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应用弹性理论解读需求曲线的变化

应用弹性理论解读需求曲线的变化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已经指出,弹性理论是供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方面,弹性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图中,由于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较为陡峭,因此,当价格由P1降为P2时,需求量由Q1增加到Q2,需求量的增加使得总收益增加的数量相当于矩形Q1Q2BC的面积,而价格下降使得总收益减少的数量相当于矩形P1P2CA的面积。但是,由于瘾君子对毒品有依赖性,使得毒品的需求弹性很小,因此需求曲线非常陡峭。

应用弹性理论解读需求曲线的变化

前面已经指出,弹性理论是供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方面,弹性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总收益是指厂商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即销售量和价格的乘积。如果用TR表示总收益,P和Q分别表示价格和销售量,则有

TR=P×Q

此外,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厂商的销售收入就等于消费者的支出,因为从厂商的角度讲,总收益是其出售一定数量商品的总收入,而从消费者角度讲,这也就是消费者为购买这些商品而付出的总支出。因此,总收入也就是总支出。所以,分析需求弹性对厂商总收益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分析需求弹性对消费者总支出的影响。下面区分不同情况来研究。

1.需求富有弹性

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量(即销售量)的变动比率超过价格变动比率,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且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超过价格下降的幅度,因此总收益增加;反之则总收益减少。以图2-18(1)来说明。图中,由于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较为平坦,因此,当价格由P1降为P2时,需求量由Q1增加到Q2,需求量的增加使得总收益增加的数量相当于矩形Q1Q2BC的面积,而价格下降使得总收益减少的数量相当于矩形P1P2CA的面积。很明显,需求量增加使总收益增加的数量超过了因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减少的数量,因此,价格下降后总收益增加了。

对此,有一般性的结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能使总收益增加,提价则会使总收益减少。这一结论解释了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为什么适合进行薄利多销,也解释了在我国为什么彩电等家电类产品市场会时常发生价格战

图2-18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2.需求缺乏弹性

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量(即销售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变动比率。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且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因此总收益减少;反之总收益增加。以图2-18(2)来说明。图中,由于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较为陡峭,因此,当价格由P1降为P2时,需求量由Q1增加到Q2,需求量的增加使得总收益增加的数量相当于矩形Q1Q2BC的面积,而价格下降使得总收益减少的数量相当于矩形P1P2CA的面积。很明显,需求量增加使总收益增加的数量小于因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减少的数量,因此,价格下降后总收益减少了。

对此,也有一般性的结论: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提价会使总收益增加。这一结论结合供求定理解释了为什么在丰收的年景,农民的收益反而会下降,即所谓的“谷贱伤农”;也解释了在生产过剩时,牛奶厂商为什么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意降价出售。

案 例

禁毒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为了限制非法毒品的使用,美国政府每年用几十亿美元来减少流入美国的毒品。

我们用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工具来考察这种禁毒措施的实际效果。假设政府增设了打击毒品的联邦工作人员数量,非法毒品市场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三步骤:一是供给曲线移动还是需求曲线移动;二是考虑移动的方向;三是说明这种移动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禁毒的目的是减少毒品的使用,但它直接影响的是毒品的卖方而不是买方。当政府禁止毒品进入国内并逮捕更多毒品走私者时,这就增加了出售毒品的成本,从而减少了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的毒品供给量,在供求模型中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而需求曲线保持不变。结果毒品均衡的价格上升了,均衡的数量减少了。

但是,由于瘾君子对毒品有依赖性,使得毒品的需求弹性很小,因此需求曲线非常陡峭。这样,由于供给曲线左移而引起的价格上升的比率要超过均衡数量减少的比率,从而使贩卖毒品者所得到的总收益较之于以前增加了,从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贩卖毒品的犯罪行为可能会更猖狂。另一方面,对吸毒者来说,其购买毒品的总支出也比以前增加了,那些已经以行窃等犯罪手段来维持吸毒习惯的瘾君子为了更快地得到钱,会变本加厉地犯罪。因此,禁毒会增加与毒品有关的犯罪。

禁毒对毒品市场的影响可以通过图2-19来反映。从图中可见,禁毒使得毒品的供给曲线由S1移到S2的位置,从而使均衡的价格由P1上升到P2,均衡的数量由Q1减少到Q2。但是由于毒品的需求曲线陡峭,所以,供给曲线移动使得毒品价格大幅度上升,而毒品的数量只是减少了一点点。由此可见,单纯的禁毒并不能够达到真正的效果。(www.daowen.com)

图2-19 禁毒对毒品市场的影响

(二)税负转嫁问题

政府干预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商品征收间接税。间接税是通过市场流通过程征收的,市场中涉及买方和卖方,政府有可能直接向买方征税,也可能直接向卖方征税,但是无论向哪方征税,被征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把税负转嫁给对方。这就是税负转嫁问题。下面分别就向买方征税和向卖方征税两种情况来分析。

1.向买方征税

向买方征税首先影响到需求方,根据供求定理易知,此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那么移动多少呢?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征税的数量。以图2-20来说明。图2-20为某商品市场的供求模型图,该商品原先的均衡价格为10元,均衡数量为100。这表明,消费者消费100个单位该商品时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为10元。假如对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该商品征税2元,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此时,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在各种消费数量上,其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都要下降2元。因此,需求曲线左移,移动的垂直距离为2。即在消费者主观愿望上,如果要消费原有数量100,其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为8元。然而,可惜的是,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移动后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新的均衡价格为9.4元(而不是8元),此时的均衡数量也减少为90。可见,征税后,买方支付的价格为9.4元,再加上2元税负,交易一件该商品,买方需付出11.4元的代价,比征税前的10元价格多出1.4元,这多出的1.4元就是买方实际承担的税负。而卖方交易一件商品得到的价格比原先少了0.6元,这少了的0.6元就是由买方转嫁过来的税负。因此,直接向买方征税,但最终承担税负的不仅仅是买方。

事实上,从图中可以看出,买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把税负转嫁出去,取决于供给曲线的形状,即取决于供给弹性的大小。容易知道,供给弹性越小,即供给曲线越陡峭,则说明卖方对市场的依赖程度高,买方就能转嫁出更多的税负。极端的,如果供给完全无弹性,即供给曲线为一垂线时,买方将能够把税负全部转嫁出去。如图2-21所示,征税后,价格由10元降为8元,此时,消费者购买一单位该商品支付8元价格后再缴纳2元税收,总计支付和征税前一样,还是10元;而卖方销售一单位该商品只得到8元,和税前比少了2元。也就是说,向买方征的税被全部转嫁给了卖方,卖方成了税负的实际承担者。

图2-20 向买方征税(一)

图2-21 向买方征税(二)

2.向卖方征税

向卖方征税使得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移动的垂直距离相当于征税的数量。以图2-22为例,图中某商品市场原先均衡价格为10元,均衡数量为100,这表示当厂商提供100的产量时,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为10元。当向厂商每单位商品征税2元后,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各种产量水平上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都要提高2元,即供给曲线向上垂直移动2元的距离,由S1移动到S2。也就是说,如果厂商依然提供100的产量,则其主观愿望是价格为12元。但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S2与原有需求曲线相交决定的新的均衡价格为11元。即现在交易一件该商品,卖方得到11元,除去2元税负,实际得到9元,比原先少了1元,这少了的1元就是卖方实际承担的税负;买方支付11元,比原先多支付1元,这多出的1元实际上是卖方转嫁过来由买方承担的税负。

事实上,卖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把税负转嫁出去,取决于买方的需求曲线形状,需求曲线越陡峭,卖方转嫁给买方的税负就越多,极端情况下,需求曲线如果是一垂线,则税负被全部转嫁给买方。如图2-23所示,由于需求曲线为一条垂线,所以向卖方征的2元税被全部转嫁给了买方。征税后的均衡价格为12元,即交易一件商品,卖方得到12元,除去2元税收,还剩10元,和征税前一样,即征税没有给卖方造成任何损失;而买方支付了12元,比原先多出2元,这多出的2元就是由卖方转嫁过来的税负。也就是说,向卖方征的税,最后实际承担全部税负的却是买方。

图2-22 向卖方征税(一)

图2-23 向卖方征税(二)

以上通过向买方征税和向卖方征税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向买方征税还是向卖方征税,都存在税负分摊问题。到底是买方负担多还是卖方负担多,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弹性。一般地,有以下结论:不论向哪一方征税,如果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需求方即买方要承担更多的税负;相反,如果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则供给方即卖方要承担更多的税负。这一结论有着很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即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税负分摊问题,否则,政策的效果可能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例如,1990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项税收政策,即富人消费珠宝游艇、高档汽车及私人飞机时向其征收消费税,其目的是用收来的税救济穷人。但这项税收政策却遭到穷人的普遍反对,最终于1993年被迫取消。究其原因,就是在珠宝等奢侈品市场,作为需求方的富人对市场的依赖度低,即在征税后他们可以选择减少需求量甚至转向去国外市场消费,因此其需求弹性大,而奢侈品市场的供给弹性相对较小。所以,政府向需求方即富人征税后,税负更多地被转嫁给了供给方。从而导致供给方的生产成本上升,作为奢侈品的生产企业的供给方,要么缩减生产(这样会导致工人失业),要么会降低工人工资。即税收的负担最终会由作为穷人的生产工人来承担。由此看来,原本是作为救济穷人的税收政策却产生了伤害穷人的后果,因此,遭到穷人的反对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