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纬度的不同,广大陆地(从火热的赤道到严寒的两极)气候变化多端,生态环境极为复杂。根据动植物群落的性质和结构,可将陆地生态区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等等。它们的组成结构、初级生产的速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差别很大。
(一)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2%。我国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森林生态系统在地球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多种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营养结构,都是极端复杂的,具有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基因资源和复杂的营养级与食物网关系。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生产量最大的生态系统,有很高的光合利用率;每年所固定的总能量为12.97×1017千焦,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总能量(20.50×1017)的63%。据估算,每公顷森林年生产干生物为12.7吨,农田为8.5吨,草原6.3吨。因此,综合和合理利用这种高效生产力,生产木本粮、油、饲料、饲草、纤维等,比草本植物效率高而又经济。
森林能调控水分,影响降水量和降水的分配。据研究,雨水降落林地,地被物吸收蓄存的占25%,生理作用消耗的水分占23%,渗入土壤中的占20%,树冠及树干截留而蒸发掉的占8%,由地表或表土渗流进入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总量只占24%。就是说,76%的雨水为森林土壤存留或为植物在生理上利用。森林缓和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延长了无霜期,改善了草原、农田和牧场周围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环境的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降水量及水分的储备和输入,从而增强了草原和农田的抗旱能力。在暴雨季节,森林能滞缓地表径流速度,防止冲刷土壤。森林可防风固沙,稳定地貌。森林还具有放氧、吸毒、滞尘等保护环境、清除污染的重要功能,为牧草和牲畜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在赤道两侧南、北纬2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植物全年可以生长,形成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南、北纬25°~ 35°最冷月气温仍在0℃以上,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生态系统。在高纬度的亚寒带,冬季漫长,温度又低,形成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在近极地带,湿度虽大,但气温过低、风力过强,林木已不能生长,而形成冻原生态系统。
上述各种类型的森林生态,均具有各自的结构。随着树种组成(如纯林、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等)、树木年龄、树木之间距离等的不同,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产力也不一样,所提供的动植物资源以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都不相同。
系统的稳定性与种和种群的多样性有一定内在联系,也与大气及土壤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只要对森林进行合理的采伐更新,就可以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森林与畜牧业可以很好结合起来,只要进行适时、合理的轮牧,就有利于林地的抚育,使林地生态结构更合理。
(二)草原生态系统
全世界草地面积约30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0%左右。在欧亚大陆,自匈牙利中部开始,向东经前苏联的中亚细亚、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的内蒙古、东北大平原,形成一条宽阔的草原带。此外,在北美中部、南美南部、非洲南部和大洋洲等地也有草原分布。(www.daowen.com)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大陆性气候强,雨量稀少,一般年降水量在250~45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而蒸发量往往超过降水量。草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以多年生低温旱生禾本科植物为主,如针茅、冷蒿、隐子草和羊草等。草原结构可分三层:草本层、地面层和根层,草本层的高度和覆盖度随雨量的多少而变化。
以草食动物为主的消费者,除家畜之外,主要有营穴居生活的啮齿类,如田鼠、黄鼠、旱獭、鼠兔、鼢鼠以及草兔、蝗虫等。肉食动物有沙狐、鼬和狼。鸟类有云雀、百灵、黄胸、毛腿沙鸡、地鵏、鹰、隼和鹞等猛禽。
种类繁多的各级消费者,组成了多条食物链。牛、羊、兔、鼠等草食动物经常被肉食动物,如狼和狐狸所捕食,而沙狐吃草兔又吃田鼠,野鼠吃草根和草籽,斑盩吸吮草汁,蝗虫吃草,蛙吃蝗虫,蛇吃蛙,鹰吃蛇等等,多条食物链交织成复杂的食物网。
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草原太阳辐射能,是提高草原初级生产力,增加次级生产量—畜产品的物质基础的基本途径。
紫苜蓿人工草地的生长期为200天,每年割四次,每天每平方米承受12.552千焦的能量。据测定,经光合作用固定于干物质中作饲草的部分,为太阳能的0.77%,比天然草地的太阳能利用率0.1%高7倍左右。因此改善草地结构,适当增加层次,加大叶面积指数,选育光合作用能力高的优良牧草品种,进行灌溉和施肥,是提高初级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如果一块1亩的紫苜蓿的产草量可喂养4.5头肉用牛犊,转化为次级生产—牛肉的能量为4.98×108千焦,转化率只有8%。因此,研究培育从草转化为肉、乳效率高的家畜新品种,也是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同时,要建立能量减损少的食物链,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也可设法缩短食物链,使有机体靠近链的开端,以增大可利用的能量。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原生产力的发展,因为草食家畜所不能利用的物质和能量通过粪便等又返回草原,使草原获得营养,提高生产力,牲畜的适度践踏有助于种子落入土壤,以利发芽生长。载畜量过大或草原啮齿类动物活动猖獗,均促使草原向退化方向演替,生产力受到显著影响。
(三)稀树干草原生态系统
这是地球上较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又称萨王纳生态系统。气候特点是降雨不多、雨季集中、全年干湿季交替出现。初级生产者为热带型干旱草本植物。地面上生长着稀疏的伞形树冠状乔木,具有树干特殊储水的组织。
(四)荒漠生态系统
根据温度条件,荒漠可分为热荒漠和冷荒漠,气候特点是雨量非常少,年降雨量不到250毫米。热荒漠的初级生产者极度分散,成灌木状和匍匐状生长,由合欢属、大戟属、柽柳属、仙人掌等组成,主要消费者为蝗虫、啮齿类和鸟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