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先秦时期水运发展初期现象

先秦时期水运发展初期现象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古先民逐水而居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这有力地证明了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先民已在靠海的河流和湖沼从事水运活动,并有了原始寄泊点。古代战争也造就了一批军港和水寨。河指黄河,滳指滳水(今漳河),可以判断殷墟一带所在的黄河、滳水和洹水有早期的港口。按照盘龙城东滨滠水,南临长江的地理位置,说明当时已利用水运,并建立了早期港口。东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相开挖人工运河,疏通天然河流,以求水运捷径。

先秦时期水运发展初期现象

上古先民逐水而居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早期先民的水运活动,是从小河小湖开始,之后才走向大江大河和海洋的。告别最简单的葫芦和苇束之类的原始渡水工具后,有了独木舟和竹木排筏,必然要为舟筏选择寄泊的地点。那些出行方便、系舟安全的天然河湾和海湾便成了寄泊处,并渐渐发展成为原始港点[1]

1973年和1978年,在今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残桨(见图1-2),经碳14测定,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2001年,在距河姆渡遗址约100千米的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中,又出土了约8000年前的独木舟(见图1-3)。这有力地证明了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先民已在靠海的河流和湖沼从事水运活动,并有了原始寄泊点。河姆渡和跨湖桥两个文化遗址是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舟楫和原始港点。

图1-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桨

图1-3 跨湖桥独木舟出土现场

渡河越海和捕捞水产是我国开发水运的最早起源,由此催生了许多古代津渡和渔港。古代战争也造就了一批军港和水寨。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满足人们旅行和物资交换,古代商港逐渐形成,它的起源有的依靠津渡渔港军港,有的专门选择适宜岸段新建码头,慢慢成为古代重要的交通和商贸集散地。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港口始于3000多年前青铜器时代的商王朝。商代殷时期(约前1300—前1046),从殷商都城殷墟(位于漳河支流,今河南安阳市)出土的甲骨文,刻有“王率其舟于河”“王率其舟于滳”。河指黄河,滳指滳水(今漳河),可以判断殷墟一带所在的黄河、滳水和洹水(今安阳河)有早期的港口。殷末,都城迁至朝歌(位于卫河支流淇水河,今河南淇县),结合《诗经》中“淇水滺滺,桧楫松舟”[4]“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等诗句推断,朝歌和顿丘(卫河及黄河北汊畔,今河南浚县,一说在黄河南汊畔,今河南清丰县)两地均已形成港口,使航行于上述河流的舟筏得以靠泊。

商代中后期,长江流域也有了早期港口。考古发现,在滠水入长江的滠口镇盘龙城(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所辖)有商代宫殿遗址、墓葬和石器。按照盘龙城东滨滠水,南临长江的地理位置,说明当时已利用水运,并建立了早期港口。(www.daowen.com)

商末,黄河著名的渡口孟津已可进行大规模吞吐。《史记》中记载,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的新兴小国周武王为征商殷,先后两次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5]在孟津渡黄河。

周代(前1046—前256)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时,都城建在镐城(今陕西西安附近沣水东岸),并形成了早期港口。诸侯封国中的莱子(今山东龙口市)和营丘(今山东临淄市,当时在济水边),黄河上的北虢(今河南三门峡市)、庸(今河南新乡市以南)和邶(今河南汤阴县以南),长江上的蜀(今四川成都)、巴(今重庆)、夔(今湖北秭归县)、丹阳(楚国都城,今秭归县附近)和鄂(今湖北鄂州市)等港埠,都是早期的港口。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东周伊始,周平王向东迁都洛水(今洛河)之滨的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原因除周平王为避戎狄侵害外,还有利用洛阳水运条件之意,因此造就了洛阳港。东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相开挖人工运河,疏通天然河流,以求水运捷径。公元前613年,位居长江中下游间的楚国,由孙叔敖主持开凿江汉运河,在流入长江的沮水与流入汉江的杨水之间挖渠,使汉江各地与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市)的人员和物资往来,由原先需经长江汉口长途迂回,变为可从汉江中段直达郢都。江汉运河是中国第一条东西向运河,挖成江汉运河后,就形成了汉江泽口港(今湖北潜江县附近)和长江渚宫港(今湖北荆州市辖区内)等港口。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由吴国伍子胥主持开凿中国第一条南北向运河胥溪(又称胥河),胥溪南起吴都(今江苏苏州市),北至鸠兹(今安徽芜湖港附近),联通太湖、石臼湖和水阳江,并能够沟通长江。开凿胥溪既有利于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促成了宜兴、高淳和芜湖等港口的形成,使吴都的港口有了进一步发展。吴国于公元前486年还在长江北界开挖邗沟,南起邗城(今江苏扬州市区北面蜀岗下),北通射阳湖等地,西北至末口(今江苏淮安市北),引长江水以沟通长江与淮河;开挖百尺渎以沟通具区泽(今太湖)与古浙江(今钱塘江)。魏国在公元前361年开挖鸿沟,北起今河南荥阳市,引黄河水沟通黄河以南和淮河以北的济、汝、睢、濮、汴、颍、涡、荷、泗等水,不仅沟通了黄、淮两大河,而且大大改善了中原地区水运状况,并促成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荥阳、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新都、雍丘、下蔡、定陶和濮阳等港口形成。

吴国的吴港(今江苏苏州市内河港)、越国的会稽外港固陵港(今钱塘江附近)、齐国琅琊港(今山东黄岛区)和转附港(今山东烟台市)都是当时很有名的港口。句章港(今浙江宁波港前身)也在甬江主源姚江边的城山渡形成,句章古港木结构码头遗迹如图1-4所示。

图1-4 句章古港木结构码头遗迹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建越城(今江苏南京市),在长江下游形成越城港(今南京秦淮河口附近)。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史书上出现了岭南沿海商港(实际可能更早)番禺港(今广州港区)。另外,长江中下游的夏口(今湖北武汉)、广陵(今江苏扬州)、湘水的长沙和淮河的寿春(今安徽寿县)等新港也载入了史书。战国中期,楚威王灭越国后,在越城一带新建金陵邑(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附近),越城港扩展为金陵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