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殊经济功能区:临港新片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此后,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大潮,最为显著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临港新片区(见图2-8)的诞生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而不断深化的结果,是继深圳特区、浦东开发和自贸试验区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决策,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4.0版。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需要指出的是,临港新片区的设立不只是简单的版本升级,而是开放型经济的一次质变,必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图2-8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临港被称为上海自贸区的新片区,到底“新”在哪里?同我国已有的自贸区和经济特区相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新战略、新制度、新模式、新空间和新产业。
1.新战略
临港新片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继续奉行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顶层谋划,承载着特殊的战略使命。就新战略而言,又体现在三个层面。
在国际层面,临港新片区区别于国内以往的自贸区,其目标在于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而非仅仅打造“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这一定位意味着临港新片区在全球化竞争中不再满足于跟从和迎合,而是要积极逐浪全球化,发挥先行和引领作用。临港新片区的设立既表明了中国维护全球化的积极姿态,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在国家层面,作为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临港新片区要求进一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带动长三角实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临港新片区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打破行政壁垒,凝聚各方力量,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
在临港新片区自身层面,有着非常明确和具体的战略目标。通过持续引进国内外高能级项目,努力保持区内GDP年均增速在20%以上,且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将要实现区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当前的浦东新区。
2.新制度
临港新片区不仅是经济特区,还是制度特区。根据党中央赋予的“特权”,临港新片区可以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转变现有政府职能,突破现有制度框架,探索以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临港新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聚焦“五自由、一网络、一税制、一监管”(“五自由”为投资、贸易、资金、运输和人员从业自由,“一网络”为网络信息服务能力,“一税制”为税收政策,“一监管”为风险安全监管体系)八个方面。
3.新模式
就发展模式而言,临港新片区将采取港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新片区的布局包括“两个核心”——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两个触角”——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这就意味着新片区不是简单的港口概念,而是采取港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即对标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形成涵盖总体经济、研发、现代服务业的经济枢纽。
就管理模式而言,临港新片区将参照经济特区进行管理,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特殊经济政策包括充分吸收和利用外资、实施出口导向、给予外商特殊优惠和便利等方面。特色管理体制包括政区合一,人才、户籍、市场准入、商事制度等方面的充分授权等。临港新片区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赋予管理机构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贴近市场的创新业务,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试点任务,不断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城市能级。
在监管方式方面,临港新片区则将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一种新类型,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监管政策。
4.新空间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临港新片区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全域面积共873平方千米。其中,主体部分为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地区,面积约819平方千米,小洋山岛区域为小洋山岛全域,面积约26平方千米,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为东引河以西、S32申嘉湖高速-纬十一路-围场河以南、G1503上海绕城高速以东、下盐路-上飞路以北区域,面积约28平方千米。临港新片区由核心承载区、战略协同区两部分组成:核心承载区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经济管辖范围,面积为386平方千米(包含先行启动区);战略协同区主要指新片区其他范围内的奉贤、浦东、闵行区域,面积约为456平方千米。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面积为119.5平方千米。其中,临港地区南部区域76.5平方千米、小洋山岛区域18.3平方千米和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24.7平方千米,分别占比为64.02%、15.31%和20.67%。(www.daowen.com)
临港新片区在空间布局上也颇有新意。一是沿河湖海湾和交通枢纽布局,其中,有825.3平方千米被大治河、东海、滴水湖、洋山深水港、金汇港、杭州湾所环绕,24.7平方千米毗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一布局完全符合自贸区布局的规律。二是化零星、分散片区为集中片区,形成带状或块状,有利于货物的转运,也有利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的发展。世界上比较知名的呈带状自贸区有美国密西西比河自贸带、墨西哥湾自贸带等,资源要素在自贸区内自由流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效率。
5.新产业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强调解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端制造业等前沿产业是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压舱石”,临港新片区将成为上海高端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齐全的区域。2019年至2021年,临港新片区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投资额超2000亿元,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批重点项目纷纷落地。2021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0%以上。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鼓励企业研发医疗辅助诊断软件系统……“上海制造”在临港找到了坚定的方向——始终围绕和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国际水平,倾力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低碳制造。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创新,是临港新片区的追求,也是历史赋予的重任。
海洋的祝福——临港新片区
2003年8月3日,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机器轰隆隆地吞吐着泥沙,工人们热火朝天地挥洒着汗水,上海的最东方有一片土地——临港新城正从海洋中诞生。
一尾蓝色幼鲸好奇于人类的热闹活动,慢慢靠上岸边,潮涨潮落,大海一不小心将鲸鱼遗落在岸。施工的工人们发现了摆动挣扎、煞是痛苦的小鲸鱼,将它抬往滴水湖养护起来,后来放归东海。归海之后,蓝鲸仿佛通晓人意,欢畅不已,摇首摆尾,频频回首,向人们表示谢意。
临港新城建设完成后,人们在小鲸鱼搁浅的南汇嘴海滩上建造了一座形态逼真、形似巨型鲸鱼向海中游去的雕塑《司南鱼》(见图2-9)。司南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古时便有“司南兴航运”的说法,渔民将磁条嵌于鱼嘴,浮于水盆,仿司南以辨方向。司南鱼承载了蓝鲸的祝福,是临港建设者们对中国航运兴盛、祖国富强的美好愿望,它见证着潮起潮落,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图2-9 司南鱼
(二)海南自由贸易港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成为自由贸易港的独特区位优势。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度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安排及组织实施办法。
此次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方案的推出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了比较大的波折。在人类历史进程的这个特殊阶段,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总体方案,可谓是人类历史进程关键时刻推出的破题之举。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体现。在反全球化浪潮的波涛中,中国继续对外开放,以海南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彰显了中国在新时代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决心与实际行动。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总体方案》指出: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从海南自贸港所承担的开放和改革目标来看,2025年前有18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实行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减少跨境服务贸易限制,实施更加开放的船舶运输政策,实施更加开放的航空运输政策,做好封关运作准备工作,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等。海南将在五年内,在简政放权和贸易开放清单上有大动作,从而带动进口贸易关税的大幅度优惠调整,并且为跨境服务贸易提供更大的平台。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同时推动资本项目开放,带来更多资金和投资机会,以利于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营商环境优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海南自贸港有望成为中国的又一增长极和创新极,自贸港时代各种要素将更自由地流动,这是包括海南在内区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继续保持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