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老板和员工:协调合作共同打造车轮

老板和员工:协调合作共同打造车轮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近年流行的职场潜规则类书刊,对上述劣象也在推波助澜,将上下级关系喻为“猫”和“鼠”的关系,以致演化为“窝里斗”。在这方面,毛泽东有两个基本的观点:一是士兵是军队的基础,二是官兵一致。深怀爱兵之心,关键要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

纵观当今那些成功的企事业单位,一定有一支积极向上的团结队伍。世界杯足球赛中,大部分甚至全部进球,均为本队成员相互配合的结果。即便是最有名的球星也必须打配合。事实上,离开了优秀的团队,是不可能诞生什么球星的。

历史上,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元末,他所率领的队伍只是众多义军中的一支,但最终却推翻了元帝国。其目标的实现,正是依靠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事团队。在这支队伍中,核心战将各有所长。徐达深通谋略,被朱元璋誉为“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李文忠文武双全,最善“长途奔袭”;常遇春擅长出奇兵突袭,常常以智取胜;冯胜擅长侧翼伏击,出敌不意;朱文正则长于防守敌军,被誉为元末明初“天下第五名将”。加之作为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刘伯温,运筹帷幄,制定战策,朱元璋最终成就了帝业。

如果朱元璋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没有一个集结了文臣武将的团队发挥能量,朱元璋与那些昙花一现的义军领袖,有何两样?

现在,某些企业单位围绕着权力和利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下级管理者、员工之间,以及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互相猜疑,勾心斗角,彼此琢磨着用何种手段把对方干掉,使其腾出位置,达到自己或小团体的目的。而近年流行的职场潜规则类书刊,对上述劣象也在推波助澜,将上下级关系喻为“猫”和“鼠”的关系,以致演化为“窝里斗”。由此,不能不使人回味起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似如兄弟,互相残杀,这不是在“用花生油炸花生米,自己整自己”吗?不是在自毁团队发展的根基吗?结果,遭受损害的是谁呀?还不是团队或你个人吗?

在这方面,毛泽东有两个基本的观点:一是士兵是军队的基础,二是官兵一致。企业里,士兵即为员工,官即为管理者,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

深怀爱兵之心,关键要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毛泽东告诫我们:“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我们没有别的本事,我们的一切力量来自战士。”[1]无论是战争年代同敌人拼杀疆场,还是和平时期建设国家、抢险救灾,都是人民解放军战士冲锋陷阵,不怕苦不怕死。

在朝鲜战场上,最可爱的人是谁?志愿军战士啊!这不仅是我们自喻的,而且也是从敌人的嘴里反映出来的。美国陆军上将、第八军军长詹姆斯·范佛里特曾这样叙述道:“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中国军人在驻两年半中,他们发动许多次进攻,并作长距离推进。中国军队开始进攻时,士兵只奉命向某一个方向一直向前推进。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他们携着步枪,腰上皮带配有二百粒子弹。他们所携带的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如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混杂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16天。中国军队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他们在基层三人小组中经常单独作战。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有时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正是这些志愿军战士的无畏牺牲,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大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志气。

正因如此,著名军旅作家魏巍撰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写的是1950年至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篇文章。毛泽东主席阅读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总司令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第二次全国文代会上讲话时,对着话筒大声说:“在座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2]这时,全场都望着从座位上站立起来的魏巍同志,热烈的掌声顿起。从此,魏巍的名字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对于企业来说,公司带头人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爱员工就是爱公司,爱生产力。毛泽东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3]实际上,态度问题说到底是个感情问题,情通则理达,感情问题解决了,行动才能自觉。(www.daowen.com)

应该说,能否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团队的战斗力。1958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亲笔写到:“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4]因为他坚决反对把官兵关系搞成旧军队里的那种威压性的关系,所以他始终关注干群关系并紧抓不放,并认为融洽的干群关系,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平等”,做到平等待人。其实,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民主则是队伍发展的保障。

从那些优秀的企业家对待员工的态度来看,懂得关心、爱护、鼓励员工的创造精神十分重要。UPS的亚洲总裁曾提出,我们要照顾好员工,员工们就会照顾好客户,进而照顾好我们的利润。现任新日本制铁公司名誉董事长的永野重雄说:“经营者和雇员如同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其重要性及所肩负的责任是相同的。在企业内部,没有经营者和雇员之间协调一致的巧妙配合,企业这部车子就难以正常运行。

日本东芝电器社长土光敏夫平易近人,因此他和员工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他在前往工厂的路上遇上了大雨,但他还是坚持赶到了工厂。在大雨中,他与员工们亲切交谈,一再阐述企业中“人是最宝贵的财富”的道理。他的话,员工们句句记到了心里,感动的泪水和着雨水在他们的脸上流淌着。当社长将要乘车离去时,员工们把他的车团团围住,并且敲着他的车窗高声喊道:“社长,您放心吧,我们一定努力工作!”面对这些员工,土光敏夫热泪盈眶,一时说不出话来。因为,他的心已被员工们为自己的企业而拼搏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从而更加爱护、关心厂里的员工。

日本人的观念中,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管理者就是员工的衣食父母,员工就是管理者听话的孩子。在西方的国家里,一个人一生调换几次工作可谓司空见惯(我国近年类似情况也在增加),而日本人通常情况下始终在一地服务于某一公司。公司管理者要求员工热爱他们的公司,把对金钱、物质的追求放在次要的位置,忠贞不二地为公司的发展工作。显然,这是日本许多企业稳步发展的因素之一。

为凝聚公司团队力量,华为实践过一个独特的方式,即寓文化建设和传播于“吃”之中,上至总裁、下至员工,都乐此不疲。任正非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场合,多次提到要发扬光大华为的“吃”文化。华为“吃”的精髓在于边吃边“谈”,通过这种非正式场合的聚会形式,进行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以达成配合的默契、工作环境的开放及信息经验的共享。华为初创,员工在大排档“吃”,条件好了之后,公司为保持这个传统,特别将大餐厅设计成快餐桌凳的形式,大家并头抵足,开起“饭会”十分方便。“吃”,沟通了思想,密切了各方关系,企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均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根据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2011年针对全球17个市场超过3万名员工的调查(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2000名员工),中国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相较5年前调查时大幅减弱,离职率翻倍增长。不少员工对工作充满了抱怨和不满情绪。确切地说,“职业忠诚感减弱、人际关系淡漠、代际冲突明显”。[5]在我国部分企业中,一方面企业感觉人才缺乏,几乎天天在招人;另一方面却经常有员工离职,每年的年底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企业里,员工感觉一“不顺心”,就“走人了”;老板认为,反正国内人力资源过剩,“旧去新来”乃规律,“新人”进来好摆弄、听指挥,什么人才不人才的,听话就行。不难看出,双方均欠诚意,如此下去何谈公司发达、人才涌现。

实际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同,最重要的就是人不同,而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则是观念、追求的不同。在这方面,海尔的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塑造了这种不同,尤其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对此,张瑞敏曾经说过,企业“对员工忠诚,员工反过来就会对你忠诚;对员工负责,员工反过来就会对你负责。”“只有每一个员工关心企业,我们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翁希明(福建朝日环保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也说,“你老板自己一个人能干多少?事情还不都是员工帮你做的!”“多换位想一想,如果你是员工,企业从各个方面关心你,你反过来如何对待企业?”这话很实在,也很在理。他是一个聪明的老板。总之,企业对员工持不同的态度,自然就会引出完全不同的管理思路,当然也就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即或优或劣,或胜或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