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技术路线

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技术路线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以上技术体系以及功能食品研发,建立黔西北无污染、低排放特色家畜生产体系、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技术路线

(一)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

1.解决黔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存在的矛盾。

2.解决该地区普遍存在的对灌草资源认识不足、特色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以及生态型畜牧业管理与农业体系结合不完善等难点。

3.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地区的生态和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示范样板。

(二)总体研究与开发任务

1.黔西北高原灌草资源合理开发及非常规饲料研发

利用3S技术对区域内土地资源和草地、灌丛和农区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和系统信息化管理,建立灌丛—草地—非常规饲料复合生产体系,研发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是黔西北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

(1)制定区域内“林—灌—草—农”适宜性总体规划和草地资源分区利用规划,建立草地资源时空动态遥感监测与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

(2)研究灌草植被资源培育利用技术、退化草地恢复与持续利用管理技术、低成本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和灌草资源营养补偿与转化利用技术,建立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集成技术体系和试验示范基地,为岩溶地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和方法。

(3)建立生态安全前提下的草畜季节平衡和农牧区空间耦合饲养模式,研发多营养饲料舔砖和微量元素添加技术,从饲料生产过程中提升特色畜产品的品质,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

2.黔西北家畜特色基因挖掘与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收集并建立家畜遗传基因信息数据库,开发家畜特色基因,进行家畜遗传育种和高效养殖技术体系研究,对黔西北高原家畜特色基因进行系统检测和分析,阐明家畜特色基因种类、数量和分布特性。建立特色家畜繁殖和高效养殖的产业化基地及特种家畜繁殖基地和高效养殖的样板区。主要任务有:

(1)家畜特色基因检测与分析,利用家畜特色基因,进行家畜新品种选育。

(2)家畜体况综合评价体系研制,草畜系统平衡的指标体系及调控技术研究。

(3)家畜高效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特种家畜示范基地建立)。

3.黔西北功能性畜产品开发与产业示范

加强对黔西北地区特有畜种资源乳肉功能因子的研究,揭示特有畜种的功能性食品研发方向。通过研究验证该功能性畜产品的生理调节功能,探明功能因子的化学结构、稳定形态、含量和作用机理,确定技术规程和工艺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生产特有畜种功能性畜产品,提高价值,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任务有:

(1)特色家畜乳肉畜产品常规营养成分及功能性营养因子研究。

(2)乳肉畜产品中特定功能因子的结构、功效研究。

(3)影响当地特色家畜乳肉中功能因子的因素和提高其含量途径研究。

(4)乳肉功能性产品产业开发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4.黔西北农—牧系统耦合模式研究与示范

通过对组成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各关联成分(亚系统)生产过程的各关键环节进行调控与有机整合,优化组分结构和植物性利用模式,使其达到耦合效应,即实现生态系统总体功能大于系统组分之和的目的,使其系统功能放大,最终实现环境关系友好、社会发展和谐以及经济效益提高的整体目标。主要任务有:

(1)建立饲草料生产与利用技术示范体系,制定以草定畜的生态经济指标和技术规范。

(2)研究农—牧系统间耦合效应的实用技术体系。(www.daowen.com)

(3)研究典型亚热带高山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4)研究将黔西北地区农—牧系统潜在的耦合效应转变为现实的耦合效应的技术路线和技术途径。

5.黔西北健康、环境友好型特色畜牧生产体系研究

以低排放三废为目标的特色畜产养殖和加工基地是现代集约化畜牧产业发展的目标。通过以特色畜牧生产研发体系、生产企业为研究核心,增强健康畜产品生产体系整体能力,以示范点为工作目标进行生产单元改造,建立以乡镇为基础的安全监控体系,提高黔西北特色畜牧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水平。主要任务有:

(1)研制特色畜产品生产投入品标准,研发中间环节投入品标准及生产规范。

(2)研制环境友好型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通过引入畜产品生产三废化污技术,进行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建立示范性生产单元。

(3)建立土著化特色畜产品干扰监测体系,通过已经建立和筛选出的特色畜产品,进行外源基因、外源添加剂监测标准和技术的建立,完善以排除外界干扰为目标的监测制度和技术体系。

(4)研制饲草源质量控制制度和技术体系,以示范点为配置对象,通过技术人员培训、装备引进,建立饲草源质量控制示范样板。

(5)综合以上技术体系以及功能食品研发,建立黔西北无污染、低排放特色家畜生产体系、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6.黔西北特色畜牧业产业体系能力建设与示范

构建基于乡村为单元的数据库模块,分别形成单机版和网络版的信息查询系统,以满足农牧民、不同级别政府部门、专业人员获取所需信息的需求。通过评估不同地区社会群体生产和生活条件,制订非均衡发展战略。主要任务有:

(1)明晰畜牧业发展主要因素在各县域内的趋同和差异,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

(2)构建土壤、气象、地形、灌草丛、适宜牧草、适宜家畜的空间数据库

(3)编制草地畜牧业适应性管理的指导手册,满足不同部门和个人的需求。

(4)遴选具有培育成产业带头人潜力的农牧户,制订非均衡发展战略。

(5)通过以点带面、以户示范村的方式,提高农牧民管理草地畜牧业的能力。

(三)开发建设的总体技术路线

1.基本思路

建设喀斯特山区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特色畜牧业发展以生态为核心,畜牧业发展以“草”为基础,多民族聚居区发展以“特色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背景,以提高特色产业管理体系能力建设为项目出口,是特色生态畜牧业体系“草—畜—人”项目管理的科学发展观。

(1)坚持“灌、草”为黔西北山区生态、经济发展之根本。灌、草的生态功能是保水,经济功能是饲草及非常规饲草之本,灌、草合理开发是生态特色畜牧业的基础。

(2)坚持以“特、土”理念与该区特殊非物质文化开发配套。发展特色经济,特色畜牧业是重要环节,需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特色产业上发挥的功效。

(3)坚持开发乡土产业。乡土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区域发展特别是多民族聚居山区发展上具有巨大开拓价值。

因此,坚持以特色家畜产业开发为目标,以生态畜牧业整体发展为核心,以调控产业体系为中心,逐步完成“草—畜—人”在特色畜牧产业逐步发展中的科研任务。

2.基本技术路线

通过开发黔西北地区山地特色生态型畜牧业关键技术,建立黔西北生态、环境状况动态监测和生态补偿标准、方法集成体系;以示范为依托,发展西南岩溶地区“草—畜—人”平衡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调控技术体系,构建科学的黔西北生态环境和社区和谐发展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为黔西北环境治理、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针对西南山区生态、经济建设大战略实施及后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