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近代港口的兴衰历程

近代港口的兴衰历程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部近代中国的港口史,是一部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抗争史。《南京条约》下的上海港上海港踞东海之滨,扼万里长江之口,坐落在中国海岸线的中心。图1-6近代上海港面貌《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为通商五口之一。英国侵略者一开始就干涉港口管理,侵犯我国主权。抗战胜利后,由于救济物资和剩余物资的涌入,上海港的航运贸易一度畸形发展,但这种情况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近代港口的兴衰历程

中国的禁海政策发展于明朝,在清朝达到顶峰,明清两代的“海禁”和“闭关锁国”使得我国的航海技术和沿海港口的发展几乎停滞,中断了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正是由于明清两代的海禁锁国政策,中国的海上贸易受到抑制,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由盛转衰,到了清代更处于停滞和没落状态,到中国进入近代后则完全终结。中国航海和中国港口由此从强盛转为衰弱,中国也在一步步地与世界潮流脱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炮舰强行打开了中国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沿海海关和港口完全被外国人控制,内河航行权丧失殆尽。港口长期受制于外来势力,成了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我国资源和财富的桥头堡。一部近代中国的港口史,是一部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抗争史。

《南京条约》下的上海

上海港踞东海之滨,扼万里长江之口,坐落在中国海岸线的中心。上海港以黄浦江下游为其港区,黄浦江江面宽阔,航道较深,流速甚缓,潮差不大,常年不冻,四季都可通航,河底泥土细软,便于船只抛锚停泊,两岸地势平坦,适合码头仓库建筑,河流远离海口,虽遇台风船舶安全无虞。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大的经济腹地和太湖流域水网地带以及和大运河的连接,鸦片战争前,上海港航运贸易已很发达,建立了5条主要航线通往国内外各地,其中北洋航线,包括到牛庄(今营口)、天津和芝罘(今烟台)3条线。南洋航线,航行于上海和浙江、福建、台湾、广东之间。近代上海港面貌如图1-6所示。

(www.daowen.com)

图1-6 近代上海港面貌

《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为通商五口之一。1843年11月17日,上海被迫对外开放。首任英国领事巴富尔擅自划定上海港区范围,“决定西以宝山为限,西南以河之左岸为界,迄于吴淞”;又擅自规定外国船停泊界限,“船舶停泊港内者,其位置务须尽量靠近河之左岸,其地区在上海城迄下流的四分之三海里之间”。以后巴富尔又宣布,凡港内船只需要移泊者,必须取得英国军舰的允许,未经英舰批准,一律不许移动等等。

英国侵略者一开始就干涉港口管理,侵犯我国主权。上海开埠不久,便设立道路码头委员会。这是租界内设立的第一个行政机构,后来发展成为总揽租界内一切权力的“工部局”。上海最早建造的是帆船码头,而且多在今上海北京路外滩到延安路外滩一带。轮船兴起之后,洋商纷纷建造适合停靠轮船的码头,在陆上主要向虹口和法租界外滩南北两翼延伸,在水上,无限制地向水域扩展,至于围填滩地建造码头的事更是多得不可胜数。

不过上海港通商开港后很快就发展成为国内外的航运中心,开通了3条主要的国际航线及一批国内航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英美轮船统统被日本接管,交“东亚海运会社”使用。从此以后,上海港被日本独占,但由于日本侵略战争不断败北,进出上海港的船舶逐步减少。抗战胜利后,由于救济物资和剩余物资的涌入,上海港的航运贸易一度畸形发展,但这种情况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得以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