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即按着适当的标准或比例加以配合或分配。如选择服饰颜色时,要注意结合穿戴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体型、肤色和生活习惯等特征,以求得统一、和谐、富有特色的整体美。服装的色彩还要与人的性格、场合相协调,活泼者的服装颜色可以明朗艳丽一些,沉静内向者的服装颜色则要庄重温和一些,这样才能给人以整体的美感。
对于着装我们讲究搭配术,带队伍中的人才配置、搭建班子,同样离不开搭配术。在著名企业家柳传志颇具典型的经验中,就有“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并将“搭班子”排在首位,以此说明先要有一批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理想的人,然后协同作战,在企业内部发挥领导层的“合力”,以建立起互补型的领导结构,集中团队每个成员的长处。
毛泽东不是学军事的,但他又必须研究战争。为什么?1964年6月23日,毛泽东在同来访的智利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谈话时,就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他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15]山是上了,但团队怎么建、游击怎么打?毛泽东只能从书本和实践中探寻。据当年毛泽东的警卫员回忆,毛泽东在井冈山上最珍贵的家产,是两个竹编的书篓。无论他走到哪里,总让警卫员带着这两个书篓。在书篓里,他最常看的是两本书,一本是《共产党宣言》,另一本则是《孙子兵法》。前一本是它确立人生信仰的重要著作之一,后一本是他“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实践的理论武器。
而事实上,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恰如《孙子兵法》中写道的:“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意思是说,音乐之最基本的音阶,宫、商、角、徵、羽五种,但其中的混合变化,各式旋律,听都听不完。五味当指酸、甜、苦、辣、咸,但其中的烹调变化,其味无穷,尝也尝不完。五色当指红、黄、蓝、白、黑,但其中的调和变化,色彩缤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看也看不完。不言而喻,毛泽东对事物的认识也同样有限。怎么办?于是,毛泽东在加强已带上山的队伍建设的同时,收编了地方武装袁文才、王佐的队伍,特别是1928年4月与朱德率领的队伍会师,井冈山工农红军的队伍壮大起来。发挥队伍成员所长、凝聚这支队伍的力量、战胜敌人的问题,摆在了毛泽东的面前,促使他不得不琢磨怎样带队伍、带好这支队伍。
如果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人民军队的政治委员制度,对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不能说没有借鉴的价值吧!至于借鉴多少,那就得取决于企业的需要了。
据2012年6月9日《中国新闻网》载文介绍,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出招贤榜后,有的企业以数十万的高薪聘请党组书记。温州是民营经济位居全国之冠的城市,有非公企业38000多家,已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其中包括均瑶、正泰、德力西等这样知名的企业。2010年的公开招聘让温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强中印象深刻,温州忠义集团开出20万的年薪,300多人参与竞争这个岗位。至于其中的缘由,徐强中曾作过解读:“有越来越多的温州老板,在解决了‘口袋’后,热衷于解决‘脑袋’。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成立党组织,但是老板没有经验,他们急需有经验、有想法的党组织书记。”事实上,到企业的书记任职后,大力协助总经理、董事长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使许多党员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也成为构筑民营企业文化的脊梁。
其实,军队中的政委制度,是蒋介石访前苏联时对其大感兴趣并引入中国的。只不过后来蒋介石将其扔掉了,毛泽东沿用下来了。1923年夏,孙中山选择蒋介石为团长赴前苏联访问。9月16日,苏方安排代表团参观第144步兵团等几个军事单位。出发前,蒋介石一身戎装,英姿伟岸,出现在迎候的专车旁。但为保密起见,苏方接待人员建议他脱下军服,换上便装,蒋介石只好换装。这次参观使蒋介石眼界大开,其印象最深的是:前苏联军队中“全团上下亲爱。团长专任军事指挥。政治及知识上事务与精神讲话则由党代表任之。权责甚明。”蒋介石考察后觉得这套制度不错,于是,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并且,他十分重视党代表和政治部的工作,甚至说:“宁可无军队,不可无党代表。”但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很快就抛弃了这套做法。兵败大陆,徙居台湾,蒋介石后悔当年不该取消党代表制度。他说,自从党代表制取消“整个部队即失其重心”,如此,“我们军队怎么能不失败,不崩溃呢?”[16]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从独立领导革命武装之日起,继续沿用国共合作北伐中国民革命军的做法(苏式政工体制),即在军、师、团各级设立党代表或指导员,担负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秋收起义余部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将党代表一直设置到连一级。从此以后,我军仿效前苏联红军时期的称谓,将团以上单位的党代表改称为政治委员,将连党代表改称为政治指导员,营党代表改称为政治教导员,而且这一称谓至今仍在沿用。
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委员一职,职责为领导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事实表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如果领导者素质单一,存在明显弱项,就不适于担任政委一职。实际上,选军事主官相对容易,选一个好政委则比较难。刘伯承元帅曾经说过:“邓政委是我们的好政委,文武双全,我们大家都要尊重他,都要听政委的。”他还有句口头禅:“政委的话,就是命令。”[17]
如果我们阅览一下罗荣桓元帅简历的话,便晓其然:自三湾改编后他一直从事军队的政治工作,是上下领导干部中公认的政治工作专家,而且他在军事方面也不是外行。
1930年春末夏初,毛泽东建议罗荣桓出任红四军政委。当时,红四军的军长是林彪。真可谓,一个有着锋芒不露的禀性的林彪;一个有着知人善任的眼睛的罗荣桓。
林彪打仗作战这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但他高傲自大,个性比较强,谁和他在一起都很难相处、很难共事。在林彪担任28团团长时,几届党代表都被他弄得不欢而散,离他而去。
1929年年初,红军离开井冈山时,上级又从31团调来何挺颖担任28团党代表。何挺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领导干部,在大余与敌作战中,不幸负重伤。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特意嘱咐陈毅及时转告该团团长林彪,要想办法把他抬走。林彪根本不听,仍然让何挺颖骑马,结果从马上摔下来牺牲了。后来,红四军将原来团的建制改为纵队,党代表是谢唯俊。林彪对他有意见,采取了直接到前委告状的形式,以至把谢唯俊也给挤出了一纵队。
1930年春末夏初,红四军代理军委书记熊寿祺走后,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可以说很伤脑筋。当时,毛泽东觉得必须选一位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有宽广胸怀,善于忍让、谅解又能坚持原则的同志去担任。最后,毛泽东选中了罗荣桓,前委也完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因为,他认为让罗荣桓与林彪搭班子,既能充分发挥林彪所长,又能有效抑制林彪的弱点。事实表明,毛泽东这一用人的搭配术是高明的。他们合作后,罗荣桓对军事训练、后勤工作都抓得井井有条,连性格褊狭的林彪也感到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于是,军长和政委之间,一时相安无事,红四军的工作很快走到了前头。这也是林彪领导下的部队战斗力强、总能打胜仗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林彪与罗荣桓的合作,毛泽东说过:“谁说林彪和政委处不好?林罗的配合就不错嘛!”[18]当然,在东北战场上罗荣桓与林彪有过争论,这也是工作中常见之事。(www.daowen.com)
在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中,一涉及组织上为单位搭班子,有的人就向组织上讨价还价,过于强调合作者的毛病,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弱项,从中验证了那句歇后语:“乌鸦飞到黑猪腚上——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这样的管理者,不仅缺少大局观念,而且脑子里缺少辩证法,不能客观地对待同志。既然如此,怎么能与对方合作得好呢?
从历史上来看,人民解放军绝大多数高级指挥员,大都有过军事主官与政治主官岗位调整的经历,可谓军政兼优。
平型关大捷以后,115师从板垣师团缴获大量的军用物资,团以上干部都分得一件黄呢子军大衣,师长林彪也不例外,同时他还挑了一匹骏马,名唤“千里雪”。1938年3月2日清晨,林彪不听警卫员的劝说,独自一人到住地村外去遛马。一出村,便策马奔驰,清脆的马蹄声一路响起,不觉之中便踏进了国民党阎锡山部队防区。这当儿,阎军的一个班长发现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身穿黄呢大衣,骑着一匹东洋种马,向这边飞驰而来。他当即认定这是日军军官,即下令开枪。枪声过后,林彪倒在地上。子弹从他的前胸打入,洞穿了右肺叶。之后,林彪只好离开115师,赴苏疗伤。115师师长一职由谁担任呢?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选罗荣桓。
此后,罗荣桓长期担任115师师长兼政委,独当一面地领导山东军民的对敌斗争。1939年8月,驻鲁日军第32师团决定对我115师展开“扫荡行动”。在罗荣桓的指挥下,全歼日皇族长田敏江混成大队,此战被八路军总部和国民政府嘉誉为“模范的歼灭战”。同时,罗荣桓独具匠心地创造了著名的“翻边战术”,即在敌人“扫荡”时,不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即我军可主动跳出敌人包围圈,“翻”到敌人后方去,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粉碎敌人的“扫荡”。当时山东《大众日报》宣传“翻边战术”时,还以为这个提法搞错了呢,不敢排版付印。其实,这是对毛泽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军事原则的巧妙运用。在“翻边战术”作用下,山东抗日军民取得了留田突围,海陵、郯城战役等重大胜利。毛泽东为此致电嘉勉:“所取方针是正确的,望坚决执行。”[19]并说:“山东只换了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20]即向北可进军东北,向西可支援华北,向南可威逼南京。
战争年代,在刘伯承和邓小平合作过程中,许多重大作战的方案,都是刘邓一起商定、一起签发和共同指挥的。如1947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集中14个整编师的兵力,企图分东西两路将刘邓大军合击于定陶、曹县地区。8月26日晚,刘伯承在河边指挥部队侦察徒步渡河的可行性。当时,尾追之敌19个旅已紧跟上来,先头部队离他们只剩15公里。危急时刻,邓小平果断建议:“伯承同志先过去指挥部队,际春(张际春)同志一同过去掌握部队。我和李达留在这里。李达指挥部队过河,我指挥部队阻击尾追的敌人。”刘伯承立即以命令的口吻,斩钉截铁地说:“政治委员说的,就是决定。立即行动!”[21]翌日,刘邓大军全部徒步渡过淮河,敌人合击刘邓大军的企图破产。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以后的一天,国民党的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空投下很多蒋介石的传单,警卫员捡到传单后递给司令员和政委。刘伯承因视力不好,就问邓小平:“还有我们两个人的照片?”邓小平风趣地说:“是啊,用不着我们花钱,白洗了这么多照片!”空投下来的传单上,还印着蒋介石的手令,上面写着:谁能活捉刘伯承、邓小平,悬赏500万元。刘伯承笑了:“想不到我们很值钱嘛!抓住我们他就成了百万富翁了!”邓小平说:“这正是蒋先生的悲剧,他悬了多少次赏,能把共产党人怎么样?”
被称之为“军神”的刘伯承,不仅在军事理论上颇有建树,而且也很善于从政治角度去思考军事问题,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他曾多次强调应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教育,使军队“真正懂得为什么而战!也只有当它懂得为什么而战——掌握了真理,它才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也就是说,它善于以政治来战胜敌人。”[22]
马云在阿里巴巴公司的管理中,就借鉴了共产党军队管理智慧中的“政委体系”。据说,“政委体系”便是马云从军事题材连续剧《历史的天空》和《亮剑》中获得灵感的。所谓的“政委体系”的底层称为“小政委”,具体分布在城市区域,与区域经理搭档;中层与高级区域经理搭档;上层是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总监。这些政委主要起督查的作用,马云希望能够从一线员工开始进行价值观的传输。
在马云的管理词汇里,使用了大量的我党常见词汇,比如“延安整风运动”、“抗日军政大学”、“南泥湾开荒”。“延安整风运动”是指统一价值观;“抗日军政大学”是培训干部团队的管理能力;“南泥湾开荒”则是培养销售人员面对客户应有的观念、方法和技巧。
2011年春节期间,马云来到福建龙岩市上杭“古田会议”的毛公山。那次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马云通过媒体解释:“军事是业绩导向,业绩和政治思想是对立的,但是毛泽东把它们合起来。这就是当年红军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它不是纯粹打仗的组织,而是一个完成政治任务的组织。”分析得如此通透,类比得如此恰当。
近年来,由于某些公司经营管理上不够畅顺,公司团队带头人便从中外历史上寻找起“搭配术”来,当然包括林彪与罗荣桓、刘伯承与邓小平合作的事例,由此引申出公司是否可尝试“双首长制”的讨论,并对现行“一长制”之利弊作以分析,认为其优点是权力集中,效率较高;其缺点是个人智慧才能有限,处事难免有思虑欠周或失误。再者,“一长制”的主要负责人如选择不当,还可能出现其独断专行、滥用权力的弊端。而权力一旦失去了控制,就会出现大问题。如果引入“双首长制”,那么就可以对公司发展诸问题,进行充分的协商讨论,最后集体作出决定,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上的失误、事故的发生。
诚然,公司不可能完全照搬军队的做法,但可以汲取其中有价值的某些成分,根据这些原理来设计组织机制,以有利于加强对公司的管理和掌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