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

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研究内容设置为:黔西北高原灌草资源合理开发及非常规饲料研发与示范;黔西北家畜特色基因挖掘、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黔西北功能性畜产品开发与产业示范;黔西北农—牧系统耦合模式研究与示范;黔西北健康—环境友好型特色畜牧生产体系研究与示范;黔西北特色畜牧业产业体系能力建设与示范。

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

根据黔西北目前畜牧业发展进程,考虑实施过程中所必需的科学基础问题及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在灌草丛资源(特色畜产品的乡土资源依赖性)→特色家畜基因开发→功能性产品(特色畜产品升级)→农牧系统耦合效益放大(特色产品扩大生产需求)→健康生产安全保障(健康质量体系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特色畜牧业能力建设(产业管理市场开发体系保障性建设)等六大方面进行课题设置,每个课题都包含基础性研发与推广示范。主要研究内容设置为:黔西北高原灌草资源合理开发及非常规饲料研发与示范;黔西北家畜特色基因挖掘、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黔西北功能性畜产品开发与产业示范;黔西北农—牧系统耦合模式研究与示范;黔西北健康—环境友好型特色畜牧生产体系研究与示范;黔西北特色畜牧业产业体系能力建设与示范。

(一)黔西北高原灌草资源开发及非常规饲料开发

1.开发目标

(1)利用3S技术对黔西北高原的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动态监测,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容纳量和生态承载力,制定区域内林—灌—草—农适宜性总体规划和草地资源分区利用规划,建立草地资源时空动态遥感监测与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

(2)综合应用生物学、生态恢复学、经济管理原理,研究灌草植被资源的培育利用技术、退化草地恢复与持续利用管理技术、低成本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和灌草资源营养补偿与转化利用技术,建立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集成技术体系和试验示范基地,为岩溶地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和方法。

(3)依据“高山—中山—河谷”的环境与植被特征,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和草地资源分区利用规划,因地制宜地建立适于不同家畜品种生产的灌丛—草地—非常规饲料的复合生产体系,建立生态安全前提下的草畜季节平衡和农牧区空间耦合饲养模式,研发多营养饲料舔砖和微量元素添加技术,从饲料生产过程中提升特色畜产品的品质,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

2.主要考核指标

(1)“林—灌—草—农”适宜性总体规划和草地资源分区利用规划图1套,草地资源时空动态利用的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1个;

(2)退化草地恢复试验示范区500亩,人工草地建植试验示范区500亩,灌草丛草地的培育利用试验与示范区200亩;

(3)选育适宜本地的牧草组合2~3套,灌木品种3~5个,野生优质牧草3~5个;

(4)有害生物防治综合技术1~2套,多营养饲料添加技术1套和微量元素添加技术1套;

(5)人工草地经济合理施肥量方案1~2套,灌草资源营养补偿与转化利用技术1~3套;草畜季节平衡和农牧区空间耦合饲养模式示范区1~2个,草地畜牧业复合生产体系1套,草地畜牧业生态经济效用评价方案1套。

3.主要开发研究内容

(1)黔西北高原草地资源的动态监测评价与规划

草地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灌草植被群落分类及其系统镶嵌体组成规律及空间格局分析;草地生态系统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林—灌—草—农”适宜性总体规划和草地资源分区利用规划;草地资源遥感动态与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2)退化草地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草地退化成因、特征、过程及退化机理研究;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措施和管理对策研究;草地有害生物防治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3)低成本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研究与示范

野生优质牧草资源选育;人工草地管理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

(4)灌草丛草地的培育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岩溶地区速生先锋豆科灌木、藤本植物的培育;退化灌丛草地复壮技术研究与示范;灌丛草地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灌草资源营养补偿与转化利用技术研究。

(5)草畜季节平衡和农牧区空间耦合饲养模式研究与示范

高山山羊生产系统平衡研究与示范;中山绵羊生产系统平衡研究与示范;河谷特种动物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空间耦合饲养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多营养饲料舔砖和微量元素添加技术研究;草畜间营养平衡模式研究与示范;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研究;草地畜牧业生态经济效用评价。

(二)黔西北家畜特色基因挖掘、高效养殖技术开发

1.开发目标

(1)综合应用家畜遗传育种学、畜牧学、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知识进行黔西北高原家畜特色遗传基因开发与高效养殖技术研究,收集并建立家畜遗传基因信息数据库,开发家畜特色基因,进行家畜遗传育种和高效养殖技术体系研究,建立特色家畜繁殖和高效养殖的产业化基地。

(2)对黔西北高原家畜特色基因进行系统检测和分析,阐明家畜特色基因种类、数量和分布特性,以家畜特色基因为基础,进行家畜新品种选育,为特种家畜繁殖基地的建立提供技术保障。

(3)综合应用家畜饲养管理配套技术,进行草畜不同季节间营养平衡和饲养管理模式研究;实现家畜饲养从数量型向生态生产质量型转化,建立特种家畜繁殖基地和高效养殖的样板区,为西南岩溶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以及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技术保障和示范。

2.主要考核指标

(1)摸清试验区家畜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性,分析各类家畜的特色基因特性,筛选并建立家畜特色基因数据库1套,克隆出云贵高原动物的特色基因至少20个,申报专利3~5项;

(2)提出家畜高效养殖模式2~3个,草畜营养平衡模式2个,家畜不同生长期营养需求标准1~2个,建立草畜高效生产试验示范区2个,实现家畜养殖从数量型向生态生产质量型的转化;

(3)研制试验区主要家畜(山羊和肉牛)体况评价的综合技术体系1套;

(4)集成已有草畜系统生产模式和技术,提出家畜高效养殖的技术体系1套;

(5)研制出良种家畜营养需求和高免疫力水平的配合饲料配方2~3个,提高家畜免疫力10%左右;

(6)开发家畜特色基因2~4个,利用特色基因选育家畜新品种1~2个,使家畜生产力提高5%~15%,农民收入增加15%~25%;

(7)培养和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示范、生产、技术推广队伍,培养基层科技推广人员30名左右。

3.主要开发研究内容

(1)家畜特色基因检测与分析

通过家畜特色基因种类检测、筛选和系统分析,为家畜新品种选育提供具有潜力的特种基因。主要包括:

①家畜种类、数量和分布特性调查与评价分析;

②家畜特色基因种类检测、鉴定和筛选;

③家畜特色基因开发潜力综合评价;

④家畜特色基因数据库建立。

(2)特色基因克隆与筛选

克隆贵州白山羊、黔北麻羊、贵州黑山羊、榕江小香羊、威宁黄牛、大方安化黄牛等贵州地方优良品种的特色性状主基因的序列,并将上述克隆出的基因序列通过电子PCR对目的DNA序列进行特定的基因组图谱定位分析,初选研究对象特色性状的分子标记基因;再根据分析结果设计目的特色性状基因的引物,在该研究对象中鉴定其特色性状的分子标记基因,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一步筛选适用于贵州白山羊、黔北麻羊、贵州黑山羊、榕江小香羊、威宁黄牛、大方安化黄牛等贵州地方优良品种特色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方法及专用引物。

(3)利用家畜特色基因进行家畜新品种选育

利用家畜特色基因,应用家畜遗传育种学综合技术,进行家畜新品种选育,以开发家畜的特色基因。主要有:

①现有家畜数量、种类和畜群结构分析;

②现有家畜改良技术体系研究;

③含特色基因的家畜生长生产性能评价;

④家畜繁殖特性分析与新品种选育。

(4)家畜体况综合评价体系研制

通过家畜生长表现特性系统检测,建立家畜体况评价体系,以客观评价家畜的生长和繁殖特性。内容包括:

①现有家畜体况评价指标的收集和对比分析;

②主要家畜体重和日增重及其与家畜体况的关系;

③主要家畜生长与繁殖特性比较分析;

④家畜体况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

(5)草畜系统平衡的指标体系及调控技术研究

分析黔西北岩溶地区家畜饲养和管理技术体系主要问题,利用当地饲草料资源,研制良种肉羊日粮需求的全价配合补饲料,进行草畜间营养平衡模式及调控技术措施研究,建立草畜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有:

①当地饲草料资源种类的调查和养分分析;

②利用当地饲草料资源,研制良种肉羊日粮需求的全价配合饲料;

③主要家畜各生育期营养(蛋白质、能量和矿物质元素)需求和补饲体系(含补饲料、补饲量、补饲时间等)建立;

④草畜系统平衡要素分析及调控措施;

⑤草畜平衡模式研究。

(6)家畜高效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特种家畜示范基地建立)

集成已有家畜养殖技术,应用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提高个体家畜生产水平,实现数量型畜牧业向生态质量型畜牧业的转化。研究和示范内容包括:

①不同日粮水平下,家畜生长、生产特性和免疫力水平;

②不同管理水平下,家畜生长、生产特性和免疫力水平;

③不同日粮和饲养管理水平下,家畜生长、生产特性和免疫力水平;

④不同日粮和饲养管理水平下,家畜排泄物营养损失及环境污染监测;

⑤家畜生产力主要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分析;

⑥家畜高效养殖模式及综合技术体系研制。

(三)黔西北功能性畜产品与产业开发

1.开发目标(www.daowen.com)

(1)通过对该地区特有畜种资源乳肉功能因子的研究,揭示特有畜种的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方向。

(2)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验证该功能性畜产品的生理调节功能,探明功能因子的化学结构、稳定形态、含量和作用机理,确定技术规程和工艺体系。

(3)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生产特有畜种功能性畜产品,提高当地特有畜种价值,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使当地特色畜牧业实现产业增值,挖掘当地特色畜种潜在的经济价值,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经济发展。

2.主要考核指标

(1)找出特色家畜乳肉中功能因子3~5种,确定功能因子的加工提纯技术;

(2)确定影响当地特色家畜乳肉中功能因子的因素和提高其含量的途径;

(3)形成不同类型功能性畜产品规范生产关键技术规程和工艺体系2~3套;

(4)形成提高乳肉中功能因子含量技术体系2套;

(5)研发功能性乳制品1~2种,功能性肉制品1~2种;

(6)建立“农户+企业”功能性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个。

3.主要开发研究内容

(1)特色家畜乳肉畜产品常规营养成分及功能性营养因子的研究

分析特有畜种资源威宁黄牛、大方安化黄牛、威宁绵羊、贵州半细毛羊、贵州黑山羊、黑马羊等乳肉营养特征,分析功能因子—抗氧化维生素和矿物质类、活性多聚糖、活性肽、活性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乳酸菌等的含量动态,揭示毕节地区功能营养开发的潜力。

(2)乳肉畜产品中特定功能因子的结构、功效研究

分析确定特色家畜乳肉畜产品中功能因子后,通过化学实验分析功能因子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小鼠实验进行功能因子的功效、影响当地特色家畜乳肉中功能因子的因素和提高其含量途径的研究。

(3)乳肉功能性产品产业开发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通过科研实验论证确定的功能因子和特征,进一步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产品加工提纯技术和工艺流程,并通过牧户企业合作示范推广。

(四)黔西北农—牧系统耦合模式开发

1.开发目标

(1)通过将组成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各关联成分(亚系统)生产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调控与有机整合,优化组分结构和植物性利用模式,使其达到耦合效应,使当地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放大。

(2)通过课题实施有效地恢复当地生态系统本身固有的生产潜力,并提高生态系统生产潜力。

(3)发展植物营养体农业,建立稳固的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着力将种粮养畜转变成种草养畜或种料养畜。

2.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饲草料生产与利用的技术示范体系,以草定畜的生态经济理论和技术规范,农—牧系统间实现耦合效应的实用技术体系,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2)将黔西北地区农—牧系统潜在的耦合效应转变为现实的耦合效应的技术路线和技术途径;

(3)天然草地与灌丛的恢复增加产量50%以上,优质高产人工草地的建植亩产草达到4000千克,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0%;

(4)建成良种场选育基地,存栏核心群100头以上,建成肥育场,存栏500头,建成饲料基地,面积5000亩,在现有基础上,家畜数量增加25%,农业经济收入提高100%~200%。

3.主要开发研究内容

(1)建立农作物与家畜动物之间的耦合关系

农作物生产过程形成的秸秆、糠麸、残茬用作饲料和放牧;家畜动物排泄的粪便用于农作物生产肥料。

(2)建立灌草丛植物与家畜动物之间的耦合关系

灌木植物提供的可食生物量;草本植物提供的可食生物量;为促进灌木可食生物量提高,每年可以适当刈割部分,以促进其生长。

(3)建立微生物与植物枯枝落叶、人畜粪便的耦合关系

饲料青贮用以提高饲料质量;生产沼气(仅在温度适宜的夏季)及产生的残渣用作农田或者草地的肥料。

(4)补偿物质输出的损失及三个体系建立示范

输入肥料、种子、劳力、技术知识,建立优化的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建立植物性生产体系(植物生产与饲草料生产)、动物性生产体系(依赖于各种植物产品的动物生产,输出畜产品)、微生物生产体系能量、物质耦合模式与示范。

(五)黔西北健康—环境友好型特色畜牧生产体系建设

1.开发目标

(1)以特色畜牧生产研发体系、生产企业为研究核心,增进健康畜产品生产体系整体能力和关键环节检疫技术和模式。

(2)针对畜牧业生产产业体系中畜牧产生的污染源,进行针对性研究,研发降低污染排放的技术,以示范点为工作目标进行生产单元改造,增进其环境友好型生产水平。

(3)以农牧户为特色畜牧业产业资源原产品提供单位,进行健康产品生产制度和技术研发,建立安全监控制度,在示范点内建立以乡镇为基础的安全监控体系。

2.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黔西北特色畜牧业生产体系安全产品监控制度和模式;

(2)建立畜牧业生产企业动物产品生产源和处理终端疫病检测体系1套;

(3)以乡镇为单位完善畜产业健康监控体系,并建立1个示范点;

(4)针对当地地形、气候,开发1套畜产品生产企业降低排污水平的实用技术;

(5)环境友好型畜产业技术和理论培训50人次,培养青年人才20人;

(6)黔西北特色畜产业实施技术规范和规划各1套。

3.主要开发研究内容

(1)特色畜产品生产投入品标准研制

根据确定的畜产品研发目标,对投入的生产源、中间环节投入品,包括防疫药品、添加剂、风味剂、包装辅助用品等标准进行研发,并建立生产规范。

(2)环境友好型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与示范

以低排放三废为目标的特色畜产养殖和加工基地是现代集约化畜牧产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减排目标约束设计方法,实现当地家庭、集体单元以及集约化生产单元,通过引入畜产品生产三废化污技术,防止污染源扩散为设计目标,进行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建立示范性生产单元。

(3)土著化特色畜产品外界干扰监测体系建立

土著化特色畜牧产业是当地特色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已经建立和筛选出的特色畜产品,进行外源基因、外源添加剂监测标准和技术的建立,完善以排除外界干扰为目标的检测制度和技术体系。

(4)饲草源质量控制制度和技术体系研制

针对本地和外调饲草源,建立针对本特色畜牧产品生产的质量监控制度和检测技术体系,构建检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以示范点为配置对象,通过技术人员培训,装备引进,建立饲草源质量控制示范样板。

(5)无污染、低排放的特色畜产品质量标准和操作技术规范

综合以上技术体系以及功能食品研发技术,建立黔西北无污染、低排放特色家畜生产体系、加工体系的操作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土著化特色畜产品质量标准,围绕各专题的示范点建设,建立示范样板,为实现生态型畜牧业提供安全保障。

(六)黔西北特色畜牧业产业体系能力建设

1.开发目标

(1)采用3S技术构建基于乡村为单元的数据库模块,分别形成单机版和网络版信息查询系统,以满足农牧民、不同级别政府部门、专业人员获取所需信息的需求。

(2)通过评估不同地区社会群体生产和生活条件,制定非均衡发展战略,一个村培育一个产业发展带头人。

2.主要考核指标

(1)提出不同县域限制畜牧业发展的现存因素和潜在因素;

(2)建立数字化草地畜牧业适应性管理信息系统;

(3)每县培育一名草地畜牧业适应性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人员,每乡培育一名产业发展带头人,每村培育一户示范户。

3.主要开发研究内容

(1)查清威胁黔西北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对各因素威胁贡献率进行排序,明晰畜牧业发展主要因素在各个县域内的趋同和差异,以便制订不同的发展策略。

(2)构建土壤、气象、地形、灌草丛、适宜种植牧草、适宜养殖家畜的空间数据库、知识库;根据坡度、坡向、湿度和土壤类型间的关系,划分牧草适宜栽培的地域;根据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畜种类,划分家畜适宜养殖的地域。

(3)以县域为单元,创建基于3S技术的草地畜牧业适应性管理信息系统,并将该系统制作为单机版和网络版,同时编制草地畜牧业适应性管理的指导手册,满足不同部门和个人的需求。

(4)评估不同社会群体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遴选具有培育成产业带头人潜力的农牧户,制定非均衡发展战略。

(5)通过不同方式和规模的培训,对不同的农牧户制定相应的能力建设战略,以点带面,以户示范村的方式,提高农牧民管理草地畜牧业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