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及其探讨

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及其探讨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如何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是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选择需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这就是经济学所面临和必须回答的问题。此外,生产可能性曲线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同时人类社会为了发展,不满足于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中的生产组合,还希望能够达到更大的生产产量组合点。

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及其探讨

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如何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是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图1-1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来源

(一)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的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的配置问题,以及人类社会寻求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由于人类对物质的追求欲望是在不断增长的,而社会的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类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这样一来,如何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追求,就是资源配置的目标。

从现实社会来看,厂商需要选择有限的且有多种用途的资源,考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获得最大利润;家庭和个人需要选择将有限的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以获得最大效用;政府和涉外部门需要选择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优方案,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选择需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去生产社会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即欲望总是超出可用资源范畴,因而我们必须决定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并且舍弃那些相对次要的。

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可以用于生产多种产品,生产这些产品的机会的总和被称为机会集合。我们将这些众多的机会简化为两种,分别为产品X(消费品)和Y(资本品),如图1-2所示。如果全部用来生产X产品,可生产OD单位;如果全部用来生产Y产品,可生产OA单位;如果同时用来生产X和Y两种产品,则可能有各种不同的X与Y的产量组合。将X与Y的各种不同的产量组合描绘在坐标图上,便可得出AD线,即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称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1-2 生产可能性曲线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生产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是从直观的角度来反映生产的可能性。如图1-2中F点和C点比较,少生产GB数量的Y产品(资本品),就可以多生产HE数量的X产品(消费品),因此,生产HE单位X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GB单位的Y产品。那么,一个国家关于消费品和资本品这两大部类的生产,到底是选择F点还是C点,或者是AD线上的任何其他一点?这就是经济学所面临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假定一个社会用它的全部资源可以生产出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两种物品,如小麦大豆。如果只生产小麦可以生产6万吨,只生产大豆可以生产12万吨,在这两种极端的可能性之间,还存在着小麦和大豆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假设这个社会在决定小麦与大豆的生产时,提出了A、B、C、D、E、F、G七种组合方式,见表1-1。

表1-1 小麦和大豆的生产可能性组合

从表中可以看到,小麦和大豆之间存在着替换关系,多生产1单位的小麦就要少生产若干单位的大豆,或者相反,多生产1单位的大豆就少生产若干单位的小麦。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这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小麦与大豆的产量总是有限的。人类社会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不可能生产无限量的小麦与大豆,这就表明社会存在稀缺性。在稀缺性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必须做出究竟该生产多少小麦和多少大豆的决策

此外,生产可能性曲线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如图1-2中的Q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而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如图1-2中的P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只有在生产可能性曲线AD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因为它说明了一个社会的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资源和失业,社会经济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状态。

另外,在资源数量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个社会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产品产量组合是既定的,但当资源数量变化和技术条件改变时,生产可能性曲线会相应移动。随着资源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向外平行移动,如图1-3所示。

(www.daowen.com)

图1-3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图1-3中,在原来的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X1Y1。现假定资源数量增加了,或者技术进步,劳动生产力提高了,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平移至X2Y2。在X2Y2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产品的产量组合都比X1Y1上相应的一点所代表的产量组合要大。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代表着一个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

2.如何生产

如何生产的问题涉及怎样在既定的投入下得到最大产出,它的目标是找到一种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最佳方式。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材料和工艺,或是劳动密集型,或是资本密集型。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可以通过扩大外延的粗放方式,也可以通过增长内涵的集约方式。

如何生产的问题还包括对环境的利用和对其他社会利益的考虑。比如,化肥厂的废水是可以随意排入河流中还是应该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化肥厂对周围居民是否构成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等。

3.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就是要解决经济产出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的问题,包括生产的产品怎样在企业内部和整个社会成员之间分配,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机制进行分配,分配的数量界限怎样把握,等等。

如果以蛋糕打比方,前两个问题就是烤什么类型、什么尺寸的蛋糕以及怎么来烤,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怎样分蛋糕了。奶油分给谁?糕饼分给谁?

(二)资源的充分利用

现实生活中,人类社会往往面临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也就是说,产量没有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2中的Q点,稀缺的资源被浪费了。同时人类社会为了发展,不满足于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中的生产组合,还希望能够达到更大的生产产量组合点。在经济中经常出现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自然资源闲置的情况,这就引出了资源利用的问题。资源利用包括这样三个相关的问题:

(1)资源为什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X商品、Y商品的产量为什么没能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各点。换言之,就是如何能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经济生活中既不存在资源的闲置,也无资源的浪费,并且使产量达到最大。这就是“充分就业”的问题(即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出不稳定。尽管资源条件没有变,但两种产品的产量为什么不能始终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而是有时在线外,有时在线上,有时在线内,能不能让两种产品的产量一直保持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也就是说,为什么存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一国的经济总会有周期性的波动,与此相关的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就是“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即现有资源产出的经济成果是否稳定)。

(3)货币购买力是否影响资源的利用。现代社会是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经济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等各种问题影响深远。所以解决此阶段问题必然涉及货币购买力的变动问题,也就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问题。不管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还是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都会造成价格信号的紊乱和资源的浪费。

(三)资源配置的方式

尽管各个社会都存在稀缺性,但解决稀缺性的方法并不相同。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在不同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所不同。经济体制就是一个社会做出选择的方式,或者说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方式。

当前世界上经济体制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即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另一种是计划经济体制,即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经济学家从经济效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来比较这两种经济体制。从20世纪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来看,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可以说,经济上成功的国家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好的经济活动组织方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市场经济并非完美无缺。因此,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各种干预手段来弥补其不足。经济学家把这种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体制称为混合经济,又叫现代市场经济。

经济学主要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西方国家,西方经济学就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其本质仍然是现代市场经济。从这方面来讲,学习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