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浦东始终坚持十六字方针来推进开发开放进程,即“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浦东开发开放每一个阶段的推进都始终坚守国际战略的使命意识,通过自身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来助推和服务于上海市以及全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同时,在这一进程中,根据中央和上海市委在不同形势下的不同要求,来拓展和延伸自身的战略定位,赋予国家战略新的时代使命和内涵,使得自身的示范效应不断拓展放大。
1.助推了上海城市功能重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浦东开发开放推动下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上海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在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加快开拓出来,浦东成为振兴上海的突破口,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实至名归。上海市委、市政府曾经总结了90年代在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的带动之下,上海经济体制转型、要素市场建设、城市功能设施、对内对外开放、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保障体制这八大历史性变化[5]。
(1)助推上海实现连续多年的经济高增长。20世纪80年代,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为统领的工业中心城市,上海的市场主体是国有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由于改革滞后,与以深圳为代表的南方经济特区以及江浙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滞后,民生保障无法得到基本的改善,上海“像一个进入了晚年的老头,老态龙钟,精疲力竭”[6]。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号角的吹响,上海加入了快速前进的方阵,蹄疾步稳,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增长新阶段,原有的困扰上海现代化建设的顽症一一化解,产业结构加快了优化升级的步伐,经济面貌、城市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图6 上海市生产总值增长情况(1990—2018年)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市统计年鉴》。
(2)助推了上海城市功能的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城市的功能定位一直顺应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中央的要求不断调整,从原先的远东地区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中调整为国内最大的工业基地城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上海工业基地的定位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1984年,上海市委向党中央提交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提出上海“应当成为我国四化的开路先锋”“必须走发挥以对外开放为重点的、多功能的中心城市作用的新路”。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要求。2001年,国务院在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出,把上海市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上海城市的功能定位从“三个中心”进阶为“四个中心”。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肯定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的地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调研时提出上海要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2018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显示,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上海的城市定位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由此形成“五个中心”的新定位,提出“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而言之,在上海城市功能拓展进程中,作为核心功能区域,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化助推着上海城市的“华丽转身”,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www.daowen.com)
(3)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上海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改革的步伐,区域经济社会的活力不断迸发和释放。例如,在多种所有制改革中,非公有经济快速培育并茁壮成长。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一半,为51.4%。市场主体呈百花齐放态势,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9.99万户,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7985户,增长42.4%;外商投资企业8742户,增长9.0%;私营企业31.28万户,增长12.3%;个体工商户6.99万户,增长15.2%。
2.助推加快了长三角地区和全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浦东开发开放是党中央树起的中国国家改革开放的旗帜,其目的是为了深化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因此,自浦东新区诞生的那一天起,浦东就是通过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来践行国际战略使命的。浦东新区的作用充分体现在“窗口”和“示范”上,浦东开发开放进程的推进在客观上也确实起到了辐射带动长三角及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客观上也助推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
(1)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30年来,在浦东开发开放进程中,一方面,在客观上长三角地区作为浦东的腹地和主要依托,为浦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也是开发开放之前邓小平所说的“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就是一条捷径”的战略内涵之一。正因为长三角地区的资源禀赋基础和已有的优势基础,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发展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也为浦东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潜在空间。另一方面,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入推进,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商贸流、资金流、技术流、物资流等新的高层级、多元化平台,为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契机,这也正是浦东国家战略使命所在。因此,我们看到,浦东开发开放的30年,也正是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30年。多年来的发展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都市发展群——长三角城市群,也带动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进入快速发展的地区行列。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崛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版图中的重要支撑,也为日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崛起国家战略的出台和推进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2)通过示范作用助推深化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制度创新是浦东30年来开发开放的主要发展路径,浦东作为国家战略,一直以来始终坚持大胆试、大胆改,自主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实验田作用”。浦东率先践行了诸多理念,如开发开放之初的“规划先行”“立法先行”“高科技先行”“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等。如今,这些理念已经在全国许多地区得以推广。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探索的党工委、管委会体制也已推广至全国各地新区和开发区。2005年6月21日,浦东作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获批,进一步加快了改革的步伐。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揭牌,全境范围都在浦东新区,这是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2015年上海自贸区从28.78平方千米扩至120.72平方千米。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揭牌,面积119.5平方千米。浦东新区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自贸试验区改革建设中,浦东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加快制度创新和突破,并不断向全市全国推广辐射。截至2018年,上海自贸区5年来向全国推广复制了127项制度创新;2019年9月25日,在“第二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大经典样本企业”发布会现场,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表示,上海自贸区6年来累计有310多项制度创新在全国、上海分层次、分领域复制推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