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海运集团的组建与运营策略

中国海运集团的组建与运营策略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一成立,就被列入国家120家大型试点企业的行列。可以说,组建中国海运集团符合航运市场发展客观规律。(二)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的成立1997年7月1日,交通部直属上海海运、广州海运、大连海运与中国海员对外技术服务公司、中交船业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国海运集团正式在上海成立。新组建的中国海运集团是继中国远洋、长航集团两大集团组建后我国水运业又一“中”字号的国有大型航运企业集团。

中国海运集团的组建与运营策略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海运史掀开了崭新一页。1997年,黄浦江畔升起了由“CHINA SHIPPING”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中”字司旗,中国海运这艘秉持着建设“爱我中海、世界一流”企业愿景的国字号“大船”开始扬帆远航。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一成立,就被列入国家120家大型试点企业的行列。集团经过成立初期的整合重组,及时确立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有序有效实施专业化重组,各主要业务板块实现了良性发展,特别是集装箱运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集团总体实现了扭亏为盈。企业站到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生机与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一)集团组建的背景

上海、广州、大连三家海运局,在重组之前都有悠久辉煌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航海事业迎来新生。从接管招商局、招商局海轮起义,到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上海、广州、大连三大海运局与共和国同步发展,历经艰辛,不断壮大。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海运业支撑着中国水上运输的半壁江山,承担着全国80%以上煤炭、90%以上石油的海上运输任务,被称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海上先行官。这其中,沪、穗、连三大海运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世纪80年代,三大海运局已各具规模,成为海上运输与陆岸产业相配套的、生产与社会功能兼备的国有大型企业。

“六五”期末,上海海运的运输和陆岸产业配置基本完善,成为中国沿海运输的中坚力量;广州海运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南方海区重要海上运输力量;大连海运也成为北方海区的主要运输企业。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三大海运局先后进行了体制改革:1993年1月1日,广州海运管理局重组为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同年6月1日,大连轮船公司更名为大连海运(集团)公司。此后,三家企业又都以海运为核心,分别开始组建广州海运集团、大连海运集团、上海海运集团,朝着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截至1996年年底,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143.52亿元,各类运输船舶208艘、408万载重吨,职工人数25578人,下属二级单位19个。广州海运(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78.1亿元,各类大型运输船舶141艘、321万载重吨,职工人数19242人。大连海运(集团)公司作为渤海湾地区的旅客运输和重点能源、物资运输的国家重要骨干企业,拥有总资产28.33亿元,各类船舶35艘、249万载重吨,职工人数4329人。

不过,三大集团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业内新公司数量出现井喷、市场竞争加剧的新挑战。截至1995年年底,从事内河运输、沿海运输和国际运输的航运公司分别达到5000多家、1300多家和近300家,外国航运企业也纷纷抢占我国航运市场。航运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以适应市场新形势变化为主题的国有航运企业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三大海运集团公司虽然不断地调整内部结构和经营方针,但因经营分散,生产经营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业务交叉重复,且大多规模偏小,内部互相竞争,对外缺乏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海运总体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规模经营效益更不能显现。特别是1996年的航运低谷期,客运全线萎缩,货运连年下滑,油运面临危机,海运业成了交通系统的亏损大户。各自为政,缺乏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已经逐渐成为三大海运集团可持续发展、拼抢中国乃至全球航运市场的“短板”。三大海运集团船队与运输货运量情况如表6-7所示。

表6-7 三大海运集团船队与运输货运量情况(1996年年底)

(续 表)

(www.daowen.com)

*上海海运集团船队数据为1997年2月统计情况。

除上述三大海运集团公司外,中国海员对外技术服务公司和中交船业公司也面临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五家企业基本情况如表6-8所示。

表6-8 五家企业基本情况(1996年年底)

注:中国海员对外技术服务公司的财务数据截至1996年1—10月;职工人数数据截至1996年1—11月。

中国海员对外技术服务公司于1984年4月2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组建,同年8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向境外输出海员劳务的专业性公司,也是当时交通部对外的窗口单位之一。除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海员技术服务输出工作外,该公司还参与中国海员劳务输出行业发展初期有关海员劳务输出规章制度的研究与制订。截至1996年年底,中国海员对外技术服务公司共有子公司14家、合资公司5家、代表处5家,其中在国外设有合资公司2家、代表处4家,公司注册资金为4200万元。1996年1—10月,公司共完成合同额2122万美元,实现收入4225万元,实现税利166万元,劳务输出2520人次。由于竞争的加剧,航运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和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在美国、日本和西欧各国,虽然水运在国内运输中占有重要位置,但航运企业的数量并不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都具有一定规模。中远集团和长航集团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航运业集团化趋势的出现是有其内在原因的,是航运企业为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的需要,也是政府为了避免航运市场过度竞争做出的一种政策导向。可以说,组建中国海运集团符合航运市场发展客观规律。

(二)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的成立

1997年7月1日,交通部直属上海海运、广州海运、大连海运与中国海员对外技术服务公司、中交船业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国海运集团正式在上海成立。新集团大楼地址为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700号。原先由上海、广州、大连海运集团公司三分天下的区域性经营模式被彻底打破,一个新型的以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海运大集团应运而生。

新组建的中国海运集团是继中国远洋、长航集团两大集团组建后我国水运业又一“中”字号的国有大型航运企业集团。随着中国海运集团的组建,交通部直属的航运企业除黑龙江航运公司外,已基本完成集团化的重组归并,形成了以远洋运输为主的中远集团、以沿海运输为主的中海集团和以长江内河运输为主的长航集团“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三大航运集团作为国家主力船队的重要地位也已确定,总运力达2800万载重吨,占全国水上运力的56%。成立之初的中国海运集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实力比较雄厚。成立之初,集团拥有资产总额251.4亿元。其中,流动资产54.5亿元,占总资产的21.7%;长期投资10.1亿元,占总资产的4%;固定资产185.6亿元,占总资产的73.9%;负债总额155.4亿元,资产负债率61.8%;净资产96亿元。1996年,主营业务收入64亿元。

(2)海上运输能力较强。成立之初,集团共有海上运输船舶413艘,从事的航区以沿海为主。其中,客轮44艘,货轮262艘,油轮107艘,共计载重吨836.7万吨(其中载货吨746.5万吨、载客量3.2万人)。船舶类型中,客船有高速、客箱、客滚、客货船,货船有集装箱、多用途、散货、杂货、自卸、顶推船,油船有化学品、成品油、原油船。船队平均船龄为14.4年。1996年完成客运量69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5.8亿人海里,完成货运量1.45亿吨,货物周转量1826.5亿吨海里。

(3)有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截至1996年年底,新集团共有在职职工46534名、离退休职工9226名,两者合计55760名。在职人员与离退人员的比例为5.04∶1。在职职工中,干部19670名,占总数的42.3%;工人26864名,占总数的57.7%。在在职干部中,专业技术干部1589名,占干部总数的80%。船舶船员(不计港作船船员)25559名,占在职职工总数的55%;其中干部船员9949名,船长692名,轮机长685名。

(4)初步形成以航运为主、多元化经营的格局。新集团除航运业以外,还有其他多元化业务,其中比较有优势的是修船业,总资产约124亿元,1996年利润总计为4170万元。同时,贸易、船代、货代、通信、房地产、燃物料供应、对外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且大多数业务保持盈利。

1997年7月2日,新集团召开成立大会,集团总裁李克麟发表讲话,强调组建中国海运集团的重要意义,分析国内国际经济与市场形势,提出新集团未来的发展思路以及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具体要求。他在讲话中指出,组建中国海运集团就是要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通过对集团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重新进行合理组织和配置,使资源在整个集团范围内达到优化配置;组建中国海运集团就是要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集团竞争力之目的;组建中国海运集团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所属各公司的管理体制、经营业务加以梳理并理顺。据此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实行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二是实施航运为主、多业并举的多元化战略;三是尽快在集团内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四是积极进行资本运作

1997年8月18日18时,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在上海市银河宾馆举行成立庆典活动。交通部副部长刘松金、上海市副市长夏克强为中国海运集团成立揭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