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目标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要求

新目标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要求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个阶段目标是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其对区域协调发展要求也是由托底线,到缩差距,再到强竞争。在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中,明确提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一、新时代下新目标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

我国按照“三步走”战略目标,基本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两个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两个目标。第三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1]

第一、第二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已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是要“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体现在三个“覆盖”。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要求覆盖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等全领域;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要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包括东中西全区域以及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二) 新时代下,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下我国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个一百年”目标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www.daowen.com)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

基于改革开放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和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目标,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实际上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其中,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前了15年。在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阶段”发展目标,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由21世纪中叶调整为2035年,提前了15年。

二、新目标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要求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也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未来发展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中,不同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阶段目标是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其对区域协调发展要求也是由托底线,到缩差距,再到强竞争。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托底线,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人口和区域全覆盖的小康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补短板的关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看,要特别打好“三大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其中精准扶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目前看我国农村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这些群众多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脱贫攻坚难度大。这需要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采取差别化策略,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让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缩差距,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在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中,明确提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总体上呈缩小趋势,但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仍很大。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城乡发展水平的指标,城乡发展差距从2008年的3.33∶1逐步下降到2016年的2.72∶1。特别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差距缩小明显,2016年东部浙江省的城乡差距为2.06∶1。但西部地区城乡差距还很大,其中2016年甘肃省的城乡差距为3.45∶1。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间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强竞争,提升区域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重点区域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到21世纪中叶,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体对区域发展提出两方面要求: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势必要求我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差距缩小,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不单单是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多是城市群竞争。21世纪是城市群的世纪,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也提高。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根据各城市群现行增长速度进行预测,2035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规模将达到第二大,仅次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2050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规模居于首位,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届时,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断推进。

由此,在新时代的“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引领下,各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阶段性任务也不同,由托底线、缩差距到强竞争等不同要求,这也要求在不同阶段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也不同。但总而言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战略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