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是邓小平亲自倡导,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经过20世纪80年代南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经验积累,以及理论上对中国改革开放探索的不断深化,中国逐步明确了实现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目标与方向。1990年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7]可见,对浦东开发开放的定位,当时的提法偏重区域经济开发和发展。1991年春,邓小平在上海视察谈道:“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而且,他还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主张“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8]。显然,邓小平这番话为浦东开发开放的目标定位和探索拓展了新的视野。因此,对浦东来说,开发开放的目标定位必须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推动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从而带动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重要使命。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中央从改革发展各个关键阶段的全局出发,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断深化和推进这一国家战略,浦东也始终坚持立足国家大局,先行先试,不断丰富国家战略的内涵。在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9]的定位后,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鼓励这些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10]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11]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12]。2010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浦东时指出:“浦东发展增加一些经济总量固然好,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此,而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1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浦东开发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要求。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海团审议时,多次要求上海更好地发挥浦东作用,推动重大改革举措在浦东先行先试。(www.daowen.com)
正是在国家战略使命的必然要求之下,浦东建设了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以及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功能各异的国家级开发区,浦东成了中央一系列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承载区;浦东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浦东率先开展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在先行先试引领下,浦东开发开放的龙头地位逐步凸显,日益成为上海城市功能重塑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成为引领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纵深推进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