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规划引导,以循环经济理念引领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对于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循环生态畜牧业的内涵更宽,层次更高。必须加强对循环生态畜牧业的专题研究,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和发展要求,把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融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推动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措施,突出循环经济理念,突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这个核心要求,统筹安排节能机械、节水养殖、粪污处理等重点领域的规划,强化循环发展意识、绿色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切实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措施贯穿到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各个领域和发展环节,求得新的突破与提升,促进发展思路的创新,努力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
(二)依托园区建设,构建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产业体系
按照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总体思路和产业框架布局,以科技试验示范园为龙头,加快建设县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围绕牲畜规模化舍饲养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加快建设州级科技试验示范园、门源县畜产品生产加工工业园、祁连县农牧业产业园区、刚察县畜产品加工产业园、海晏高效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突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产品优化升级,抓好以牛羊肉为重点的畜产品精深加工和优质包装,打造海北畜产品知名品牌。各县要围绕开发牛羊肉、海北羔羊肉以及毛、乳、皮、骨等畜产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园区,组建大型的现代化的良种繁育、饲草料加工、牲畜屠宰、皮革制造、乳制品加工、骨胶生产等产业集团,建设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和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完成产业园区建设工程。以5个园区为轴心,加快建设17个乡级特色产业基地。结合实施牲畜良种工程和畜牧业先进技术推广工程,在全州17个牧业乡建设具有海北畜牧业特色的藏系羊繁育基地、西宁大白毛生产基地、青海高原牦牛引进繁育基地、白藏羊种公羊繁育基地和细毛半细毛羊繁育养殖基地等,力争用两年时间,每个牧业乡都建成1个规模化集约化的舍饲半舍饲特色养殖繁育基地,形成“一乡一品”为格局的主导优势产业。以全州17个优畜繁育推广基地作辐射,加快建设77个村级规模养殖小区。依托各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推进畜牧业集约化,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村委+养殖大户”的形式,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州牧业村都建有1处规模化舍饲养殖小区,标准化暖棚、饲草料基地、牲畜饮水、羊药浴池、机械剪毛机全部配套,50%的养殖小区牲畜粪便实现有机肥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消除环境污染,加快推进舍饲养殖工程,通过努力打造“产业园区+乡级特色产业基地+村级规模养殖小区”的产业格局,从而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网,独具海北特色的循环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
(三)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生态经济耦合共生、互促共赢
推进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着眼草原生态科学保护、有序利用和良性循环,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一是继续加强草原生态治理。坚持立草为业,加快推进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草原围栏棚圈和草地建设,加大退化草场的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好毒杂草灭治、鼠虫害防治等草原生态治理项目工程,提高草地产出率。二是提高优质饲草料种植效益。按照“优质、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农区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加快饲草料种植、加工、贮藏等体系建设。为养而种、以种促养,形成农区向牧区补草、牧区向农区补畜的牧繁农育互补格局。通过积极发展草业,提高饲草料保障支撑能力,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目标。三是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机制。通过对中度以上退化草地实施禁牧补助,严格落实禁牧管护措施和责任,实施禁牧封育措施;在禁牧区以外的天然草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采取休牧、轮牧,核定合理的载畜量,建立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全州1180万亩中度以上退化草原全面实行禁牧,2398.8万亩草原实行草畜平衡,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2015年底,全州天然草场植被覆盖度比上年提高5%,天然草场可食牧草平均产量达262.7千克/亩。共发放补助资金8.40亿元,涉及牧户4.85万户、22.04万人,牧民户均收益3500元左右。力争使全州草原牧区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草原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缓解,草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四)综合利用资源,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循环高效发展(www.daowen.com)
循环生态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结合海北州实际,在推进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各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引导农牧民积极加入合作组织,加大土地、草场、牲畜、饲草料基地、棚圈设施、农牧机械等生产资料整合重组力度,跨区域集约经营,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提高生产要素、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大力推进股份制经营模式,完善经营分配机制,提高经营层次水平,促进农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引导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因势利导,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和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上,通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产品优化升级,提高产业产品的层次和品位,拉长产业链条,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深度开发和产业融合,拓展发展领域,放大资源循环利用效应;三是加快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发展。生态化是世界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要通过大力实施草产业工程,加快推广农作物秸秆微贮、饲草青贮等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引导养殖户利用粮食作物秸秆来饲养牲畜,实现过腹增值。牲畜粪便综合利用,形成优良的有机肥用于粮食生产和饲草料种植,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中推动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
(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装备条件
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饲草料产业、绿色农畜产品生产、环保设施、科技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要把海北作为全省发展高原循环生态畜牧业的主战场,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尤其在项目、资金、科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作为各级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以重大项目为龙头,根据资源的转换关系、物流方向,以增强畜牧业资源、畜产品、废弃物之间的互补性和衔接性为重点,对产业链上选择纵向能够推动产业升级,横向能够支撑产业发展骨架的一些重大节点项目,通过国债投资或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的办法给予扶持。同时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撬动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领域和重点项目进行投资。通过加大对重点领域、产业关键环节方面的投入建设,以良好的投资效益逐步形成支撑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骨架。
(六)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科技是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的关键,更是推动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加快建设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为畜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搭建平台,为示范点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做好示范园科技研发和成果孵化工作,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实施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着力在饲草料加工及科学配方、青饲草青贮利用、作物秸秆草氨化处理、暖棚养羊、围栏轮牧、退化草地治理、鼠虫害防治、毒杂草灭治、疫病防治、白藏羊本品种选育、野血牦牛杂交改良、细毛羊半细毛羊人工授精以及羔羊早期强度育肥、牲畜日粮补饲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要重点实施好牲畜良种工程,立足本地优势品种,加大本品种选育、引进和推广力度,尤其要精心组织实施好全州藏羊“两年三胎”繁殖和牦牛犊牛早期断奶养殖技术工程,提高优良牲畜的繁殖率,增强科技对推动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