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古典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的延伸,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社会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建立了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微观经济学体系。这显然与新古典经济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相差甚远,而新古典经济学对此无法给予理论上的解释,也拿不出如何摆脱危机的政策主张,新古典经济学面临崩溃的边缘。

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分别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被后人称为“边际三杰”。边际效用论是反对劳动价值论的,它认为价值的决定不是客观的,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评价,边际效用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因此这是一种主观价值论。比如同样一件东西,有人认为它身价百倍,也有人认为它一钱不值。边际效用论实际上是从主观的角度出发,强调需求和消费对价格决定的作用,而劳动价值论则是强调生产和供给。此外,边际量是总量的一阶导数,边际效用论的提出把数学分析方法引入到经济学当中,使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客观价值论与主观价值论如何能够共存?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将两个对立的理论折中到一起,变对立为互补,并吸收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思想。马歇尔于该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因此该书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作,马歇尔则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他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论等结合起来,应用供求均衡原理建立了一个以“均衡价格理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中对立、变动的力量是买与卖、生产与消费、需求与供给。边际效用价值论研究的是买方,即人们如何决定对某种商品是否要购买以及愿意以什么价格去购买;客观的劳动价值论决定了生产者的作为,即厂商如何决定是否进行生产、生产多少以及产品以什么价格进行出售。当买卖双方力量相等时,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上,有人愿意买,也有人愿意卖,且买卖数量相等,就形成了均衡的价格,由此把原本对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论综合起来。新古典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的延伸,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社会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建立了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微观经济学体系。(www.daowen.com)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尽管在某些外力的作用下,市场会在某一时间偏离均衡状态,但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市场最终会回复到均衡,这就是正常情况下市场应该处于的状态。由此,新古典经济学派在政策上主张:相信市场,由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价格机制不但能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应有的报酬,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而且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消除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因此,国家不应该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因为这样的机制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经济社会,达到最优境界,国家的干预不可能将它变得更好,只会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

由于该体系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所以在20世纪初出现垄断后便与现实发生了冲突。进入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使得西方国家遭受严重的打击,国民收入下降近一半,失业率高达25%左右,并且这种萧条持续了近10年的时间。这显然与新古典经济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相差甚远,而新古典经济学对此无法给予理论上的解释,也拿不出如何摆脱危机的政策主张,新古典经济学面临崩溃的边缘。这时的西方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但是这种干预的理论依据又从何而来呢?于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便产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