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循环利用:种养结合的新途径

生态循环利用:种养结合的新途径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几年的实践,泰州市以种养结合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生态循环利用:种养结合的新途径

经过几年的实践,泰州市以种养结合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一)主要成效

1.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新途径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问题、资源循环利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2.大大降低了种养业生产成本

目前,泰州市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已覆盖耕地面积26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3.95%,每年可为农民节约农业生产成本5亿元以上。

3.促进了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

泰州市生态种养殖面积现已达到农用地面积83.95%,无公害农畜产品产量已占全部总产量的90%以上。

4.改善了人居环境

对于已实行循环发展、种养结合的区域,现在看基本上没有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通过人畜分离举措不仅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而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典范。(www.daowen.com)

(二)显著特征与启示

1.产业布局合理化

畜牧业科学发展离不开农业行业的发展,也不会孤立简单地发展,而是必须依赖整个大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鉴于畜牧业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特点,要积极构建畜牧业生态循环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化。首先要与泰州农业种植布局相适应,在每一轮的土地使用规划中,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种养方式、模式和规模,使畜禽粪污排放量满足周边农业种植消化量。其次要与泰州特色农田、特色果园等建设相匹配,从畜牧养殖场的选址开始,就要力求与当地农田、果园相衔接,结合农田果园浇灌渠系,把畜牧业产生的畜禽排泄物或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料引肥入田,既可以减少污染,又可以培肥地力,实现排泄物的生态还田与循环利用。最终达到产业布局与泰州新农村建设发展相衔接。所有新建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和规模一定要符合泰州市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要求,秉承“五大发展理念”,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避开人口聚集区,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做到保证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结合环节紧密化

由于泰州各区收入差距、人们生产生活习惯、工农业基础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畜禽和农作物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内生需求,对种养结合的要求、模式、适应性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实现结合环节紧密化,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环节:一是将生猪作为重点畜禽区域来抓。生猪是泰州市畜牧业的重点支柱产业,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菜篮子”生活需要,同时还要切实增加三农收入,以此作为当前推进种养结合的重点来抓。二是将经济水果、银杏、蔬菜等作为重点作物区域来抓。种养结合不仅解决了畜牧业环境污染,而且能确保各种粪污排泄物的循环利用。果园、杏园、农民自留地、蔬菜基地本身就需要施用大量有机肥,成为最大受益者,促进了增产增收,因此农作物要重点抓特色果园、蔬菜基地等。三是将现代化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粮食区域来抓。根据国家长三角发展布局需要,泰州市大量优质土地资源被合理征用,建设标准化农田和水产养殖基地成为泰州农牧业生产用地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把这些已经规划好的区域作为种养结合重点来抓。

3.发展方式生态化

在实施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新途径发展过程中,必须依据“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布局原则,坚持规模适度的建场原则;确保“粪污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排放”的减量化原则,“大力发展沼气工程、生物发酵技术”无害化处理原则,“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生态还田”资源化循环利用原则,作为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新途径的行为准则,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实现种植业养殖业优势互补,生态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稳步推动泰州市畜牧业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4.养殖技术标准化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新途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提高畜牧养殖的质量安全水平。对种养结合的养殖场,必须坚持做到“六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品种种养、统一畜禽舍标准、统一疫病防控、统一质量监控、统一粪污处理。要循序渐进地完善各种符合本场要求的饲养技术标准及管理规程,大力推行无公害畜禽的规范化、标准化养殖,使畜牧养殖达到品种优良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防疫达标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和产品绿色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