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实证研究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实证研究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来源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各服务环节的外部化,它与制造业共同承担着产品的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并形成功能互补、高度协作的共生关系。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生态学Logistic 生长方程,探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种群共生的机制、特征和规律,寻找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种群共生发展的政策启示,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提供新视角,并为中国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政策依据。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实证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来源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各服务环节的外部化(也称外包),它与制造业共同承担着产品的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并形成功能互补、高度协作的共生关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分工不断加深,一方面,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比重不断加大,生产性服务投入占中间投入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制造业投入的生产性服务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也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投入在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要素中越来越占主要的地位。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不仅导致制造业内部生产性服务环节外部化程度的变化,而且也导致新产业子种群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产业内部出现子种群的兴衰演替,从而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出现不断的演进。从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一般都经历开始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后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因此,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升级,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先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可以选择的道路。但是,经验研究表明,中国目前国情之下,大量资金投入服务企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机会成本,大于投入制造业企业的机会成本;并且中国十几年来实施的发展服务业的政策也未取得明显的效果。所以,在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出口下降和国际竞争力减弱等硬约束下,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能否作为中国促进制造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一直是理论界和政府政策争论的焦点。

国内外文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下列5 个方面:①基于产业结构的演变;②基于关联关系的研究;③基于外包关系的研究;④基于绩效和竞争力关系的研究;⑤基于互动关系的研究。这些文献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本质与规律,但较少涉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内在因素(共生)和外在因素(环境)的影响。(www.daowen.com)

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生态学Logistic 生长方程,探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种群共生的机制、特征和规律,寻找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种群共生发展的政策启示,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提供新视角,并为中国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政策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