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价值链理论,制造业的整个价值创造活动可以分为研发、设计、采购、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相对独立且又互相关联的活动。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制造过程的不断细化,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也由最初的产业转移,到同一产业各不同产业部门转移,再到同一产业部门不同产品生产的转移,然后再到同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转移。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的劳动力和资源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了OEM 模式的快速发展。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基本含义是定牌加工,俗称“贴牌生产”。具体来说,就是发达国家品牌商按照一定的要求向国外制造商下订单,后者依照产品设计要求自行生产,或者把生产过程进一步分解为不同环节,分包给不同企业,产品完成后加贴发达国家企业品牌出售。中国企业开展OEM 合作最早起源于服装业,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为国外知名企业提供贴牌生产。当时广东、福建的一批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实行OEM 生产方式。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各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因开放而大量地吸收了国际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产业转移和外包订单,使那些劳动密集、附加价值较低、加工贸易为主的制造业依靠OEM 生产方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江苏省的玩具产业,工业产值已经达到了100 亿元人民币左右,全行业拥有1 000 多家玩具企业,20 万从业人员,“九五”期间玩具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8%,“十五”期间则为20%。2004 年出口创汇接近10 亿美元。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2001 年我国工业制造品出口额达到2 400 亿美元,钢、煤、彩电、摩托车、水泥、微波炉、洗衣机、冰箱、空调等产品,“中国制造”均为世界市场占有额第一名。2005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连续第四年高速增长,总额达14 221 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排名第三位。其中出口7 62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总之,产品设计、关键原料和加工设备大多依靠进口,采用OEM 模式进行国际运营,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的基本特征。(www.daowen.com)
这种以国际代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在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企业仅具有低技术部分的加工能力,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优势,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等。那么我国制造业未来应选择何种发展策略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