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异同点分析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异同点分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的两大措施,二者之间不存在优劣强势之分。财政是与国家一道产生的,财政政策也是与国家一道产生的。此外,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要与经济手段相结合。货币政策变量掌握在中央银行手里,中央银行操作、变动货币政策变量,一般不需要经过立法机关的批准,甚至也可以抵制行政机关的干预。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异同点分析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的两大措施,二者之间不存在优劣强势之分。但是,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它们所针对的经济问题、所采用的政策工具、所调节的经济环节、所要求的体制背景都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进行比较研究。

(一)两大政策作用的体制条件比较

(1)财政政策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在各种经济形式中发挥作用。财政是与国家一道产生的,财政政策也是与国家一道产生的。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中,财政政策先后调节过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和货币经济。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的是有计划的产品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它对社会经济的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起全面的调节作用。在产品经济体制中,财政政策的调节特点主要是从财政支出方面调节社会总供求和国民收入水平。在传统体制中,企业创造的利润要全额上缴,不存在调节问题,税收的作用微不足道,只对非国有经济起着有限的调节作用。因此,调节国民经济只能依靠调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主要通过对财政拨款财政补贴、财政投资的调节来达到政策目标。财政政策主要与行政手段相配套,传统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是依靠行政系统,通过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财政政策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仍起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作用形式有所变化,主要是运用与财政收入有关的各种政策措施和工具,如税率,这是最基本的财政政策工具,还有国债等。此外,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要与经济手段相结合。

(2)货币政策是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相联系的一种政策。虽然货币的起源也是很早,几乎与国家同时产生,并且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也运用过货币工具对经济进行调节,因为货币政策是通过改变货币流量和流向来调节经济的,所以货币政策充分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发达的货币流通。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有发达的商品流通;只有存在发达的商品流通,才会有发达的货币流通。在传统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中,货币政策没有施展其作用的舞台,处于次要地位。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作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显著,终于与财政政策并驾齐驱。可见,货币政策对经济体制的要求比较苛刻,起作用的范围也就相对狭窄些。

(二)两大政策作用的机制比较(www.daowen.com)

财政政策是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入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货币政策是从货币流通领域入手,对国民经济实施控制,两者的主导环节是不同的;财政政策以税率为核心工具,货币政策以利率为核心工具,两者的政策工具是不同的;财政资金的运动基本上是无偿的,也不存在循环的问题,货币资金的运动处处坚持等价有偿原则,并且形成资金的循环,两者的调节形式也是不同的;由于上述的基本差别,派生出如下的具体差别:

(1)财政政策的政策变量(税率、补贴、拨款等)都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和通过的,行政机关和财政部门本身无权擅自变更。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财政政策难以做出应急变通,不适宜对宏观经济进行短期和瞬间调节。因此,财政政策的调节机制是根据经济运行的中长期趋势进行的,应该事先设计好相应的政策工具,对经济实行“自动控制”。前面我们所讲的“自动稳定器”,就具有这一特点。当然,财政政策变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变量了,只不过财政政策变量的变动要通过立法机关,其程序复杂、周期漫长、成本较高。

(2)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随机性较高。货币政策变量掌握在中央银行手里,中央银行操作、变动货币政策变量,一般不需要经过立法机关的批准,甚至也可以抵制行政机关的干预。在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是比财政部具有更大权力和更高独立性的机关,货币当局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和需要,相机决策进行短期和瞬间调节。另外,货币政策工具品种齐全、相互配套,它们对宏观运行影响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都是很不相同的,货币当局可以选择搭配优化组合,实现对经济的最优调控

总之,财政政策具有较强的稳定经济的功能,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搞活经济的功能。所以,在经济需要稳定时,财政部门及财政政策的作用比较突出;在经济需要搞活时,货币当局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更为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