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现代化建设:浦东率先突破

上海现代化建设:浦东率先突破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其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是从浦东开发开放开启的,随着其战略发展定位的不断调整,要求浦东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以引领全市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因此,经过反复论证研究之后,上海决定开发浦东。很显然,在开发开放实践中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不同国家战略使命的核心功能区。因此,建设“具有标志性的全球卓越城市核心区”成为浦东深化开发开放的又一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上海现代化建设:浦东率先突破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其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是从浦东开发开放开启的,随着其战略发展定位的不断调整,要求浦东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以引领全市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浦东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是上海摆脱发展困境、振兴突破的战略抉择。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和深圳南方经济特区因改革生气勃发、经济飞速发展截然不同,作为中国计划经济运行的工商业枢纽,因改革的滞后,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双轨制改革推进的新形势下,原材料的缺乏让上海产业面临日益严重的“无米之炊”的风险,产品竞争力下降,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逐步萎缩,完成中央财政任务之后的上海已无法再有余力开展城市建设,上海的振兴亟须找到一个突破口。因此,经过反复论证研究之后,上海决定开发浦东。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指出“上海市是上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同时提出“上海的城市和工业布局,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是向杭州湾和长江口南北两翼展开,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筹划新市区的建设”,正式以官方文件提出开发浦东。1986年颁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修改稿)》中提出,到2000年,上海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先进、布局合理、交通便捷、信息灵敏、环境整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基地”和“开路先锋”的作用。

1993年在“迈向21世纪的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立足全国发展大局基础,上海提出“要领先一步,浦东要更先一步”的要求。200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进一步明确上海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www.daowen.com)

上海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的演变对浦东在全市率先突破、先行先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顾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到浦东率先引领全市发展这一清晰的轨迹。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上海市委即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十六字指导方针,也就意味着,浦东开发的定位远远不是局限于浦东本身,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对整个上海城市发展的带动引领,进而助推并服务于全国和面向世界的发展。对浦东新区的发展目标定位是要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具体到实践层面的生动体现便是“东西联动”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一发展思路,浦东开发开放承担着振兴上海的使命,既要充分发挥依托老城开发新区的有利优势,又要注重通过新区开发带动浦西老城改造。换言之,整个上海的城市基础和综合实力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依托,反过来浦东开发开放又服务于上海整体发展战略。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基于联动发展的思路,浦东新区的道路交通、城区形态、功能布局等,都是服务于上海整个城市功能定位展开的。

很显然,在开发开放实践中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不同国家战略使命的核心功能区。这种功能定位又逐步清晰化地描述为:上海要做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而浦东则是“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根据2017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对上海的定位要求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因此,建设“具有标志性的全球卓越城市核心区”成为浦东深化开发开放的又一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