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系建设组织措施及实施对策

体系建设组织措施及实施对策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1.必要的外部支撑条件对我国黔西北喀斯特山区扶贫、生态建设、环境管理调控,必须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

体系建设组织措施及实施对策

(一)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1.必要的外部支撑条件

对我国黔西北喀斯特山区扶贫、生态建设、环境管理调控,必须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坚持国家、地方、集体的多元投资渠道筹集资金。经费来源可采取下述方式:

(1)政府拨款;

(2)项目依托国家黔西北建设工程相应比例的科技经费;

(3)部门、团体、企业参与项目合作的投入;

(4)海内外各类基金和赞助。

2.体系建设单位建议

生态型畜牧业发展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课题,需要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领导下,多学科、多部门协调行动,黔西北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工作才能获得成效并持续协调发展下去。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黔西北生态畜牧业发展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司其职,协调行动,抓好管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项目的实施。

3.组织实施方案与管理措施

黔西北喀斯特山区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应由贵州省组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协调和管理,技术专家组负责课题招标、研究内容的检查评估、技术咨询、学术交流等工作。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计划落实、检查监督、总结交流、评估验收等。技术专家组进行科学论证,发挥科研人员和实施部门与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作用,充分论证项目目标与研究内容,将黔西北生态环境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与前沿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明确黔西北生态畜牧业建设技术的创新方向和预期成果。

项目论证成熟、启动后,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科技部公布项目指南,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以及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科研人员进行课题申报。由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认真评议,严格审查其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最后确定承担单位。实行课题制和专家负责制,各课题成立业务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强化项目和课题的目标管理。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办法,实行激励竞争和动态管理运行机制,实行项目年度检查评估,加强对项目、课题实施的检查监督和目标考核,实行奖罚兑现,确保各项技术、人员、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建立项目内交流机制,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与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4.企业参与、产学研联合机制

研究内容与国家西北地区整体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区域开发与生态产业发展结合,为企业和农牧民参与创造条件,争取企业投资和农民合作。鼓励课题组由科研院校的科技人员与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共同组成,实行科、企双负责人制,设立平行组长,加强科技单位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与力量整合。

(二)体系建设实施风险分析与对策(www.daowen.com)

黔西北喀斯特山区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成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与市场风险三个方面。

1.技术风险分析与对策

为了减少与避免技术风险,在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组织中,将择优确定具有良好研究基础的科研机构承担各相关课题。在项目实施前,要求承担单位对技术路线进行严谨设计,并严格审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各课题阶段考核,实行滚动管理。各课题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保障研究与示范顺利进行。成立高水平专家组,对课题实施进行咨询与评估。

2.管理风险分析与对策

黔西北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的集中性强,但设计对象繁多,项目实施涉及整个黔西北地区各种生态类型区,黔西北各个县市,多个部门及众多研究单位,管理、协调难度较大,项目的管理与执行能力的强弱对项目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具有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减少与避免管理风险,将采取如下措施:

充分发挥黔西北地区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协调作用,促进课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专家组的咨询与指导作用,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难点;加强课题组同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保证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

3.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

黔西北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的典型的公益性特征使项目研究成果的市场风险很低。但项目中,由于黔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突出,使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瓶颈问题解决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和市场问题,也将影响示范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根据我国对科技项目转化和示范可持续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存在的市场风险中,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黔西北社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成果,并着力进行科学成果的社会推广工作,培训社会推广工作人员,确保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并建立一套适合牧区科技推广的技术体系,来应对本项目的市场风险。

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机构职能和协调作用,促进课题之间的合作;

(2)积极发挥专家组顾问、指导作用,针对市场变化来解决难点;

(3)强化课题与政府的规划性联结,有利于课题的长期性投资和示范;

(4)加强课题人员的社会推广能力建设,尤其是在少数民族牧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来适应少数民族牧区社会发展需求;

(5)积极与市场评估体系和市场监测体系协作,强化课题的未来市场应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