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部开发区总量领先,增长质量相对疲软的分析

东部开发区总量领先,增长质量相对疲软的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上看,东部地区的开发区特别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因起步较早,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不仅在数量、总体经济规模上占据优势,而且产出上也要大大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开发区。但东部地区开发区在增长质量方面的优势并不显著。2004年,东部地区开发区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以及R&D支出总量占全部高新区指标的3/4左右。

开发区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开放城市,各地的资源条件、区位特征以及开发区的经营模式等各不相同,使得不同地区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看,东部地区的开发区特别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因起步较早,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不仅在数量、总体经济规模上占据优势,而且产出上也要大大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开发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这三大都市群地区的开发区发展尤为突出。但东部地区开发区在增长质量方面的优势并不显著。

(1)东部地区开发区总体规模、平均规模及产出效益高于中西部地区开发区

总体规模

2005年,32个东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到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75%以上;在外向型经济上的表现尤为突出,相关指标占开发区总量的比例达到90%左右。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环渤海湾9个开发区,以苏州工业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等为代表的长三角14个开发区,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珠三角4个开发区,主要指标占全国开发区的比重约为1/3、1/3强及1/10左右。长三角地区开发区在出口总额指标上的表现极为突出,占全国开发区的比重达到55%(图2-20)。

图2-20 2005年不同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比重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开发区年鉴(2006)”相关数据整理绘制

2005年,27个东部高新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到全国高新区的一半以上,其中,最高的为出口创汇比重,达到93.1%;最低的为上缴税额比重,为58.1%。以北京高新区、青岛高新区为代表的环渤海湾地区10个高新区,以上海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等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6个高新区,以深圳高新区、广州高新区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6个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净利润和上缴税额等指标占全国高新区的比重分别约为1/3、1/5和1/10。在出口创汇指标方面,长三角的表现十分突出,占全国高新区的比例接近1/2;珠三角次之;而环渤海湾地区出口创汇则明显较低。

13个中部地区高新区的出口创汇仅占全国高新区的2.9%,但上缴税额占全国高新区的27.5%,其他指标占全国高新区的比重为1/5左右;13个西部地区高新区除出口创汇指标占全国高新区的比重较低,仅有4.1%外,其他指标占全国高新区的比重为1/10左右(图2-21)。

平均规模从平均规模上看,无论用地规模、从业人员规模还是经济规模,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开发区均呈现出依次递减的态势(表2-16)。

图2-21 2005年不同地区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注:新建区累计开发面积为2004年数据,其他为2005年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科技部“2004中国火炬计划统计资料”“2005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发展情况分析”整理绘制

表2-16 2005年不同地区开发区规模概况

注:平均经济规模按工业总产值计。*按2005年累计已开发面积计;**按2004年新建区累计开发面积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开发区年鉴(2006)”;科技部“2004中国火炬计划统计资料”“2005年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情况分析”相关数据整理

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及产出

2005年,除创业投资服务中心面积指标外,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发展的各项指标占全部开发区高新技术发展指标的7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甚至高达97.4%。

表2-17 2005年不同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标比重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6)”。

2004年,东部地区开发区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以及R&D支出总量占全部高新区指标的3/4左右。其中,环渤海湾地区表现出了较强的实力,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以及R&D支出等指标占全国高新区的比例均达到40%左右,高出其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净利润和上缴税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对比重约10个百分点(图2-22)。

图2-22 2004年国家高新区分地区科技活动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科技部“2004中国火炬计划统计资料”整理绘制

地均产出效益及资源利用效率

按批准的规划用地面积计,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均GDP和地均工业总产值水平接近,均略高于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值,西部地区则不到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一半(图2-23)。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均产出水平明显偏低,除了产业方面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还与西部地区开发区未开发用地所占比例较高有关。2004年,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含5个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园区)中,中部地区的批准规划用地面积中已开发的用地比例达到98.6%,几乎全部用尽;东部地区也达到89.4%;而西部地区仅为54.3%[13]

图2-23 2005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地区土地开发效益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消耗的吨标准煤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开发区的综合能耗均高于全国开发区平均综合能耗水平(表2-18)。

表2-18 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能耗情况

(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6)”。

按新建区累计开发面积计,2004年,东部地区高新区的地均工业总产值分别为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新区的1.5倍和2.0倍,地均工业增加值分别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2倍和1.5倍(图2-24)。

(2)东部地区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率低于中西部地区开发区

无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高新区,东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率水平均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图2-25)。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是东部地区开发区的发展质量偏低,工业产业附加值水平较低;二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开发区的产业行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异。

图2-24 2004年高新区分地区土地开发效益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6)”、科技部“2004中国火炬计划统计资料”相关数据整理绘制

图2-25 分地区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率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6)”;科技部“2005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发展情况分析”相关数据整理绘制

(3)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资驱动特征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不明显

与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表现出鲜明的外资驱动特征。外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收入占全部企业的83.8%和67.2%,大大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收入所占比例(表2-19)。

表2-19 2005年不同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开发区年鉴(2006)”;及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6)”相关数据整理

从平均投入上看,中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R&D强度水平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从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体相当;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呈递减态势(表2-20)。

表2-20 2005年不同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投入及产出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6)”。

(4)东部地区高新区R&D强度高,但技术性收入比例低

东部地区高新区平均R&D强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高新区,西部地区技术性收入比例要大大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图2-26)。

图2-26 高新区分地区技术性收入比例(2004)比较

注:按R&D支出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计。
资料来源:根据科技部“2004中国火炬计划统计资料”整理绘制

(5)中西部地区高新区总体经济规模大于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大多同时拥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区,除南昌以外,所有这些城市均表现出高新区经济规模大大高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规模的特点(表2-21),尤其是那些2000年之后才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而东部地区同时拥有两类开发区的城市,总体上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规模要大于高新区。

表2-21 2005年同一城市内两类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比较(亿元)

续 表

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仅指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包括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这些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与高新区的设立时间大体相同。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开发区年鉴(2006)”及科技部“2005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发展情况分析”相关数据整理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发区的发展受到设立时间早晚的影响,同时,还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中西部地区由于区位的劣势,大大降低了其对于外资的吸引力;而高新区的发展与外资的相关性相对较弱,与本土的科技水平(包括国防科工)的关系更为密切,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一般均为全省科技资源的集中地,部分城市如武汉、西安、重庆等的科技资源优势甚至不逊于东部地区,因此,高新区比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中西部地区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2)由于两类开发区的发展存在许多共性的特征,中西部地区那些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设立的高新区,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尚未普及之时,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