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功立业:开发浦东的壮举

建功立业:开发浦东的壮举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自浦东、全市、全国的开发建设者们不辱使命,以争创一流的信念,建功立业的抱负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开发浦东的每一项任务,他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使浦东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发前的浦东,与浦西虽然隔着一条黄浦江,但是东西之间的发展差距巨大。因此,在当时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也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说法。当年开发浦东战略提出后几乎没有人相信会成功。2017年12月10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演讲中提到了浦东,他说当他知道上海要建设浦东新区时,看着黄浦江对岸光秃秃的一片,感觉中国是在做梦[9]。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浦东开发开放的拓荒者开始了一锹一土的建设,30年的浦东开发开放历程,同时也是浦东开发者们披荆斩棘、建功立业的激情岁月。

1.招贤纳士——浦东开发的人才战略

浦东开发之初,主要通过“三个一批”的方式招贤纳士,即第一批是从全市调集来的不同领域的精兵强将;第二批是打破地域、身份限制,面向全国招聘人才;第三批是自身培养,依据浦东发展需要,培养急需人才和技术人员。正是这“三个一批”使浦东开发中始终拥有人才的支持与保障。

伴随着浦东由第一阶段注重基础建设转向功能开发为主,浦东的人才战略及时调整,针对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浦东人才国际化战略由此应运而生。一是借用外脑,在规划设计中,以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借用外国专家开展智力服务。例如,世纪大道由法国的玛利、夏邦杰等8位专家进行设计,浦东新区行政办公中心由日本多位专家设计,东方艺术中心由法国安德鲁设计事务所协助设计,浦东科技馆是美国RTKL设计事务所进行设计,等等。今天这些建筑依然引领时尚设计风向标,成为浦东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二是吸引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浦东开发急需尽快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一流技术人才实现平等对话,由此需要通过兴办“三资”企业、鼓励创业等渠道,吸引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浦东创业或工作。人才,或是领军人物,到浦东来,能够带来一个团队,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的面貌,可以创出一个世界领先的品牌。三是吸引归国留学人员。浦东历来把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当作一项百年大计来抓。早在1996年,新区就成立了引进海外智力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鼓励留学人员来浦东和张江创业的政策。四是增强国际人才科技交流,既有短期交流,也有长期交流。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经济技术和科技文化交流。四是通过外向型培训大力推进本土人才素质的国际化,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浦东开发前只有上海海运学院一所大学;浦东开发之后,在这里办了多所大学和研究生院,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金融学院等,逐渐形成了“产学研”网络。(www.daowen.com)

2.建功立业——开发开放的弄潮儿

浦东开发者汇聚浦东,寻找自己的一方天地。“男儿存有四方志,建功立业莫应迟。”新成立的浦东新区管委会仅有800个党政干部编制,史称“浦东800壮士”。作为浦东最早的开发者,首先要面对拓荒初期的艰苦环境。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简称浦开办)成立时条件艰苦,办公环境简陋,主任办公室仅有20多平方米,杨昌基主任、沙麟、黄奇帆、李佳能副主任就在一间办公室办公,工作人员进去请示、商量工作,一般都只能站着讲话。因为谈话会影响其他人,常常需要在走廊进行讨论。其他办公室桌椅摆放完全一样,两两面对面并排,一张办公桌多人使用,一人只分配到一个抽屉,这就是市府浦开办初期最真实的办公情况。浦开办没有食堂,办公人员只能在附近的小摊解决吃饭问题,有的吃拉面,有的吃盖浇饭。后来经过与当时的浦东中心医院,也就是今天的东方医院协商,浦开办的工作人员才得以在中心医院搭伙,与医院的员工一起排队打饭。有时候工作忙起来,没有时间排队打饭,就在路边小饭店解决用餐,没有人有怨言。浦东新区区委原宣传部部长邵煜栋在《浦东开发之初的岁月》一文曾谈道:“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大家是为了事业,没有人会为了个人的利益、待遇去谋求什么,所以我觉得将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的故事讲出来很有必要。要发扬浦东开发开放初期的那股子拼搏精神。”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嘱咐:“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来自浦东、全市、全国的开发建设者们不辱使命,以争创一流的信念,建功立业的抱负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开发浦东的每一项任务,他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使浦东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和浦东开发的“创业精神”紧密相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