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季节性干旱等原因是导致牧区草场沙化、退化的因素,但是主要原因仍然是超载过牧。因此,退牧还草、生态移民成为近年来新疆草地畜牧业逐渐由单一的经济功能型向生态功能型转变的主要措施。国家和自治区于2003年开始在北疆地区启动了一项以恢复天然草原植被为目的的“退牧还草”工程。至今,全区共投入工程款和钱粮补助款20多亿元,建设草地围栏8777万亩,实现草原禁牧2529万亩,休牧5578万亩,划区轮牧670万亩,补播改良草原1160万亩,新建水利设施配套的人工饲草料地154.6万亩。据农业部监测,全区退牧还草工程区天然草地植被平均覆盖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地上生物量提高了10%~20%。
从阿尔泰山到天山之间的广阔草原通过围栏建设,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其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到了显著恢复和加强。退牧还草工程也给新疆广大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阿勒泰地区富蕴县许多牧民每年户均可领到上万元的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金。“十一五”期间,新疆在天山南北实施两亿亩草场退牧还草,并新建2000万亩人工草料地,对1000万亩天然割草场实施保护改良,以置换退牧还草工程而减少的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天然草原资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牧民陆续从牧区搬迁下山定居,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牧民搬迁定居是从21世纪开始的。新疆牧民人数约100万人,根据牧民转移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有60多万名牧民进入其他产业,使草场资源向剩余牧民手中转移,从而实现牧民持续增收和草原保护的双赢。在牧民转移的同时,新疆还将实施牧民定居和人工草地建设等工程,提出“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牧民定居任务,在牧区新建优质草场和饲草料基地各1000万亩,并在农区新建1000万亩饲草料基地,使新疆天然草原能够休养生息。(www.daowen.com)
从2005年开始的阜康市天池生态移民,已有562户河谷牧民搬迁到新定居点西台子、五圪垯和市区定居。该市先后投入资金1.6亿元,完成了定居点水电路、文化室、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0万元在西台子建成1万亩人工喷灌草场,2008年完成西台子一期5000亩草场的更新补种,搬迁至西台子的牧民人均分得5亩草场。由于草场管护得力加之当年雨水多,草的长势良好,为144户定居至西台子牧民家的牲畜过冬储备了充足的饲草料。
阿勒泰福海县委、县政府针对草原畜牧业仍然沿袭靠天养畜,牧民生活、生产方式单一,人口和牲畜的数量不断增加,资源人均占有量持续下降,草场日趋严重退化等现状,积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自2004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福海县通过实施高标准定居工程,已累计对382户乌伦古河河谷牧民实施了生态搬迁,不仅减少了人为活动对河谷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大大改善了搬迁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