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90-2000年:中国经济发展第一阶段

1990-2000年:中国经济发展第一阶段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时的区域面积为522平方千米,人口134万,而城市化面积仅有40多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还是农村。这一阶段,浦东经济飞速发展。紧接着1992年12月召开的上海市第六次党代会上,进一步修正为“力争在90年代,实现浦东新区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达到50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990年的不足200亿元猛增9倍多,跃升至1625.77亿元。图1浦东新区经济增长态势图资料来源:历年《浦东新区统计年鉴》。

1990-2000年:中国经济发展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协调推进。

在开发起步阶段,浦东主要以形态开发来积极响应并实施国家开发浦东的重要战略。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时的区域面积为522平方千米,人口134万,而城市化面积仅有40多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还是农村。因此,浦东首先从大量奠基性的基础建设开始,既包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组织、思想、政策、法规和规划等多方面的基础启动工作,同时在体制上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例如,“八五”期间,围绕创造和探索开发开放的新区发展模式,完成了高起点制定浦东发展总体发展规划、启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组建开发公司作为开发主体。在此过程中,浦东开创了土地对外批租、土地二级运转模式、国资开发公司与园区等诸多新举措,紧密围绕上海城市长远发展目标,善用活用外商外资。

“九五”计划期间,浦东开发开放转入了功能开发和形态开发并举的发展阶段,其中包括: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功能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构建要素市场体系等。1995年6月,国务院给予浦东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新的功能性政策,使浦东在金融和贸易等领域取得率先推进改革的试点权,以支持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和促进浦东功能开发。浦东积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在金融贸易、对外开放方面大胆改革,如实行财产险和人寿险机构的分设,开展外资银行在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增设外资和中外合资保险机构,对外开放商业零售,组建中外合资外贸公司,等等。在这一个时期,浦东开发开放引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创建,融汇创新开放政策,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推动上海先进技术与管理的引进,全面提升了城市功能格局和产业结构。

这一阶段,浦东经济飞速发展。1990年开发开放之初设定的目标是“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200亿元,比1990年增加2.5倍”[4]。紧接着1992年12月召开的上海市第六次党代会上,进一步修正为“力争在90年代,实现浦东新区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达到500亿元”。事实证明,实际的增长态势大大超过预期。1990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为60亿元,2000年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建立,经济总量增长至923.51亿元(见图1),增长超过了15倍,年均增长率达20%左右,把最初的目标远远抛在后面,即使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也没有受太大影响,仍然实现了16%的高增长。工业总产值由1990年的不足200亿元猛增9倍多,跃升至1625.77亿元。(www.daowen.com)

图1 浦东新区经济增长态势图(1990—2000年)

资料来源:历年《浦东新区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