学技术委员会与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合并组成的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两个部门改革整合的最终落脚点是产业发展,便于开展全产业的政策制定、管理、协调和实施,提高服务企业的效率,进一步奠定未来经济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成立的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将进一步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升级的协同效应,既促进科学研究、应用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又以产业的发展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实现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嫁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