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忽略发展中国家农业潜力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忽略发展中国家农业潜力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另一个严重的不足是忽视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和比较优势。在资本供给有限的条件下,通过选择产业部门中关联效应最大化的部门作为投资切入点,通过不平衡增长的过程以逼近经济的最优经济结构。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赫尔希曼指出,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引起平衡增长的可能性是过去不平衡增长的经历。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忽略发展中国家农业潜力

针对平衡增长理论的缺陷与不足,赫尔希曼等人提出了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Unbalancedgrowththeory)。赫尔希曼在1958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不仅指出了平衡发展战略受到资本、资源不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很难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而且指出了发展中国家最为稀缺的是企业家资源,缺少能够把储蓄转变为投资的机制和能力。赫尔希曼同意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大规模投资来突破贫困的恶性循环的观点,但认为把投资分散到各个部门的平衡发展战略不能解决投资决策机制问题。

一个经济发展战略必须首先解决投资决策机制问题,才有可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1.优先发展引致投资决策最大化项目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所谓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就是通过自身的发展能够诱导其他项目或部门最快发展的项目。赫尔希曼把经济投资活动区分为“社会预摊资本”和“直接生产性活动”两类。

“社会预摊资本”是指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具有不可分性、高资本产出比和投资效益低等特点。“直接生产性活动”是指直接投资于工业、农业等生产部门中的投资行为,具有直接增加产出和收益的特点。这两类投资活动都是经济增长所必需的,但在资源不足的限制下,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资源同时投资于两类部门,因而必须要在两者中做出选择,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

如果优先发展“社会预摊资本”投资活动,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讯设施、供电供水、学校等基础设施,就为“直接生产性活动”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外部经济环境,降低私人投资的直接成本,对私人投资产生某种引诱力量,从而起到引致投资的作用。这是一种“超能发展”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如果优先发展“直接生产性活动”,即优先发展制造业、加工业、农业等生产部门,就会出现社会基础设施不足,如交通堵塞、电力水利供应不足等,私人工业可能要为应付社会基础设施不足带来的问题增加额外的投资,或者要忍受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损失。这是一种“短缺发展”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赫尔希曼认为,两种不平衡发展顺序的根本区别在于引致投资的方式,优先发展“直接生产性活动”的诱导方式带有强迫性,对整个投资决定形成更大的刺激和压力,促使政府和公众做出投资决策。因此,优先发展“直接生产性活动”的发展战略不仅能促使一个经济更有效的利用稀缺的资源,而且能够培育短缺的投资决策机制,充分动员社会现有的和潜在的储蓄,把他们转变为投资,达到引致投资最大化。

2.“关联效应”原理(PrincipleofLinkageeffects)

在解释如何选择最为有效的不平衡发展具体格局的时候,赫尔希曼提出了“关联效应”原理。

所谓“关联效应”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www.daowen.com)

关联效应区分为“前相关联”和“后相关联”。一个产业的“后相关联”是指该产业与它提供各种中间投入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的关系,如建筑产业的后相关联产业是钢铁、水泥等产业;一个产业的“前相关联”是指该产业与吸收它的产业作为中间投入的产业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关系,如建筑产业的前关联产业是室内装修旅馆服务等产业。由于产业之间内在关联的存在,一个产业的一次投资会通过关联效应机制传递到其他产业,引起这些产业的连锁投资。

赫尔希曼认为,根据“引致投资最大化”原则,发展中国家应该精心选择和优先发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他认为,一个产业的关联效应应该用该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来测量。一个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越大,表明该产业的关联效应越大,反之亦然。

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时期具有最大关联效应的产业不同,应该借助于各种统计工具,对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才能选择出哪个部门的关联效应最大,从而应优先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从实践和操作的意义上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部门和产业进行投资决策,创造一个适度的不平衡状态,是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的一个不容易解决的基本问题。

发展中国家不仅在资本需求方面,而且在资本供给方面同样存在着问题。赫尔希曼理论仅仅强调资本需求方面的问题,希望通过不平衡增长战略克服来自资本需求方面对发展的障碍,没有关注供给方面如严重投资不足的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平衡增长理论没有突破平衡增长理论的弱点。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另一个严重的不足是忽视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和比较优势。赫尔希曼相信,农业的关联效应相当小,但农业在欧洲、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却是有目共睹的。毫无疑问,农业部门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廉价的粮食、原材料、外汇收入和广阔的市场。

从表面上看,平衡增长理论和非平衡增长理论是互相对立的,但实际上,两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阶段来考虑问题而已,如果对两种观点加以若干限定,可以发现两者实际上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

在方法论上,平衡增长理论和非平衡增长理论都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增长的最优经济结构。平衡增长理论认为一开始就追求增长的结构平衡,才能使经济发展走向坦途;非平衡增长理论为平衡增长的发展过程是加了一个资本限制。在资本存量供给不足、储蓄率低的条件下,平衡增长所需的资金支持无疑不能满足。在资本供给有限的条件下,通过选择产业部门中关联效应最大化的部门作为投资切入点,通过不平衡增长的过程以逼近经济的最优经济结构。

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考虑到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有生产潜力即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部门中,通过这些部门的优先发展,来克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并由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适宜于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当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从工业化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角度来考虑,国民经济各部门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平衡发展战略又势在必行。有的经济学家尽管强调不平衡发展战略,但是目的还是要实现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平衡增长。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赫尔希曼指出,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引起平衡增长的可能性是过去不平衡增长的经历。辛格(H.N.Singer)指出,当你从不平衡增长开始时,为了接近平衡增长,就需要进一步的不平衡增长。斯特里顿也认为,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之间的选择,是在不同长度的时期内的平衡之间的选择。总之,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时间长短的区分,即短期内才有不平衡增长,长期内只有平衡增长,短期的不平衡增长是实现长期平衡增长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个区域发现经济增长出现衰退的征兆时,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工业化结构调整政策,就可以防止出现进一步的衰退,使经济增长维持稳定,甚至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进入新的增长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