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行力,各个层级的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要切实发挥“桥梁”作用,即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下级负责;既要吃透上级精神,把领导的意图完完整整地向团队传达,又要结合实际,把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全面地向上级汇报。履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场战役的胜负、一个企业的生存,有时甚至能左右一个国家的存亡。
好的执行团队要能独立思考及独立行动,一个简单的指示,就能被创造性地执行,这就是十分强大的履职能力。一位好的团队管理者,要能够指导团队的活动和工作,还要像领导者一样有统御全局的大局意识,以及对整体行动的深度思考。
一位哲学家要乘船到河对岸,划船的船夫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了,却一直在使劲地划船,非常辛苦。
哲学家对船夫说:“老先生,你学过哲学吗?”船夫回答道:“抱歉,先生,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船夫,我没有学过哲学。”哲学家摊开双手说:“那太遗憾了,你失去了50%的生命呀。”
过了一会儿,这位哲学家看到老先生如此辛苦,又说:“老先生,你学过数学吗?”那位老船夫就更自卑了,说:“对不起先生,我没有学过数学。”哲学家接着说:“哎呀!太遗憾了,那你将失去80%的生命呀。”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两个人同时落入水中,船夫看着哲学家拼命地在水里挣扎,就说:“先生,你学过游泳吗?”哲学家说:“我没有学过游泳。”老船夫无奈地说:“哎呀,那真抱歉,你将失去100%的生命了。”
我们无意去评论哲学家,但哲学家的表现,却向人们阐述了头脑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惊涛骇浪是不能画上等号的。只有具有强大的行动能力,才能用自己头脑中的学问去和生活中的惊涛骇浪对抗。
参与社会的竞争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俗语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就是在针砭那种夸夸其谈的所谓“高手”。在日常工作中,不在于我学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用了多少!
执行力是把单位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任务的程度。
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前述小故事中的哲学家而言,就是需要具有行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行动能力决定了哲学家在惊涛骇浪中的自救能力。这个时候,等待是等不来安全的,也是等不来生存希望的。这个时候的哲学家需要的是团队协作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是,通过团队协作却能弥补此“长短”。哲学家在开船时就应该对遇到惊涛骇浪时的协同预案与老船夫进行有效沟通,如此,局面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今天的海尔集团为什么这么强大、知名度这么高呢?其实,海尔集团也是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你会看见这样一个标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海尔的所有人都会把这个作为目标。在张瑞敏把那76台冰箱砸掉后,每个海尔人的心中都刻下一道深深的永远不能磨灭的痕迹,它时刻都在提醒海尔的员工,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每件小事、每个细节。(www.daowen.com)
在76台冰箱被砸掉后,海尔团队里有相当一部分处于“桥梁”位置的管理团队的成员发生了变化:有的人没有了岗位,这就意味着将有新的“桥梁”架设起来;有的人怀着深深的愧疚,这就意味着这些人进行了反思,查找了原因,消除了质量隐患;有的人开始“充电”学习,这就意味着这些人加强了学习,激励着创新。
“桥梁”的作用得到了发挥,承上启下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整个团队的士气和履职能力的提高,整个团队执行力的贯彻,以及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都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终于,海尔在中国市场上拿下了一块金牌,并继往开来,迈向了世界。海尔,好样的!
一家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对一批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大多数应聘者都很有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所有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而去。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后,看到了地毯上的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并准备把它扔进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这个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边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为这家著名公司的总裁。
这位应聘者到底有什么特殊才能被面试官看中了呢?应该说能够参加复试,就能力和知识而言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前面的应聘者是为了应聘而应聘,眼睛盯着的只是这个职位,而最后那位应聘者则不然,他自进入应聘的房间后,不但在思考如何回答面试官的提问,还在观察:我除了回答问题以外,还能做些什么。所以,当他看到地上的纸团时,毫不犹豫地捡了起来。但在面试官看来,这个应聘者在进入面试房间后,就已经把自己视为这个公司的一员了。这样有责任心的人,还用得着担心他的执行能力吗?这就是他的特殊之处,这就是他能够从诸多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奥秘。
强化执行能力就要尽职尽责,就要把履职能力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向“差不多”这一类观念说再见;强化执行能力就要在履职尽责上下功夫,绝不能打半点折扣。陈鸿桥先生所写的题为《90%的玄机》的文章中,有这样一道趣味数学题:90%×90%×90%×90%×90%=?结果是59%。
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说明什么问题?它向我们述说的是:如果考试成绩以100分为满分,60分是及格线,得满分貌似比较难,而90分就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分数了。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把工作做到60%太危险,会被公司炒鱿鱼;做到100%太辛苦,也太不现实;把工作做到90%就已经很不错了。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乘法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一个集约化的现代经营过程需要经过构思、策划、设计、讨论、修改、实施、反馈、再修正等诸多环节。如果你不能在每个环节认真对待,不能对每一个环节及时反馈和完善,不致力于每一个环节的完美,而是想当然地认为“结果不会有太大问题”,那么,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这个环节你做到了90%,下一个环节还是90%,在5个环节之后,你的工作成绩就不是平均值90%,而是59%——一个会被激烈的竞争环境淘汰的分数。在有些情况下可能还会低于这个分数,甚至变成负数!到了那个时候,你再回过头来按照100%的标准进行“检修”,就可能意味着整个项目、整个工程都需要“推倒重来”,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意味着效率低下和错失时机,意味着执行力的下降和丧失。
90%×90%×90%×90%×90%=59%,这个简单的数学等式之外的意义就是——执行过程不能打折,执行力必须精准到位!
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
——威尔逊
工作中,90%×90%×90%×90%×90%=59%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对敢于负责的背离,是影响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缺乏执行力的导火索。工作要尽职尽责,就必须克服工作打折扣、执行力不坚定的毛病。
敢于负责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是责任感、使命感的实际表现,而这种实际表现就践行在具体工作任务当中。因此,尽职尽责就要在具体工作中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合规合矩,没有瑕疵。做好了一件又一件事情,也就做好了全部的工作,而你自然也就成为一个敢于负责、有执行力的员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