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19日,毛泽东在抗大第四期五大队开学典礼上向学员提出,你们要练习爬山,因为“爬山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为什么如此说呢?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中国的具体任务是去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便非吃苦耐劳,努力爬山不可!否则便成为形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了![11]可见,毛泽东倡导的“爬山主义”,就是抗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那么,毛泽东为何向学生倡导“爬山主义”呢?原来抗大非常重视爬山运动,每天出早操,经常有一个爬山的项目,客观上延安城又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几乎所有的山都被学员们爬遍了。然而,有些学生体弱,爬山时总是掉队。若是请假吧,又怕别人说落后。所以,有的学员就向领导提意见:“学会马列主义,懂得怎样革命;搞爬山主义,究竟有啥用?”
毛泽东听了汇报,就在大会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爬山行军作战也是红军的拿手好戏。毛泽东左手叉在腰间,挥动一下右手,继续说,红军长征时,依靠爬山速度快,打了许多胜仗,甩掉了前堵后追的数十万敌军,胜利到达陕北。可不能把老传统丢了。至于身体弱的同学,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开始掉队,不算丢面子。慢慢地追上去,需要一段艰苦锻炼的过程,山还是要爬,不要说成是什么主义。[12]
当时,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20多所干部学校,呈现出“延安到处是学校,延安遍地是歌声”、“开学典礼不断、结业歌声不绝”、“吃小米饭、攻《资本论》”的感人景象。如抗大,因为学校扩大,没有房子住,打好窑洞才能安家。吃小米饭,煮山药蛋,每人每天五分钱的菜金。吃粮,因公家没有运输力,学生就用两条裤腿扎成米袋运粮。烧柴需要自己上山砍,晒些时日再背回来。做饭的柴火供不应求,有时只好用煤,学生就得到煤窑去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抗大作了这样的描述:“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
尽管抗大的读书生活非常艰苦,但仍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海内外的热血青年。如此艰苦的读书生活,使许多青年学生锻炼成长为智勇双全的革命战士、八路军的领导干部。
现在,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公司青年员工心中会想: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条件都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提倡吃苦耐劳呢?因为,吃苦是成功的基石,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就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只有愿意吃苦,勇于吃苦,不怕吃苦的人,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1937年2月初的一个下午,毛泽东赶到抗大,为从北平各所大学来的一批新学员上第一课。毛泽东用手指了指露天会场说:“这就是教室,你们看,什么也没有。抗大的物质条件是很差的,因此,同志们要准备吃苦,才能革命……这个学校过去中国没有,世界上也很少有。”[13]他告诫学员们,革命的道路如河流一样,曲折蜿蜒,要准备走“之”字形的路。作家刘白羽在《延河水流不尽》一文中忆道:“当讲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时候,毛主席安详而沉静地朝前望着,举起右手掌慢慢向前方推去,这是推动历史前进啊!这时你的心情特别庄严,什么艰难险阻,困苦重重,都不在话下,就是付出生命,也会马上站起毅然决然走上前去。”应该说抗大的教育,反映了这个时期学校教育的风貌。(www.daowen.com)
戴尔·卡耐基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在近些年来的招聘会上,你会发现这边用人单位仍在苦恼招不到人,那边求职者也连声感慨工作难找。因为,应聘者中能通过试用期的寥寥无几,他们虽然学历可以甚至比招聘企业要求的还要高,但读书时缺乏下厂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意志的磨炼。例如,在一家通信企业的招聘摊位前,招聘人员直言不讳地对一名本科学历的应聘者说:“我们要从头对你进行培训,因为你什么都不懂”。岗前培训意味着什么?“吃苦”!因为,企业非常需要爱岗敬业、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才,能够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松下幸之助曾有一句培训名言:“培训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没有培训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大于要培训所付出的代价!新员工的培训是最好做的,也是最难做的。”但据统计,我国企业近80%的公司却没有对新进员工进行有效培训,就上岗位正式工作了。尤其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入职培训,管理者更是陷入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入职培训,直接安排到工作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就行了;有的企业即便进行了入职培训,也是履行行政步骤而已,亮亮堂堂走过场,不求实际效果。
据悉,韩国企业为了培养员工个人毅力、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定期以进行野外拉练等形式,对员工实施培训,并力求实际效果。如三星公司每年都要组织员工进行为期3~7天的培训活动。在其培训计划中,将公司员工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竞赛,其中最艰难的项目就是山地拉练活动。因为拉练经过的某些路段是没有开发的原始山路,员工们必须搭建帐篷,支锅做饭,以解决所必需的吃饭和住宿问题。在这些活动中,如果某一个员工疏忽了其中一个环节,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整个拉练小组的失败,所以管理者处处要求大家团结协作,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实施这种性质的培训,最后将淘汰参训中的一些意志薄弱者。
应该承认,华为的产品是靠员工素质作支撑的,而员工素质是靠培训出来的。华为的岗前培训包括履职的方方面面。公司总裁任正非在《致新员工书》中说:“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工人做起,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各种地位均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已为公司绝大多数人接受,希望您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不惜碰得头破血流,不经磨难,何以成才。”[14]华为的岗前培训,可以说如同高考冲刺阶段一般;五个月的培训,考试次数远远超过了大学四年的总和。然而,这段经历又往往成为他们日后向他人炫耀的资本并受用一生。
总之,当你了解了华为新员工培训的全过程,你才知道一个企业团队“开疆拓土、独领风骚”的气魄。由此看来,当年毛泽东所倡导的“爬山主义”,不仅适应抗战年代造就队伍的需要;而且,也适用于和平年代企业培训、锻炼员工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