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的英文为“Micro”,源于希腊文“micros”,原意是“小的”。这是因为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微观或“小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单位指经济活动中的最基本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消费者又称居民户或家庭,生产者又称厂商或企业。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家庭与厂商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家庭要实现满足程度(即效用)最大化,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与厂商的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家庭如何分配有限的收入用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即在这种资源配置下社会实现最大的经济福利。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因为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居民户和厂商的行为要受价格的支配,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微观经济学正是要说明价格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即以单个经济主体(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经济分析方法。例如,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就是价格这种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微观经济学分析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经济学的研究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就微观经济学而言,有三个基本假设条件:
(1)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即认为在价格可以自由调节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供求平衡,即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的市场状态。对于一个市场来讲,如果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社会资源就会进入,从而使得生产扩大,供给增加,最终与需求趋于平衡;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企业收益减少,资源就会退出,从而减少供给,最终趋于平衡。
(2)完全理性。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理性经济人,即人的天性都是追求私利的,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一假设下,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才是可能的,社会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3)完全信息。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可以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消费者和生产者只有具备完备而迅速的市场信息,才能及时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以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www.daowen.com)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下面几条。
(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它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它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
(2)消费者行为理论。它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3)生产者行为理论,即生产理论。它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一部分包括研究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生产理论,研究成本与收益的成本与收益理论,以及研究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行为的厂商理论。
(4)分配理论。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它研究全社会的所有市场如何实现均衡,经济资源怎样实现最优配置,社会经济福利怎样实现最大化。
(6)微观经济政策。它研究政府有关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节,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等政策。这些政策属于国家对价格调节经济作用的干预,是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的。
现代微观经济学还包括更为广泛的内容,诸如产权经济学、博弈论、人力资本理论等,这些都是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观经济学提供了各种层次的经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是众多经济学课程中最为基本和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