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这种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税收的自动稳定性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这就是说,在经济膨胀或经济衰退时期,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制度本身通过政府收入与支出的自动变动,有着消除经济被动、维持经济稳定的作用,故称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映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这种政策是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二)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可以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的政策,通过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扩大社会需求,进而提高社会总需求水平,缩小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当经济面临衰退时,一般采用这种政策。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当经济面临增长过快,预计会出现过热时,一般采用这种政策。(www.daowen.com)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经济稳定增长时,一般采用这种政策。
(三)功能财政与公债
功能财政指以财政预算能否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为目标,而不论预算是否盈余或赤字的积极性财政政策思想。功能财政思想是对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公债,亦称国债,是政府为弥补财政预算赤字所欠下的债务,它是政府弥补财政预算赤字的途径之一。发行公债有可能导致私人支出的下降,产生“挤出效应”,在中央银行购买公债的条件下会导致增发货币,诱发通货膨胀。对公债的利弊,经济学家们一直持有不同意见。
(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它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减少的结果。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竞争加剧,物价上涨,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资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消费亦随之减少。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挤出效应越大;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小挤出效应越大;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