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本管理理论概述:探索企业成本优化策略

成本管理理论概述:探索企业成本优化策略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成本与管理相结合,因而,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生产性企业按其生产特点,可分别以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日历月份为成本计算期;服务性企业一般均以日历月份为成本计算期。它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并由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管理理论的思想和内容也日臻完善。

成本管理理论概述:探索企业成本优化策略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来论证成本的含义。马克思指出:产品的价值(W)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以及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M),其中,产品成本是由C+V构成。因此,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由于过分强调C+V的普遍意义,因而,人们将马克思所界定的产品成本当作一般的成本概念,即将C+V当作成本的全部,却忽略了成本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事实。

事实上,产品成本属于成本,但成本并不等于产品成本。由于成本与管理相结合,因而,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将成本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会计学成本的一般定义应该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会计人员将成本定义为:为了取得某些财产(如材料)或劳务(如人力资源)而牺牲的某些经济资源。而经济学家对于成本的定义则较为宏观:凡是经济资源的牺牲都是成本。换言之,成本可以是有形或无形,主观认定或客观认定,货币性或非货币性,也可以包括社会成本如因噪音和污染所引起的成本。

综上所述,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于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成本。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区分成本与费用是非常重要的。成本是生产某种产品完成某个项目或者说做成某件事情的代价,也即发生的耗费总和,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获取当期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匹配的成本。成本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而费用是会计期间为获得收益而发生的成本。

典型的成本是产品成本,其实质就是各项生产所耗费的价值凝结,同时它也被用作存货资产价值的计量。在产品没有被售出之前,产品成本始终作为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旦产品售出,其成本就转化为出售当期的销售成本,并与当期发生的其他费用一起,由当期营业收入予以补偿。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费用是成本的基础,没有发生费用就不会形成成本。第二,按对象归集的费用构成成本,其发生期与补偿期并非完全一致;不予对象化的费用则可按发生期归集,由同期收入补偿。成本与费用的关系见图5-1。

图5-1 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资料来源:乐艳芬.成本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

成本对象,是以一定时期和空间范围为条件而存在的成本计算实体。企业的任何经营成果都是依存于一定的时空范围而产生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不仅要认定计算什么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而且要认定是什么地点、什么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因而,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一定要有“时空概念”,通常,成本对象由三个要素构成:

第一,成本计算实体。成本计算实体是指成本的承担者,也就是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和分配费用的载体。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成本计算实体可以划分为某种产品、某批产品和某类产品的产成品半成品;对于服务性企业而言,往往不存在有形的成本计算实体,而只能根据服务的性质确定,如运输企业的货运客运,商贸企业的批发和零售等。(www.daowen.com)

第二,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期是指归集费用、计算产品成本所规定的起讫日期,也就是每次计算成本的期间。生产性企业按其生产特点,可分别以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日历月份为成本计算期;服务性企业一般均以日历月份为成本计算期。

第三,成本计算空间。成本计算空间是指费用发生并能组织企业成本计算的地点(部门、单位)。生产性企业的成本计算空间可分为全厂和各生产步骤;服务型企业可划分为各部门和各单位。采用作业成本计算的企业其成本计算的空间还可以是各个作业。

成本管理就是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资源的耗费和使用进行预算和控制的理论、程序和方法的总称。它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并由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管理理论的思想和内容也日臻完善。

一般认为,成本管理理论是从19世纪2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但作为成本管理基础的成本核算,却在15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1750年,英国詹姆斯·多德森为他的亚麻制袜厂设计的存货、纺麻、漂白、染色、织袜、整理等步骤的记录,最后可计算出每双棕色长袜的成本,初步形成了分步成本计算法的模式。1889年,英国会计师G·P诺顿在《纺织工业簿记》一书中主张将成本分为主要成本和间接费用两大部分,主要成本按产品进行分配,间接费用则直接转到损益账户中,设计出了制造成本法的模式。

这一时期成本管理的思想尚未形成,主要是体现在事后对销售产品的成本按一定方法进行核算,是事后对成本被动的反映。不过这些成本核算意识及方法的产生为以后成本管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许多方法在今天仍在广泛应用。

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资本逐渐向大企业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使企业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化,而且由于大量生产带来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迫使企业必须改变凭经验或惯例进行管理的传统方法,合理地进行内部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确定了标准化制度,为“标准成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及理论基础,随后产生了“标准成本控制”与“预算控制”理论。1930年,哈里森在他的早期论文《有助于生产的成本会计》《新工业时代的成本会计》的基础上所著的《标准成本》中,对标准成本会计作了科学总结。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经营思想相应地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变,便产生了“变动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企业对质量管理日益重视,通用电气公司菲根堡姆首次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这一时期以系统管理、突出决策为基础的现代管理理论发展,成本控制也逐渐发展成为重视事前控制的综合性目标成本管理。尽管这种综合性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将成本管理的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它以对成本本身的控制为主,较少涉及引起成本发生的动因分析。

1981年,西蒙首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启蒙者。1988年罗宾·库柏提出了ABC制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波特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随后桑克等人在西蒙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波特的观点,使战略成本管理更加具体化。(5)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注重对产品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目标成本管理,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实施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