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的转型:从工农化到知识化

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的转型:从工农化到知识化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毛泽东明确提出:“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从中证明和平时期工农干部知识化的思想,也是可行的。尔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涌向边区,纷纷接近和深入工农群众,锻炼成为工农化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的转型:从工农化到知识化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没有农民的觉醒和参加,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同时,他也强调“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因而,毛泽东明确提出:“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7]为切实将知识分子和工农干部力量凝聚起来实现“两化”,毛泽东要求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在与工农群众实践的结合中磨炼革命意志;要求工农干部正确认识知识分子在革命队伍中的作用,努力学习文化和技术,以便成为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

当年,毛泽东的“两化”育人、强队伍重要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此,可以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李德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任过北京、沈阳军区司令员,党中央副主席。红军长征中任第4军10师交通队支部书记。抗战时期,由129师的一名排长升至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夜袭阳明的战斗。反“扫荡”中,他曾以1个营的兵力打垮日军的1个大队,受到上级的嘉奖。解放战争时期,他由团长升至师长,参加了上党战役和兰封战役,并率部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襄樊战役中,他指挥所部英勇作战,活捉敌中将绥靖区司令官康泽,被中共中央记大功一次。随后,他率部参加渡江作战,并参加解放重庆、成都的战斗。抗美援朝中,他是上甘岭战役的前线总指挥。

但能有多少企业家知晓李德生出身于寒门呢?他幼时家境十分贫寒,母亲在他9岁时于贫病交加中离世。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父亲还是让他读了点书。于是,在放牛之余,他在李家祠堂里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一类的书,前后持续了半年。他14岁参加红军队伍,一边行军打仗,一边学习文化。在八庙垭战斗中,李德生左胸被子弹打穿,养伤中他阅读了《红色战士必读》、《列宁学校读本》、《干部必读》等书籍,思想和文化水平明显提高。1957年,李德生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一直到1960年返回部队,任南京军区第12军军长。军校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使他精心培育出享誉全军和全国的“郭兴福教学法”,得到毛泽东、叶剑英等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迅速在全军推广。如此说来,李德生可以算是典型的从部队培养出来的工农干部了。

1935年,李德生曾远远地看到过毛泽东,给他留下的印象是“高个子,长头发的中年人”。毛泽东认识他,则是1968年。当周恩来宣读八届十二中全会分组会名单时,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毛泽东随即问道“哪个是李德生?”原来,毛泽东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时,曾化名“李得胜”。现在听到与“李得胜”谐音的“李德生”,毛泽东自然感到分外的亲切,所以就顺口问了他的名字。周恩来向毛泽东介绍道:“李德生是12军军长,现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随即,周恩来向李德生招手道:“请你站起来。”李德生立即站起来,喊声:“到!”并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敬了一个军礼。毛泽东微笑着问道:“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接着,毛泽东又问:“你是哪个地方人?”“报告主席,我是河南新县人。”又问:“你今年多大年纪?”李德生回答:“52岁。”[8]

从李德生的成长过程中可见,在那些没有阶梯式地受过高校教育的人当中,同样存在很有潜质的栋梁之才。企业要发展,确实需要引进相应的研究生毕业的员工,但也不应否认实践出真知的基本事实。实际上,在公司那些普通岗位上的员工中确有可造之才。如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北京第三建筑公司当工人(坚持了几年建工业余学院工民建专业学习),从一名员工成为国家主要领导人,而且是一位智慧过人的领导人。由于他工作实践中坚持学习和总结,现已公开出版《为人民办实事随谈》《学哲学用哲学》《看法与说法》等著作,笔者从中摘出一段精彩论述:“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他以“饭”字的结构大做文章,讲出一番非常深刻的道理。从中证明和平时期工农干部知识化的思想,也是可行的。

1939年12月,党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要求各地区和军队都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我们的工作,强调“这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尔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涌向边区,纷纷接近和深入工农群众,锻炼成为工农化的知识分子。

周文是20世纪30年代享有盛誉的大众化作家。1939年,他到延安的第三天,毛泽东就在杨家岭接见了他,并让他主持延安的大众文化工作。翌年3月,陕甘宁边区大众读物社在杨家岭成立,他主办了《边区群众报》,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一个谜语:“有个好朋友,没脚就会走;七天来一次,来了不停口。说东又说西,肚里样样有;交上这朋友,走在人前头——打一报名。”谜底就是“边区群众报”。不久,由大众读物社编辑出版的《大众习作》创刊号在延安出版,毛泽东致信周文:“群众报及《大众习作》第二期都看了,你的工作是有意义有成绩的,我们都非常高兴。”[9](www.daowen.com)

当时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的毕道文,不但擅长内科,而且在妇产科方面亦有相当的造诣。当地有几位不生育的农妇,经过他的治疗,居然受孕生下了胖娃娃,毕道文成了边区百姓心目中的“送子观音”,被边区人民传颂。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生徐根竹,治疗陕北地方病“吐黄水病”很拿手,效果显著,使患者重获健康,极受百姓爱戴,被边区政府命名为“模范医生”。

1942年九十月间,穆青发表了《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再现了陕甘宁边区工业劳动模范赵占魁的风采。1946年1月,穆青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史略》,再现了抗联将士在白山黑水之间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穆青与冯建、周原合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此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的影响。1990年7月,新华社播发穆青与冯健、周原合写的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在穆青笔下的普通的劳动者、士兵,活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偶像,影响和教育了同时代和后一代的人。

毛泽东指出:“有两种不完全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二者都有片面性。只有使二者互相结合,才会产生好的比较完全的知识。”[10]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知识,教育离不开实践、离不开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而近年国内出现的精英教育,却很少再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事实上,通过精英教育出来的学生,加盟公司后的实际能力真的让人不敢恭维。那也正是国内MBA教育的软肋,即“学用分离”。

2008年10月,笔者随团考察了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慕尼黑科技应用大学等高校,发现许多高校所实行的“双元制”,使学生毕业可以直通就业。所谓“双元”,就是指理论与实践结合、思维与动手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企业实习,即先在学校课堂上讲授理论(不超过3个月),再在实验室里组织进行试验,然后在实训课中做练习,最后才把学生放到公司里实习,并需取得实习合格证书。随后,当笔者考察德国宝马公司、海德堡印刷机械公司、贝塔斯曼集团等车间时,发现成批的高校学生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实习。学生在三年级时,基本上已是公司一名合格的劳动者了,可以顶岗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这样,大学生毕业时都基本具备较高的可雇佣技能。

你想,一个没有经过公司生产全过程历练的学者,其思维方式怎么会是企业经营型的呢?这样的人与企业管理者谈生产经营,能谈得拢吗?这样的学者型的人参与制定、出台的企业生产规程,生产中执行起来能不漏洞百出吗?

有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年龄平均为55岁至75岁。在未来5至10年内,全国有300多万家企业将面临着企业传承的问题。但现实是,虽然多数“富二代”都有名校学历甚至海外留学的经历,但“富二代”还应掌握更多的行业知识、管理知识等,因为实践经验也很重要。那么锻炼“富二代”最好的办法是让“富二代”先到外企锻炼,从基层员工做起,让他们充分感受开展基层工作的不易、做基层员工的艰辛。等他们了解了市场,有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后再回来接班。据悉,为帮助企业顺利实现新老交替,近年我国有的省市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商会,通过开办培训班的形式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管理企业、如何继承父辈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据调查,凡是这样安排的,公司新老班子的接替都比较成功。

事实上,企业管理干部的来源途径有两个: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从基层工作成长起来的普通员工。应该说,这与当年人民解放军干部的来源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毛泽东分别针对这两部分人提出的“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及其相应的培养模式,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大有可借鉴之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