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浦东开发者争创一流的意识:利用上海优势在国际化背景下开发浦东

浦东开发者争创一流的意识:利用上海优势在国际化背景下开发浦东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浦东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浦东的战略地位使浦东开发者必须具备争创一流的意识。这些构想反映出浦东开发者争创一流的意识,利用上海的优势,在国际化背景下开发浦东。这一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获得了世界的好评。

浦东开发者争创一流的意识:利用上海优势在国际化背景下开发浦东

浦东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开发浦东的时代背景,赋予浦东独特的战略地位。邓小平说过:“深圳面对的是香港,珠海面对的是澳门,厦门面对的是台湾,而浦东是面向世界的。”浦东的战略地位使浦东开发者必须具备争创一流的意识。

1.从世界格局变化谋划浦东发展

浦东开发是时代的选择,必须从世界发展层面加以谋划。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加快开发开放的步伐,如韩国宣布要把济州岛建成“第二香港”。泰国建设自由经济区,中国需要适应时代潮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而浦东开发就是进一步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苏东剧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经济封锁和政治攻击,许多投资者因对我国的发展方向产生重重疑虑,采取观望态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将往何处去?邓小平高瞻远瞩,做出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他强调指出:“要做几件事情,一下子把开放的旗帜打出去,要有点儿勇气。”[4]“要实现适当的发展速度,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5]由此可见,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浦东开发即为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历史必然。

浦东开发者把握浦东的战略定位,从世界格局谋划浦东发展。作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没有任何经验,不能套用静态的、僵化的既有办法,必须运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浦东发展问题的良策,确立浦东开发的目标。1990年6月,朱镕基考察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后指出:“浦东开发开放平铺直叙不行,要按照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区的要求,首先开发几个功能明确的小区。通过重点小区开发的延伸发展,最终实现浦东开发建设的目标。”[6]最终经过多方智慧交融,浦东开发的思路日渐清晰:从1990年开始的5年,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996—2000年的5年,为功能完善阶段,初步具备全国一流的市政基础设施,同时建成金融贸易区、综合性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全国最大的商务活动中心,同时包括初步建成现代化的城郊型农业和先进的便利的高质量的生活区;2001—2010年,浦东基本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多功能型的现代化的国家新区。这些构想反映出浦东开发者争创一流的意识,利用上海的优势,在国际化背景下开发浦东。(www.daowen.com)

2.以国际视野绘制浦东蓝图

一个新兴城市的规划至关重要,而浦东开发的眼界无疑是长远的、宽阔的。浦东开发者运用世界视野、世界智慧、世界标准规划浦东的功能与形态,是浦东开发开放得以成功的重要秘诀。

1990年12月,朱镕基在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审议会上明确提出围绕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做文章,将其打造成上海未来具有独特标志的世界级贸易区。它是中国与世界融合、现在与未来融合的金融贸易区,必须运用国际视野作好陆家嘴地块的规划。陆家嘴地块是浦东新区的心脏,也是我国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这一地块面积1.7平方千米,虽然是弹丸之地,但是它的规划却是集各国智慧。政府通过国际招标,召开了两次由多国专家参加的国际规划研讨会。英、法、日、意、中5国的设计师都拿出了特色各异的设计初版模型。后经多次讨论修改,历时两年,最后集各家所长,既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功能,又关注了社会生活的功能,同时也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为未来发展保留了足够的空间。这一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获得了世界的好评。罗杰斯·G.理查德——一位世界著名的英国设计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中国概念的品牌将首次出现在21世纪的建筑学教科书中。”[7]此后,浦东同样采用国际投标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又设计出上海“一城九镇”的城镇化规划,汇集美、英、法、德等30多个外国著名设计集团智慧,既体现了各国的风情,又有中国元素,充分展现了上海这一现代国际大都市包容的品格和开放的意识。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对此情此景由衷感慨:“你们正在进行一场世界奧林匹克设计大赛,这是浦东的骄傲,也是联合国的光荣。我祝你们成功。”[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