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承载着沉甸甸的国家使命。不仅承载上海振兴的使命,更是历代浦东人的追求。因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浦东开发比浦西晚了百年,也正因为如此,面对这一历史机遇的浦东开发者倍加珍惜,更加激发出建设浦东的紧迫感,时不我待、忘我工作的使命感。
1.浦开办:浦东精神的发源地
浦开办位于浦东大道141号,原是一座2层小楼,始建于1956年。1990年5月3日,时任市长朱镕基宣布,浦开办成立。1990年5月1—3日,短短3天,浦开办的工作班子成立,从市委、市政府的各个委办局抽调的精兵强将迅速就位,政策研究室、工程规划处、综合规划处、信息处和行政办公室相继设立。5月3日,上海市浦东开发办公室挂牌仪式如期举行。在1993年1月1日浦开办完成了浦东开发起步阶段的历史使命,挂牌为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直至2000年,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四班子在浦东大道141号挂牌成立;10月1日,世纪大道2001号的浦东新区办公中心正式启用,四套班子机关以及所属干部从浦东大道141号大院搬到办公中心工作。
10年间在2号楼发生的真人真事,都记录着浦东开发者的精神风貌,可以说,2号楼就是浦东精神的发源地,也是荣立浦东开发“第一功”的产生地。据浦东文化馆原副馆长郁人盛回忆,1990年4月27日选址确定浦东文化馆,4月28日(星期日)全馆人员不休息,立即行动搬迁办公楼,并做好浦东开发办公室成立的一切准备工作。1990年5月3日,在这幢楼前举行了隆重的浦开办成立大会,事后朱镕基市长对于浦东文化馆发扬奉献精神,一天让出文化馆办公楼、三天装修一新,浦开办三天内完成抽调人员的做法大加赞赏,称这就是“浦东速度”“浦东风格”“浦东精神”,今后要大力发扬[10]。(www.daowen.com)
2.浦东速度创造浦东奇迹
开发者忘我工作的精神体现在浦东开发的每一个工程、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每一个产品中。浦东开发战略实施后,当时来浦东考察参观的规格相当高,有国外的国家政府首脑,也有投资方等,工作人员一天要接待二三十批人,反复讲政策、讲规划,几天接待宣传后嗓子都哑了。解决了资金问题后,浦东真正进入令人惊叹的飞速发展时期,1990—1995年总投资约250亿元。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内环线(浦东段)、杨高路改建工程、外高桥港区(第一期工程)、外高桥电厂(第一期工程)相继上马动工,高峰时期,浦东曾有30个以上的工地一同施工,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当时有境外记者谈到浦东的开发景象说:“世界上五分之三的塔吊在中国;中国的塔吊一半在上海;上海的塔吊绝大多数在浦东。”[11]在笔者对浦东部分老开发建设者的采访中,许多干部都谈道:“几个月前还只是在图纸上讨论,不久工程就已上马,那种高效的工作节奏,那种不要命的拼劲儿和干劲儿,那种创业的成就感今天仍然历历在目。”[12]正是无数开发者忘我的奋斗,浦东奇迹产生了。经过短短10年,一座现代化新城区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