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禀赋型的高新区从自身禀赋上看具备通常意义上发展高新区的基础条件,所在城市科技力量较为雄厚、产业基础发达,高新区的选址近城市的智力密集区。本节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和天津高新区为案例进行分析。
(1)案例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25]
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市政府制定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即18条该条例第2条第1款规定,“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在北京市海淀区划出100 km2左右的区域,建立外向型、开放型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经过反复论证,北京高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我国首创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增加了昌平园和丰台园,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其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海淀园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海淀园产生的大量科技成果在昌平园、丰台园等区域实现产业化。
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科技部、北京市《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标志中关村科技园区正式成立。根据相关规划,中关村包括中心区、发展区、辐射区三大功能区,除原有海淀园、昌平园、丰台园之外,新增电子城和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亦庄,形成了中关村“一区五园”的空间布局。其中核心区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关村西区;发展区包括海淀区山后地区、清河地区以及昌平县的西三旗地区、回龙观地区;辐射区包括电子城、亦庄园、丰台园和昌平园。2002年和2003年,经过北京市政府批准,德胜园和健翔园先后加入。2006年,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新增雍和园、石景山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国家环保产业基地等四个新园区。新增的园区基本上都是以专业化园区的方式加入,例如:健翔园以孵化、会展为主要功能,雍和园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发展重点,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国家环保产业基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则从名称上就已显示其专业方向。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涵盖了北京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达到232.5 km2,形成了“一区八园”的空间布局(图3-35):海淀园13306公顷、丰台园818公顷、昌平园1148.29公顷、电子城(包括健翔园)1680公顷、亦庄园(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和国家环保产业基地)4128公顷、德胜园(包括雍和园)864公顷、石景山园345公顷、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963公顷。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汇聚了众多的知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园区聚集了500多位两院院士,在校大学生40余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10万。
图3-35 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划范围示意
资料来源:http://www.zgc.gov.cn/yqjj1/31655.htm中关村科技园区网
表3-9 中关村科技基础设施(截至2005年底)(单位:个)
资料来源:根据“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述”及“2006年中关村产业发展报告”整理
中关村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高新区,其经济总量在全国高新区中的比重保持在七分之一左右。和我国其他高新区相比,中关村在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总量方面处于明显优势。
图3-36 中关村与国家高新区总收入比较(亿元)
图3-37 中关村与五大高新区经济总量比较(亿元)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产业发展报告
截至2006年底,园区中已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达18149家,从业人员总数达79.2万人。2005年数据显示,园区69.1万从业人员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有9147人,具有硕士学历的有53180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有258325人,具有大专学历的有142247人,总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67%,比国家级高新区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
从园区总收入的组成结构看,园区以产品销售收入为主;从空间区域上看,海淀园为中关村的首要组成部分,随着其他园区的发展,海淀园在经济总量比重等指标方面有小幅下降,但其支柱地位仍十分明显。
图3-38 中关村科技园区历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述
图3-39 园区企业从业人员总量增长趋势
图3-40 总收入按来源分(2006)
图3-41 总收入按区域分(2006)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述
表3-10 2005年各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和科技活动指标情况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产业发展报告
从企业规模结构上看,上亿元企业对园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2006年,园区总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共有706家,实现各项经济指标均占到园区总量的70%以上(图3-42)。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103家;超百亿元的企业5家。5家百亿元企业——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富士康精密组件(北京)有限公司——共实现收入1576.7亿元,占园区总收入的23.4%。
图3-42 亿元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与总量的比例
图3-43 不同规模企业研发人员比例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述
但在研发方面,中小企业的表现更为突出。不仅企业研发人员比例与企业规模大小成反比(图3-42),而且,在研发支出方面,总收入在亿元以下的众多中小企业总收入虽然只占园区整体的17.2%,但其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园区整体的比重却分别达到了41.5%和41.6%,技术收入占园区整体的33.3%。
在已开展经营活动的18149家企业中,2006年技术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达50%以上的企业共有5892家,其中,总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4318家,占其比重为73.3%;从业人员少于50人的企业有5020家,占其比重为85.2%。此外,这类企业从业人员总数22.9万人中,博士以上学位、硕士、大学本科人员分别为3734人、21802人和97110人,占其总数比重分别为1.6%、9.5%和42.3%,分别比园区平均水平高0.4、2.4和9.7个百分点。
园区三资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占总量比重较高,2006年三资企业实现总收入、工业总产值、上缴税费及利润总额分别占到园区总量的44.7%、58.3%、40.0%和39.1%,出口创汇更是占到园区总量的80.6%。但在研发方面,内资企业从业人员比例要明显高于外资企业。
从行业结构上看,电子信息是中关村龙头产业,无论是从总收入、销售收入,还是从增加值,出口创汇来看,均占据整个园区总量的半壁江山。目前,以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群初步形成,其中台式PC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笔记本电脑达到25%以上,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业占全国三分之一,软件出口占全国总额二分之一,星光系列多媒体芯片打入海外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60%。
图3-44 园区企业总收入按注册类型分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述
图3-45 内、外资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
图3-46 各技术领域在总收入中的分布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述
图3-47 电子信息主要经济指标与总量的比例关系
高技术服务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尽管在出口创汇方面,制造业所占的比例仍继续增大,但在企业数量、企业总收入和上缴税费等多个方面,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都在逐渐加大。目前,在中关村十大行业当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已经各占到五个。高技术服务业总收入占到园区总量的42%以上。从企业数量上看,2005年,中关村十大行业当中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9114家,占到十大行业全部企业数量72%以上。
表3-11 中关村十大行业总收入(亿元)
注:这十大行业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统计得到,其中部分行业统计范围(如软件等)与中关村重点产业统计口径存在一定差异。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产业发展报告
年轻人是园区企业的主力军,29岁以下的人员和30—39岁的人员合计占总人数比例达到的76.9%。园区的人才流动比较频繁,企业从业人员在3年内调换工作的频度较高。
(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述
图3-49 企业从业人员工作年限分布图
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7%,高出全国企业平均水平约4个百分点。2006年,在园区已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18149家企业中,在研项目共有17308项,以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为主。
图3-50 园区企业在研项目数按活动类型分布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述
图3-51 园区企业在研项目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布
中小企业是园区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企业群体,2006年园区收入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共申请专利5096件,占总量的54.2%;其中,收入亿元以下企业申请发明专利3357件,占园区总量的55.8%。此外,2006年园区企业获得专利授权4137件,上述中小企业获得1696件,占41.0%;在获得授权的专利中,形成技术标准287项,上述中小企业有143项,占总量的49.8%;园区企业目前拥有发明专利4080件,上述中小企业拥有2356件,占总量的57.7%。
图3-52 2006年不同规模企业专利申请与发明专利申请
资料来源: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述
此外,入驻园区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也在逐年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共建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与跨国公司共建研发机构、与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发,成为技术创新的新形式。截至2006年11月,中关村共有19家产业联盟,分布在IT、新材料、环保、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目前,园区承接的国家“863项目”占全国的25%,“973项目”占全国的36%。五年来,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累计已达到9项,在软件、集成电路、数字音视频、疫苗、新材料、环保和新能源等国家重点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企业开始凭借核心专利参与创制国家和国际标准。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拥有国际标准达9项,国家标准达98项,行业标准114项,中关村平均每100家高科技企业中有13家参与了各类标准的制定工作。
(2)案例二:上海张江高新区[26]
上海高新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规划面积近6 km2;1992年国家科委首次使用“上海高新区”的名称,并确定上海市高新区由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两部分组成。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确定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重点的科技园区发展目标,把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改革的先试先行基地;创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与辐射基地;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服务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两大高科技产业,并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和环保产业,集中体现研发创新、孵化创业、转化辐射和机制创新四方面的主体功能。
2006年国务院批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上海张江高新区),包括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金桥现代科技园、上海大学科技园、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嘉定民营科技密集区,形成“一区六园”的格局:
1)张江核心园。位于浦东新区中部,由原来的5 km2扩大到25 km2,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两大高科技产业,并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和环保产业。
2)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1991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周边有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以及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等各类研究所120多个。在漕河泾开发区原规划面积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基础上,目前,经国务院批准漕河泾开发区扩区8.3 km2(规划面积),开发建设“浦江高科技园”。
图3-53 上海市主要开发区及张江高新区区位示意
资料来源:根据http://www.sh-hitech.gov.cn上海张江高新区网,底图源自http://www.smert.gov.cn上海外经贸网
3)金桥现代科技园。金桥开发区为1990年经国家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7.38 km2。1998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在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内高新技术密集的6 km2建立金桥现代科技园。
4)上海大学科技园。创建于1992年9月,由上海大学科技园区孵化基地(0.4 km2)、上海大学市北工业园和莘莘学子创业园(面积各0.3 km2)组成,主要依托上海大学,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服务。
5)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1993年10月,中国纺织总会选址上海青浦,创办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特征的高科技园区,规划面积2.133 km2。1994年2月,经国家科委批准,纳入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3月资产重组,成为青浦工业园区全资子公司。同时,为配合青浦新城区开发建设,将1 km2用于产业用地,1.13 km2为新城配套生活用地,纳入青浦工业园区56.2 km2规划中。园区重点发展现代纺织和新材料产业。
6)嘉定民营科技密集区。创建于1994年。1998年4月,经国家科委批准,纳入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由三部分组成:嘉定高科园(0.54 km2)依托上海嘉定卫星城,重在培育留学生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优先发展新材料、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兴医保技术;复华高科园(1.2 km2)以复旦大学为背景,以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一体化和先进制造技术为发展重点;中科高科园(0.26 km2)为中国科学院高科技产业化计划实施基地,光通讯、光电新材料、新能源、传感器及光机电一体化产品为园区重点引入发展的领域。
2005年张江高新区“一区六园”实现工业总产值2462.9亿元,占全市的15.6%;创汇146.3亿美元,占全市的16.1%;实现利税273.4亿元。截至2005年底,“一区六园”共有进驻企业3171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35家。区内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1682.2亿元,占高新区总量的68.3%,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40.1%;总收入1912.9亿元,总利税147.3亿元,出口创汇128.2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园区累计吸引外资353.2亿美元,区内共有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138家,有外资研发机构84家。2004年和2005年全国53个高新区综合评比,上海高新区均名列前茅。
表3-12 2005年各园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续 表
注:表中规划面积数据小于经济指标数据对应的面积口径,如金桥园经济指标数据对应整个金桥开发区(27.38 km2)范围。在上报科技部的数据中,也是采用这种不对应的口径模式。
资料来源:根据http://www.sh-hitech.gov.cn上海张江高新区网整理
作为张江高新区的主体,张江核心园自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以来,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税收总额年均增长分别高达75.58%、51.23%和59.23%,已经构筑了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以及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等基本框架。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目前,集成电路产业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成为全国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国内最密集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基地。截至2007年底,园区人才总量117057人,其中博士2843人,硕士16925人,专科以上学历79725人,分别占比2.4%、14.5%和68.1%。35岁以下年轻人占到80%以上。
图3-54 张江核心园区位条件及用地规划
资料来源:http://www.zjpark.com/Item.aspx?infoitem_id=15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网
漕河泾园集聚了中外高科技企业14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近500家,世界500强跨国高科技企业60多家。累计投资总额34.1亿美元,合同外资12.4亿美元。园区形成了以信息业(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园区单位面积产出超150亿元/平方公里,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国家商务部《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5)》,漕河泾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总指数排名中居第5位。
金桥园依托金桥出口加工区,集聚了电子信息及现代家电、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的一批大企业。目前,已有4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金桥投资了79个项目;累计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开发项目522个;金桥入围上海市工业500强排名的企业达到37家。
(3)案例三:天津高新区[27]
天津高新区的前身为天津市委、市政府1988年批准的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园区面积21.85 km2,由三部分组成:①华苑产业区,位于市区西南部;②政策区(南开科技园),位于天津市南开区;③京津塘高速公路产业带辐射区,包括武清开发区、北辰科技工业园及塘沽海洋科技工业园。
高新区设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代表天津市政府对园区实行统一管理。园区管委会的职责主要包括:①制订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行政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②初审和认定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③依法管理园区的财政、税务、工商、劳动和人事等事务;④管理园区有关地域内土地和规划建设事务,并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审核、批准和管理相应地域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⑤负责园区内火炬计划项目和新产品项目的申报;⑥审核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货物免税的申请,并报有关部门批准;⑦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园区实行“一区三制”的管理体制:①在华苑产业区内,由园区管委会实行全面行政管理。②在政策区内,园区管委会履行前述除第4项以外的其他职责;并负责科研基地、服务基地内的土地、规划建设管理和限额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核、批准及管理事务;其他行政管理事务由政策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负责。③在辐射区内,园区管委会履行前述除第3项和第4项以外的其他职责;其他行政管理事务由辐射区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华苑产业区是园区管委会实施全面行政管理的核心区,规划面积11.58 km2,横跨天津市外环线,由环内和环外两部分组成,环内面积2 km2,环外面积9.58 km2(图3-55、图3-56)。华苑产业区左侧邻近正在兴建的天津第三高教区,周边高等学院包括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理工学院、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南大国际商学院、天津农业院、天津城建学院等。
图3-55 华苑产业区区位示意
资料来源:右图源自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招商手册(2006)
图3-56 华苑产业区规划图
园区企业以入驻孵化器和各类工业园为主。1997年,园区只有大宇宙一家企业,如今环内2 km2已经基本摆满,环外起步区2.1 km2已经开发。园内已创建了六个投资主体多元化并各具特色的科技园(企业孵化器),包括:园区国际创业中心、华苑软件园、海泰创业园、鑫茂民营科技园、南开大学科技园和华科科技园,其中有综合性孵化器,也有以华苑软件出口基地为代表的专业型孵化器,还有留学生创业园等面向特殊创业对象的孵化器。2005年,国际创业中心有六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28],被誉为“国内最好的孵化器”之一。
2005年,园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6亿元,出口创汇26.7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6亿元。核心区华苑产业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8.38亿元;工业总产值258亿元;外贸出口值7.36亿美元;财政收入14.3亿元。全区R&D经费占增加值的比重为8%。
园区以电子信息和绿色能源产业为主导。华苑软件园被认定为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入园企业已经超过350家,人员规模超过1.2万人;累计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150家,占全市总数的6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当年新增125件,占全市总数的58%;软件产品认定当年新增86个,占全市总数的72%。绿色能源产业以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为代表,已被命名为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化基地。和平海湾电源集团已经发展为目前国内唯一同国际先进镍氢电池制造体系接轨、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工艺体系最完整的国家镍氢电池示范基地;力神公司目前已建成了年产1000万只各类圆柱形锂离子蓄电池的自动生产线,并成为摩托罗拉公司的合作供应商,占据着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4)简要评析
高新区的发展对于智力资源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城市优越的开发性技术条件、信息资源、体制与政策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都能给予高新区以良好的支撑。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高新区和天津高新区这三个高新区无论是在智力资源方面还是城市环境方面均拥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和上海高新区基本上代表了国家高新区的最高水平,天津高新区的排名也十分靠前:2004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高新区和天津高新区经济规模总量(按营业总收入计)分列全国高新区的第1、第2和第11位;R&D支出分列全国高新区的第1、第3和第7位。
但三地高新区的发展与理想预期中的科技园区似存在较大差距。从空间规模上看,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面积已达数百平方公里;张江高新区和天津高新区均有数十平方公里,实际操作中的高新区面积则更大——因这数十平方公里为上报科技部的面积口径,要明显低于实际。而且,均表现为“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地理范围的规定与空间规模的巨大,二者之间本身就蕴藏着矛盾。在如此巨大的空间规模中,显然很难预期其内的大部分企业都与创新密切相关。事实上,中关村科技园区中三资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几近一半;亿元以上企业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而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则要低出20个百分点左右;张江高新区2004年的技术性收入比例仅为1.5%。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地高新区的发展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征。
据对天津高新区的访谈了解,天津市每年的各行政区经济发展排名考核也包括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天津高新区,同样以GDP、招商引资等为主要考核指标。这迫使高新区为保住经济名次以及完成规定的相关经济任务,而不得不采取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类似的运作模式,大力招商引资以及发展生产制造型项目。因此,高新区内实际上也有着大量非高新技术项目存在,这些项目对于高新区经济总量的扩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从这些特征来看,这些高新区不俗的经济成绩的获得,更多地与北京、上海以及天津良好的城市综合环境——包括交通可达性、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以及产业基础较好等等——相关,从而使得它们具有更好地吸引外来投资或者发展生产制造项目的条件;而与三地高新区与智力资源比如高校集中区、科研机构等的邻近性这一要素的关联并不显著。此外,这三个高新区所在的城市也都同时还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但从经济发展特征上很难明确区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