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代工环境的动态性方面,格兰仕面临着消费需求升级的压力。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微波炉单一的加热功能。总体来说,第一代微波炉是简单的加热,第二代则偏重于蒸的功能,现在则已经进入了第三代的“全能化”时代。面对外部需求的变化,国内的微波炉企业也开始纷纷谋求变化,通过产品的升级来应对顾客需求的变化,纷纷推出全能型微波炉。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微波炉都号称能做到蒸、烤、烧、煮、炸、煎等功能,然而全能型的微波炉并未得到消费者真正认可,多数消费者认为微波炉除加热功能外,其他功能使用起来非常麻烦,所谓全能型微波炉只不过是厂商在促销时玩的一个概念而已。因此,目前摆在微波炉厂商面前的问题是不断挖掘微波炉的潜能,推出真正让消费者认可,使用方便、快捷的全能型微波炉。
国际代工环境的威胁性方面,格兰仕国际代工环境中主要面临着以下不利因素:
①价格竞争非常激烈。据海关统计,2007 年广东微波炉出口首次突破3 000万台大关,出口量达3 355.6 万台。其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微波炉3 308.7 万台,增长31%,占同期广东微波炉出口量的98.6%。而同期一般贸易出口量仅为31.7 万台,同比下降87.4%,占1.4%,向海关申报自有品牌出口的微波炉数量不足出口总量的0.1%。在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利润空间却越来越小,2001 年广东微波炉出口均价为60.3 美元/台,之后逐年下降,至2007 年已降为38.4 美元/台,6 年间降幅达到36.3%[2]。佛山市微波炉1999 年出口均价为68.16 美元/台,2002 年出口均价只有40.17 美元/台,到2003 年更是跌到每台只有37.58 美元,近3 年一直在40 美元/台附近徘徊[3]。上述数据表明,国际代工生产方式仍是广东省微波炉行业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低价格仍是广东省及佛山市微波炉行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这使得微波炉出口利润无法随出口规模的扩大同步增长。中国微波炉行业整合程度已经很高,但各品牌产品和技术之间没有大的差异,产品功能单一,价格战仍是企业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②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从2004 年开始,微波炉制造的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原材料大幅涨价(2006 年铜价上涨5 倍),国家退税政策也由17%降至13%,这都对格兰仕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03 年,格兰仕的销售额为101 亿元,利润为4.8 亿元;2006 年,格兰仕的销售额高达180 亿元,而其利润仅为4.6 亿元。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国家出口政策调整、原材料涨价等,使微波炉产品出口价格普涨,出口平均增速放缓。中国微波炉产品2001—2005 年出口量平均增长速度为39%;2006 年微波炉出口量增长速度为21%;2007 年,中国微波炉产量达到6 000 万台,出口量同比增长15%。格兰仕2007 年微波炉出口价格比2006 年提高了5%~8%。除了产品本身的性价比提高,涨价也是因为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及铜、铁等家电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www.daowen.com)
中国2008 年新的《劳动法》 的实施、环保节能法规和标准的壁垒,使得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不断增加,中国家电产品出口价格还会上升15%左右,导致家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中国是家电产品出口大国,有1/3 的产能靠出口量消化,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盈利点,已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另外,根据欧盟于2005 年8 月实施的《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指令》 和2006 年7 月实施的强制性指令“RoHS”《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 规定,我国微波炉出口企业还将被收取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费,进一步压缩了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中国版的“RoHS”《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于2007 年3 月1 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③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微波炉的出口量从2008年开始出现下跌,且此趋势一直持续到2009 年。2008 年1—11 月,广东省共出口微波炉2 865 万台,比上年同期下降7.9%;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微波炉2 804.1万台,下降8.6%,占同期广东省微波炉出口总量的97.9%;2008 年1—11 月,广东省对欧盟和美国分别出口微波炉1 141.6 万台和507.4 万台,合计占同期广东省微波炉出口总量的57.5%,出口量分别下降8.6%和22.6%。2009年一季度我国微波炉出口数量826.73 万个,比上年同期下降22.29%;2009 年3月,微波炉出口数量323.51 万台,同比下降26.6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微波炉出口国主要集中于欧盟和美国,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广东省微波炉总出口量及贴牌生产的出口量均出现了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