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统一纪律,听从号令的团队精神

打造统一纪律,听从号令的团队精神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月3日上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全体干部、战士会议,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为工农革命军军规。从而,“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是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的铁则。

纪律这个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左传·桓公二年》记载:“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元朝大臣耶律楚材也说“兵行从纪律,敌溃自奔忙”,道出了纪律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良好纪律的形成是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我们知道,团队是人的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纪律的约束不能缺少,恰如巴顿将军所说的,“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士兵发挥最大潜力的基本要素,所以纪律应该是在每个士兵心中根深蒂固的,这个观念甚至需要比战斗中要激烈拼杀和面对可怕的死亡还要强烈”。战场如此,商场亦如此。如果一个企业丧失了执行力(纪律),就会造成该企业破产倒闭的致命后果,有些企业就是对1%的目标不执行,最后导致100%的失败。

1928年3月30日,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井冈山初到沙田,准备接应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并迎还桂东的红军大队。

当时,沙田镇有上百间店铺,平时人来人往,而当毛泽东带领的队伍来到这里后,却发现许多店门紧闭,镇上门窗紧闭,空无一人。什么原因呢?原来,以前来到这里的军队大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年前,井冈山王佐部队曾到过沙田,他们虽然不打穷人,但却到处洗澡不避人,取了老百姓的门板和稻草铺床,走时也不上门板、不捆铺草,还拉几个民夫帮他们扛行李。反动派还大肆污蔑工农革命军“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于是,老百姓们都躲进深山之中。这时,毛泽东就联想到秋收起义以来,因纪律不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先是秋收起义过程中,王新亚领导的二团打下浏阳后,官兵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简直成了一群散兵游勇,上馆子的、逛大街的,散落各处。有的官兵把缴获的东西据为己有,谁管都当耳旁风。后来,国民党军从长沙醴陵几个方向反扑过来,二团如“崩了群的马——四处逃散”,很快就被敌人赶出了浏阳城,最后仅有少数人到文家市会合,连团长王新亚也下落不明。随后,秋收起义进山后的一天,毛泽东得到房东举报,说部队挖了他家的红薯。经过了解,原来此时已是深秋,前一晚就寝后,战士们都被冻醒了。战士都没有被盖,只穿单衣,晚饭又都没有吃饱。于是,战士们跑到门前不远的地里,一人挖了两个红薯吃。

来到沙田的第三天晚上,毛泽东夜不能寐,反复思考着:秋收起义形成的这支工农武装,如何才能有战斗力、应该有怎样的军纪军容?他决心进行纪律整顿,以规范士兵的行为。于是,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4月3日上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全体干部、战士会议,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为工农革命军军规。毛泽东要求部队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写在墙上、包袱布上,无论走到哪里,都作为检查行动的标准,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说:“一个军队,必须要有统一纪律,要听号令:立正、稍息,向左看,向右看,开步走,瞄准放。不然,敌人在前面,一个往东放,一个往西放,是要被敌人消灭的。”[1]1929年年初,部队进入赣南和闽西,毛泽东在六项注意中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变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被谱成歌曲。几十年来,人民军队高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支军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从而,“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是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的铁则。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的纪律,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宗旨,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并且在严酷的战争中大显神威。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只要北渡金沙江,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围、扭转被动局面了。1935年秋,陈云曾以“廉臣”为笔名,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廉臣写道:“赤军之渡金沙江为自离江西以来,最险要亦最得意之事……我曾亲自渡过金沙江,我亦觉此事为平生一大幸事,使我永远不能忘却者。”“赤军渡河时,不能架浮桥,只在交西渡渡口及其附近上下渡口搜集六只船,大者可渡三十人,小者可渡十一人。而且船已破烂,常有水自船底流入,每次来回,均须专人在船舱中将流入之水以木桶倒入江中,才能复渡,故危险异常。渡河速度因水流太急,故每小时只能来往三四次。而赤军全部人马,几乎都从此渡河,故除日间渡河而外,夜间则于江之两岸,燃烧木材,火光照耀江面,终夜渡河。”然后,廉臣评说道:“试想,在渡河时,如无较好的组织,人马拥挤,一不小心,小船即可翻身,而船只稍有损失,即将延长渡河时间矣。”[2]红军之所以能够赢得时间,脱离险境,首先是生死攸关的局势调动了红军官兵的大局意识;其次是严格遵守“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战场纪律习惯;再次是任何一位高级指挥员都没有蔑视纪律的权力,并要在遵守纪律上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www.daowen.com)

1951年冬季,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在朝鲜战场上,向美军发起了进攻。然而,因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不如美军,所以必须展开近距离作战,志愿军将士只好在夜间潜伏于距敌最近之处。当时,一个连队整整潜伏了一个晚上。这天晚上,天降大雪,天气异常寒冷。就在天亮的时候,志愿军的冲锋号虽然吹响了,可潜伏的100多名战士却无一能够跃出冲锋。因为他们久处严寒环境而全都被冻死,但至死他们也没有改变战斗的队形。当毛泽东听到这件事后,脱下了帽子,站立着,久久不语,心情异常沉重。

曾任英特尔公司副总裁的华裔虞有澄说:“纪律能让企业像军队一样,每一天都是在井然有序中高速运转,严谨的纪律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所以,那些有智慧的企业带头人都是从严肃纪律开始的。

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是海尔集团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其前身是青岛空调器厂,因资不抵债被并入海尔。起初,被兼并企业的员工人心涣散、作风懒散……可谓“九曲桥上扛竹竿,难转弯”。当年一位空调器厂的干部曾回忆,说海尔集团成立大会的那一天,给了他“一个很深的印象,冰箱厂(张瑞敏的队伍)的部分代表也来到了会场,他们身穿印有“青岛海尔”字样的工作服,整齐地坐在会场里,就像军人开会。这景象,我们从没见过,当时就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是什么改变了这些员工的呢?其实,就是纪律!即针对这种管理松散的状况,海尔先用13条纪律杜绝了员工的各种不良习惯,又借钱给员工补发了工资,从而稳定了军心。随之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抓现场的、抓纪律的、抓管理的……而且,把每一个要求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被兼并的第二年,工厂就开始扭亏为盈,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全厂为之欢呼,许多爱发牢骚的人,也开始埋头实干了。严明的纪律使得整个空调器厂脱胎换骨,蜕化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企业。张瑞敏等创业时的领导人,就是把员工都改造成现在引起海内外震惊的“海尔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现在,海尔的员工很少有上班迟到、工作懒散的现象。在海尔,为了不迟到而打出租车上班,这已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见,与部队官兵执行毛泽东所定的纪律没有什么两样。

在中建二局土木路桥分公司加强团队建设的经验中,就总结出了用纪律、用制度规范员工的好做法,即该公司探索出了“热炉”管理法:一是警告性的原则。热炉火红,不可触摸,否则是会被灼伤的。为此,管理者必须对下属进行经常性的纪律、规章制度警示,不使自己的员工被“灼伤”(受处罚)。二是即时性的原则。当员工触摸到热炉时,被灼伤。既然已经被灼伤,那么立即进行处罚,绝不可拖泥带水,以便促使员工及时改正错误行为。三是公正性的原则。无论是谁,只要触摸到热炉、违反了单位规章制度,就一定要受到惩处。当然,在严肃纪律、执行制度的同时,该公司也没忘掉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坚持“有情关怀,无情管理”的理念,双向运作,效果甚佳。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总裁保罗·博克纳曾经说:“在不确定的时代下,中国企业必须明白战略计划是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国很多企业其实具有很好的战略,但缺乏执行,很多好的战略并没有付诸实施或实施不到位。中国企业要进行战略管理必须注意的三条原则就是:要有优秀的人才,要很努力地工作,并具有良好的纪律。”眼下,某些企业执行纪律“变味”现象屡有发生。如上级有过规定,公务招待一律四菜一汤,而有的公司把小盘变成大盘,把数菜拼做一菜;规定管理者不许大吃大喝,而有的公司将餐桌从高级酒店移至单位食堂,每桌的标准一点也没降低,把茅台酒装到矿泉水瓶里喝;规定节假日不能公车外出旅游,而有的公司节假期内不出去了,节前或节后出去。要知道,在一个公司里,如果管理者严格执行纪律,坚持不搞特殊化,那将是一种无声的榜样,员工们就会看到纪律的严肃性,不敢突破纪律的规范,纪律的约束作用自然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防止纪律在执行过程中的“松劲”和“变味”,做到执行统一纪律、听号令不动摇,以保持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