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环境相关型分析

城市环境相关型分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开发区没有项目审批权,出让土地、审批项目都是由深圳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2005年,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24.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6.8%。至2006年2月,区内企业共申请各类专利5582项,其中发明专利3962项,发明专利授权1260项,占全市授权总量的55.5%。

城市环境相关型分析

部分高新区从自身禀赋看不具备通常意义上科技园区选址所要求的智力资源密集的条件,但特殊的城市环境使得其在高新区的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深圳高新区即是这样一种类型。

深圳高新区的前身是深圳科技工业园,1985年7月由深圳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创办,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科技工业园。由于工业园总公司以公司运作为主,政府的作用相对较弱,1985至1995年十年间,深圳科技工业园的发展速度缓慢。到1995年,园区的总收入和总产值仅为37亿元,在全国52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第13位,不仅大大落后于北京、上海,也排在南京、西安、沈阳、武汉、哈尔滨等城市之后。1996年深圳市市政府报科技部批准,以原深圳科技工业园(1.2 km2)为基础,将中国科技开发院、京山民间科技工业村、深圳市高新技术工业村、深圳国家电子技术应用工业性试验中心等几个分别隶属于不同主管部门的独立片区组合了起来,成立“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规划面积11.5 km2(图3-79)。

图3-79 深圳高新区区位图

资料来源:http://www.ship.gov.cn/index.asp?bianhao=2034深圳高新区(产业带)网

作为新兴城市,深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并不发达,但深圳有两个独特的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创业氛围。深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同地区的人才,带着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来到深圳,多元地方文化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从而使得深圳成为一座孕育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机制的大熔炉,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背景。二是毗邻香港,香港的国际信息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地位,也使得深圳更容易获得各种科技研究与开发所需的信息、原材料、元器件和技术资料,可大大缩短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时间,降低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及生产成本,并利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通过香港迅速进入国际市场

高新区在管理体制上采取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开放式管理模式,由“决策层-管理层-服务层”三级体系构成:决策层为市政府设立的高新区领导机构——高新区领导小组;管理层为市政府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高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是高新区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和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服务层为“高新区服务中心”和“虚拟大学园管理中心”,在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执行服务、监督和其他具体任务。开发区没有项目审批权,出让土地、审批项目都是由深圳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开发区高新办的主要职能是规划、协调和监督检查政策落实情况,为企业提供服务。

图3-80 深圳高新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资 料 来 源:http://www.ship.gov.cn/index.asp?bianhao=2034深圳高新区(产业带)网

与大部分高新区以实质性的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形成了企业投资的“洼地”不同,深圳高新区采取的是一种“示范区”的形式,高新区区内区外实行统一的政策,设立高新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实行优惠政策,而是创造高技术园区品牌,提高入区企业的素质,提升地区产业结构。进入高新区的企业必须达到一定标准,高新区会定期对园区内企业进行评定,如果企业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则要迁出高新区。通过这种动态控制的办法促进企业不断进行研究开发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水平。企业进驻园区,不仅是因为园区的位置和设施较好,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无形品牌。

为了弥补智力资源的不足,高新区以多种措施来吸引高科技人才,包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级经理人才市场、科技人才市场和激励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利益机制等。此外,还首创了“虚拟大学园”的建设。“虚拟大学”原为网络大学的意思。1996年,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合作在深圳高新区成立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又和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在深圳高新区成立“深港产学研基地”。在合作取得明显效益的基础上,深圳市和许多名校协商,决定在深圳高新区建立一个“深圳虚拟大学园”,为各大学提供集中的、良好的人才培训及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一个大学驻深机构相对集中密集的区域已初步形成。虚拟大学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是通过网络和各大学连接,另一方面在深圳高新区集中在一个地方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此,深圳市政府在深圳高新区内为每一所入园大学各提供一间25~32 m2的房间作为工作场地,无偿或以优惠价格提供相关办公设施及服务等。经过六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学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在深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15000余人,创办企业276家,成果产业化项目222个。(www.daowen.com)

2005年,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24.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1367.6亿元)的96.8%。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发展始终是深圳高新区中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2005年该领域工业总产值、技工贸总收入、上缴税额、出口创汇、净利润及研发经费支出均占到高新区总量的80%以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内形成了两大产业群:①从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到光纤光端、网络设备的通讯产业群;从配件、部件到整机的计算机产业群;②从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软件的软件产业群。

表3-17 2005年深圳高新区企业各技术领域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深圳高新区经济发展图解

外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73.8%,但外资企业主要是集中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制造加工环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高新区的政策优势完成产品的加工组装,然后利用口岸优势把产品分销到各个国家。区内主要的技术创新活动集中在以华为、中兴、联想长城、TCL、创维海王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

区内现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24个、技术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22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6个。至2006年2月,区内企业共申请各类专利5582项,其中发明专利3962项,发明专利授权1260项,占全市授权总量的55.5%。2005年深圳高新区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61.9亿元,其中研发经费支出为39.7亿元,均列全国高新区前5位。区内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近3万人,主要分布在企业之中,目前,高新区“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源于企业,90%以上发明专利出自企业”。由于企业进行R&D活动是以接近市场、追求更大利润为目的,高新区科技经费支出以试验发展为主,提供研发平台。大部分科技活动在企业内部进行,这一方面表明园区企业比较独立的完备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园区企业相对封闭的科研环境和科研交流氛围。高新区内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中,民营企业相对最活跃,是研发活动的主力军,而外资企业的R&D活动不够活跃。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R&D经费支出占R&D经费总量的21.1%,与其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73.8%)相比,低了53个百分点。

图3-81 深圳高新区科技活动来源及支出构成分析(2005)

资料来源:深圳高新区经济发展图解

从空间拓展上看,高新区也并未定位为一个特定的封闭空间区域,而是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居住与城市其他区域统筹考虑。根据规划,区内南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也是全区的管理、会展、金融等综合功能服务中心,其中,深圳大学为培养人才、从事科研开发的基地,与其他科研机构(含技术培训、研究开发、产品试制)一道,共同构成对高新区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中片为以新材料、计算机、生物医药工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北片配合对原第五工业区的清理,以安置大型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东片安排生活居住与综合服务功能地块。截至2005年,高新区已开发的净科研工业用地面积2.24 km2,占规划工业用地的80%。工业用地内大多为4—5层的多层工业厂房,1—2层的工业厂房较少,使得有限的工业用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由于深圳特区内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开发已经趋于饱和,在特区内已很难找到比较大的土地空间集中发展高技术产业。而在特区外,各区县均设有自己的开发区,但建设基本处于分散孤立的状况,由各主管部门和各区镇独立进行,出现了功能定位不清、相互竞争甚至拆台的局面。为了防止分散竞争,加强对产业布局的引导,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发挥深圳市的整体优势,2001年7月,深圳市提出建设深圳高技术产业带的设想。一方面把各县区正在建设的开发区纳入产业带的统一规划;另一方面,又新划出一部分特区外的土地,以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带[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