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了解,造成牧区货币流通市场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一)金融机构对残损人民币回收工作缺乏热情,主观能动性差。 一是由于残损人民币回收不能给金融机构带来任何直接性的经济效益,故未纳入员工任务考核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二是金融机构经营网点实行柜员制,人员少,时间紧,压力大,对兑换、严格挑剔残损人民币和不宜流通人民币有着抵触情绪。三是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都设有残损人民币兑换点,但大多是兼职业务,当客户真正需要兑换残损人民币时,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兑换或推诿扯皮。四是为了完成残损人民币回收上介任务,一方面是复点上介的残损券中夹有完整券,是该回收的未收尽,不该销毁的却浪费了,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市场上流通的残损人民币不能及时回笼,复点上缴的残损人民币达不到标准的主要根源。
(二)金融机构执行制度不够严,导致人民币在流通市场中净化较慢。 一是部分金融机构兑换损伤人民币工作服务意识不强。金融机构兑换损伤人民币是一种无偿的义务劳动,虽然《人民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挑剔残缺、污损的人民币,并将其交存当地中国人民银行。”,但部分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严格执行的情况,致使部分金融机构存在着只有是熟人或自己的客户才给予兑换残币的现象,有的金融机构之间还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二是部分金融机构的出纳人员对制度执行不到位。人民银行《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和《残缺损伤人民币兑换办法》实施后,要求各网点将以上制度制作成图解悬挂在营业厅墙上,但个别信用社一线人员对挂在营业厅墙上的制度根本不清楚,有的只知道人民币“七成新”挑剔标准的旧办法,特别是对严重污损的人民币,识假更加艰难,由于业务上不过关,所以惧怕误兑而自担损失和风险,从而主观上不愿意兑换损伤人民币,对前来柜台持有残币兑换客户者存在推诿现象。
(三)群众爱护人民币意识较为淡薄。 在调查中发现,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现象较为普遍,有些人民币成了某些人的“记事本”、“草稿纸”。群众爱护人民币意识淡薄,银行又不能主动兑换,使流通中的残损人民币继续在市场上流通,是当前残损人民币回收的主要难点之一。(www.daowen.com)
(四)人民银行残损人民币回收管理制度滞后,管理措施不到位。 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为了加强人民币管理,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等制度和办法,但原则性较强,奖罚不明确,人民银行基层行操作困难,对残损人民币回笼的主渠道金融机构缺乏约束力,对不爱护人民币的行为更是鞭长莫及,形成有的基层人民银行为了完成残损人民币回收计划,不得不采取给金融机构分配任务、罚款、异地兑换等违规措施,使市场上流通的残损人民币不能及时回收,人民币整洁度得不到提高。
(五)零辅币投放市场的渠道单一、中间环节较多。 现行制度规定,基层中央银行不能设置业务库,市面上所需的零辅币只能通过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在人民银行取得,然后投放到各自的营业网点,由营业网点通过业务往来的形式向市场投放,中间环节多,时间长,不利于满足市面上的找零需要,影响商品和货币的正常流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