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变来袭:探秘不是终章

三变来袭:探秘不是终章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好“三变”前的一切准备。我在白浪社区入户调查时,发现一个特别现象,被评为贫困户的人家,不管是按“五个一批”还是“八个一批”来计算,许多户享受的都不止一项优惠政策,批与批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红鱼村在“三变”改革中提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变来袭:探秘不是终章

我和商南县湘河镇党委书记任宏伟见面时,是在白浪社区的“办公中枢”。

任宏伟是带着对集体经济的调研任务来的,白浪社区是湘河镇集体经济组织的试点村,三四年了,当初栽种的油橄榄和花椒树,也到了挂果期,而白浪在2018年已经摘帽,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后续的发展还要看集体经济组织的情况。

任宏伟和张三强他们讨论了一中午,并到实地调研考察,仔细核算油橄榄和花椒第一年挂果以后可能产生的收益。做好“三变”前的一切准备。

任宏伟调研了一上午才有时间坐下来,我们开始聊起脱贫攻坚的话题。

“你不能只看这一个点,你要从我们镇上、县上、市里、全省乃至全国去看。脱贫攻坚真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决策。中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任宏伟有些激动,充分体现着一个乡镇“一把手”的政治素养。

湘河镇地处商南县东南部,距离城区40公里,全镇辖14个行政村(社区),面积220多平方公里,丹江穿境而过,与河南、湖北毗邻。

此前,听孙江水说过湘河镇是商南的第四大镇,人口达2万多人。湘河镇对辖下的14个村(社区)进行摸排调查,确定出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1435户、贫困人口达4312人,贫困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21%。经过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实现发展教育脱贫100户377人,产业发展脱贫649户2277人,社会保障兜底379户621人,生态补偿脱贫42户135人,异地搬迁脱贫265户902人。

从统计数字分析,产业发展脱贫人数最多,占比高达52.8% ,可以看出,湘河镇的产业扶贫工作开展得相当不错。

我在白浪社区入户调查时,发现一个特别现象,被评为贫困户的人家,不管是按“五个一批”还是“八个一批”来计算,许多户享受的都不止一项优惠政策,批与批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

在任宏伟的规划蓝图中,湘河镇将以 “一江两翼、一山一水”为发展目标,以“豆腐尖”高山农业园区为引擎,以亚洲蝎、水产为两翼,带动全镇产业发展。江北的亚洲蝎、巴戒猪、中华鲟等特色产业;江南的“豆腐尖”现代农业观光园,这一切都将为湘河镇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3年,湘河镇开始搞“双包双促”的时候,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就开始思考辖下10个村(2015年,撤乡并镇后变为14个)的发展思路,到2015年,精准扶贫开始,湘河镇便按照“镇有产业园区支撑、村有合作组织承载、户有产业项目增收”目标,以产业扶贫为途径,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引导群众脱贫致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任宏伟说,“每个村的具体情况不同,使群众脱贫已属不易,致富更难。可我们镇村干部和包扶干部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我们不能不想方设法去完成这个任务,为此,我们制订了各种措施、夯实了各种责任,自我加压、自我挑战。”

任宏伟的话引起了张三强他们的共鸣,大家都点着头,忙不迭地附和。

按照镇上的统一部署,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背有任务,张三强他们每人都包有5户贫困户。镇上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组建了14支脱贫工作队,逐村制订扶贫工作规划,推进“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建立起了“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结对帮扶机制,镇班子成员联系1个贫困村、每名结对帮扶贫困户2户以上,一般党员干部1户以上,村党员干部结对贫困户1户,村上的致富能手结对贫困户1户,几户贫困户联手发展产业,实现“一帮一”、“一帮×”,不脱贫不脱钩。并实行“周查岗、月考核、季评比、半年督查、年度考核”的“常态化”考核机制。这样的“高压”,张三强他们能不“压力山大”吗?

结对帮扶这还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块儿,张三强他们的头上还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湘河镇要求各村(社区)必须建立两个以上成规模、有特色、能致富的集体经济载体,遵循“三项机制”执行,将村干部和包村领导的任用提拔牢牢拴在基地建设成效上,如果在连续两次产业观摩中位列后两位,对应的村支书免职,村主任停职并按照法定程序罢免。前不久的一次观摩中就对三官庙村干部进行了处理,“殷鉴不远”,张三强他们想想都心有余悸。

听张三强他们这样一说,我忽然明白了当时在讨论集体经济时,孙江水说的那句话的深意。

和孙江水他们从商南返回湘河镇的路上,曾经看到过湘河岸边的一个蝎子养殖基地,这个基地就是湘河镇特色产业的开端,而这个开端是由红鱼村的一个贫困户引起的。

一次入户时,镇村干部发现贫困户方科娃在养殖蝎子,就和他攀谈起来,得知效益不错时,镇村干部觉得有必要外出考察一下,如果确实可行,养殖蝎子倒是一条与众不同的产业发展道路。

2016年7月,村干部与包扶单位商南县司法局沟通之后,由县司法局出资5万元,由湘河镇党委书记带队,第一书记、镇村干部共计14人远赴河南平顶山深入了解蝎子产业。

经过考察,他们发现丹江边的红鱼村特别适合蝎子生长所需环境,而且蝎子养殖具有所需劳动力少、对场地要求不高、市场前景好等优势,主要是收益也比较引人,养殖1万只蝎子,年收益可达20万元左右。如此让人动心的收益让任宏伟他们下了决心,回来后于当年10月便启动了项目建设。

红鱼村在“三变”改革中提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变”改革发轫于贵州六盘水。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的乌蒙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4年,贵州省在开展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涌现了三个典型人物,他们创造性地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股民”,这种做法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六盘水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一做法,使许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来,他们将这一做法写进了给中央的汇报材料中,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2017年,国家首次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从此,“三变”改革得以在全国推广。

红鱼村的蝎子基地建设顺利得出乎任宏伟的意料,本来以为最难解决的土地问题,竟然很容易就解决了。贫困户杨书文等4户,自愿将土地租给蝎子基地,每年每亩收取500元的租金;另20余户贫困户通过务工,人均月增收3000—4500元,其他9户贫困户通过入股5000—10000元,年可增收500—1000元。(www.daowen.com)

红鱼村的亚洲蝎养殖是红鱼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开始注册了盛润养殖合作社,由村支书担任法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镇上协助290万元资金成立了盛润蝎子土元公司,37户贫困户以参与入股、养殖、务工、流转等形式加入其中,年均增收5000元,基地年收益达到45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破解了农村资源闲置、农业发展活力不足、农民致富无门路等难题。目前该公司已在商南西街建成销售门店,并开通网上营销渠道。红鱼村的蝎子养殖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一山一水的“豆腐尖”农业园区是湘河镇脱贫攻坚的示范基地,生态养殖、传统酿制、高山民俗等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园风景图。这个“豆腐尖”就在闻名遐迩的三官庙村。

三官庙村是湘河镇一个高山村,沿着蜿蜒而陡峭的山路直达山顶。路旁的花草和林果颇有野趣,使人乐而忘返。“豆腐尖”现代农业观光园就坐落在高山之巅。

“豆腐尖”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当家人吴贤臣算是能人返乡。他原来在县城开办了秦林公司加工香菇脆,生意相当不错。做农产品加工项目,让他对农业有了更深的感情。

对做农业的人我都心怀敬意,因为,在中国做农业的人需要情怀。现在的都市人,闲暇的时候都愿意到郊区,租一个大棚或包一块农场,慰一慰自己的乡思,解一解自己的乡愁,美其名曰“情怀农业”。而真正做农业的人都知道,农业周期长、见效慢,做农业没有真正的情怀是坚持不下去的,而吴贤臣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看到家乡长期荒废的山坡和父老乡亲长期过着贫穷的生活,吴贤臣就动了回乡“务农”的念头,刚好镇领导正在想办法吸引能人回乡,两人就不谋而合。在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流转山坡土地2000多亩,镇政府投资修建了从山下通往山顶的水泥路。

在白浪的时候,我曾经问过齐建林,是否想过吸引能人还乡创业

齐建林很坦率地说,没有人愿意回来,曾经村里的一个老板被招商引资到县城,结果引回来的企业还没有运营,就做不下去了,加上白浪乃弹丸之地,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很难将能人吸引回来。

吴贤臣是幸运的,他被吸引回来以后,得到了镇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扶持。镇党委书记亲自包抓该项产业,为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通过与村贫困户协商协调,采用贫困户入股分红,并到生态园区打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方式,吸纳了108户贫困户资金和80多名贫困村民,让他们逐步甩掉贫困帽子。公司还采用“借崽还猪”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猪仔,让群众饲养,最后公司回收,让贫困户赚钱脱贫。

曾经问过在留坝县扶贫的梁永斌关于“三变”改革的事情,他说留坝县早在2013年就在每个村成立了扶贫社,在扶贫社实行“扶贫社+农户+股份”的形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这个扶贫社实际上就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县上财政给每个村集体拨付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而且把30万元以下的到村项目,全部交给村集体干,让村集体受益,现在所有的村都有了集体经济,达到了村级全覆盖,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跨越,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三变”改革。

在陕西,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三变”改革,而其中榆阳区赵家峁村的“三变”+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蓝田县董岭村的“三变”+合作社+乡村旅游、蓝田县簸箕掌村的“三变”+上古文化+乡村旅游、洋县草坝村的“三变”+有机农业+乡村旅游、渭南市临渭区天留村的“三变”+金山银山+乡村旅游、礼泉县袁家村的“多变”+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在“三变”改革中走到了全省的前列。

记得当时在讨论集体经济组织是搞专业合作社性质还是村社一体时,张三强他们就争论不休。因为当年在集体经济组织没有任何收益的情况下,让贫困群众以土地入股显然是不现实的,现在三年期已到,贫困户的土地是租赁还是拿来作价入股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孙江水说过,是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倒逼着他们这些乡镇基层干部思考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未来。而任宏伟作为湘河镇政府的“一把手”、脱贫攻坚战的主要负责人,不得不肩负起为下辖的14个村(社区)的脱贫攻坚谋篇布局、统筹规划的责任。

“其实白浪这边作为三省交界之地,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任宏伟在推荐红鱼、“豆腐尖”的时候,不忘白浪的后续发展,“河南省每年要从省长基金里为荆紫关镇拨付一笔专款,大概有40万,用来作荆紫关镇的发展建设。”

荆紫关镇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还遗存有“明清一条街”,街上有700余间明清建筑,大多保持了原貌,显得古朴而独特。作为“豫之屏障”,荆紫关镇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说“朝秦暮楚”的典故就出自于此,而被称作“商贾之父”的范蠡,相传就出生在淅川

荆紫关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

“省长基金?”我很惊奇,“为什么会专门拨给荆紫关?”

“荆紫关镇是河南省的边关,河南更重视边贸经济吧!”任宏伟也不敢确定,“当初我也在白浪工作过,我认为白浪镇不应该撤,河南、湖北都没有撤,三省石旅游经济大有文章可做,而这需要三省的通力协作,陕西撤了白浪镇这个建制,有些事情协调起来难度就大了许多。”任宏伟颇有些遗憾。

“不过,”任宏伟话锋一转,“你去看过莲花水电站了吗?”看到我点了点头,他接着说,“等莲花台水电站建成蓄水,商陨公路建成开通,就可以带动月亮湾和白浪的旅游经济。”任宏伟畅游在自己的思绪中,“商南县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县上邀请北京江山多娇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了后湾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丹凤丹江国家湿地公园,而它勾勒出的丹江生态画廊旅游大环线更是大手笔,令人神往。这条环线途经金丝峡、过风楼、青山、湘河四镇,涉及金丝峡冀家湾、白玉河口农旅园区、过风楼牌楼遗址、耀岭河尖刀坪莲花湖码头、月亮湾等重要节点,到时将这些节点串珠成线,你会看到一幅美丽生动的新画卷。”

听任宏伟勾勒将来的美景,大家都沉浸其中,许久,齐建林接了一句:“如果将‘三省石’、‘明清一条街’、洋溪溶洞连线成面,白浪的旅游业何愁发展不起来?”

说话间,大家都激动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设想着月亮湾和白浪的明天,等大家议论完毕,任宏伟一句:“连国家都在讲顶层设计、区域协调,这一天很快就会来到。”

他的话,让大家都憧憬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